<p class="ql-block">文字:大山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随拍</p> <p class="ql-block"> 生活是一本书,有封面也有故事。生活是一杯茶,有淡有浓还有人生的品味。生活是一曲音乐,悠扬动听更有心灵的释放。</p><p class="ql-block"> 由于疫情的影响,多年没有回到婆婆家了,今年终于是随着先生一起回来了,这里是被拆迁后仅有的一小部分,没有了原来的一栋小楼,只有老人能够生活的二居室,孙子来了睡沙发。</p><p class="ql-block"> 还好昨天儿子带着他回到了北京,今天我轻松了许多,有时间上美篇写短文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生的老家在离市中心40公里外的郊区。我们成家时,我跟着他从北京到青岛,从青岛坐船到上海,然后再坐去郊区的车赶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好喜欢乡下的家,那年春天家是一栋茅草房,后有竹园,竹笋随时砍,竹园下面有条河,鱼篓下河随时抓。前院就是庄稼地,绿油油的一片一片的稻田,一派农村的美好景色。</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是城市长大的人,但非常喜欢田园风光和生活,喜欢安静,优雅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家是我喜欢的地方,每次回家,都要有变化。</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中期回来,家里的茅草房盖成了二层小楼,后面还有竹园和小河,前院多出了自留地,种植果树和各样小菜,生活好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房子又翻盖了,家里的房子有了卫生间,洗澡房,还有了大凉台生活质量上了一个台阶。</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我坐在凉台看书,听外边的鸟声,蛙声,蟋蟀声,望远处的奥特莱斯商城。</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上海郊区,的却是比起西北城市还发展的好。</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来,吃着新鲜的蔬菜水果,过着比城市空气好的日子,就是一次美好的度假。</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村子附近有了奥特莱斯商场,还有上海最大的家具城,生活很是方便。</p> <p class="ql-block"> 只从本世纪15年开始城市发展建地铁,整个村子消失了,村子里的人都陆续搬迁到了镇上和县城附近。</p><p class="ql-block"> 婆婆的家在县城附近,说是县城实际上是上海的一个区,类似于北京的大兴区一样。它的发展也是在原来的农田上新建的社区和学校,医院等。</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老县城的任何,更没有老上海的旧居。新型的楼房和小公园及密度不高的人群,非常适合居住。</p><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次回到这里,是公公去世的那年,小区里住着许多村里的人,人们完全按照村里的习惯在办理后事,保留着过去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婆婆独自住在这里,先生的弟弟和妹妹也和她同一小区。因为他们退休后还都在上班,无法照顾老人家,社区里有保洁员来帮他搞卫生,其他的都是她自理。</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婆婆很能干,自己做饭,洗衣,弟妹们帮他采买。先生回家后就主动担负做饭,只要回来就尽量多住些日子。</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的生活,是各自在过各自的日子,一旦有事都会互相帮助。</p><p class="ql-block"> 如今社会,家是避风港湾,七十岁的人了家里还有老人就是幸福。</p><p class="ql-block"> 珍惜当下,虽然没有了田园生活,没有了自己家原来的小楼,小院,只要环境不错,生活方便,婆婆能开心快乐的生活着就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31日写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