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9年2月从北京西城区当兵入伍,在航空兵十五师从事机务工作,这是在部队大礼堂前与战友合影。 无锡太湖鼋头渚。 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 苏州虎丘公园。 1970年9月被组织选调空军第二机务学校学习机械专业,一起同去的还有冯毅、邝康、贺铁军、汤德林、雷存龙等人。与大姐在长春市斯大街人民广场,苏联红军飞行员纪念碑前留影。 空军第二机务学校的前身是空军第九航空学校。1952年5月25日,中央军委批复组建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将第一、第二航空学校的全部地勤专业以及第三航空学校的气象专业分离出来,重新组合而成的一所地面院校。1967年根据总部将飞行院校和地勤院校序号分别排列的精神,第九航空学校改称空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1986年6月,空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因培训目标升级而改名为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七十年代空军培养机务人才的学校有两家,分别市河南信阳的空军第一机务学校和吉林长春空军第二机务学校。1992年10月,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再次更名为空军第二航空学院。(空军第二机务学校政治学习本) <br><br> 2004年2004年6月9日,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及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合并组建成为空军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主的综合性高等军事学府,是中央军委批准的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空军主体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头。学校共有12个校区,分布在6个省的7个城市,主校区坐落“北国春城”吉林长春。(这是当年机械专业学员在教学大搂前毕业照片) 我们学校先后培养14万余名军事航空人才,其中飞行学员近8万名,有300多名成长为军职以上领导干部,涌现出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杜凤瑞等一批空战英雄,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等都是我校学员的优秀代表。大学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英雄的摇篮”、“航天员的摇篮”和“将军的摇篮”。 我为我的母校骄傲,为她自豪。(这是我们班同学和老师在教学大搂前毕业照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