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阿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风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国政</p> <p class="ql-block">  我国有放”风筝“的习俗。风筝又称为纸鸢,作为一种玩具,是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以此作为一种观赏娱乐活动。通常放飞风筝者多为孩童,也有很多成年人参与其中。</p> <p class="ql-block">  放风筝是我国自古传统的民间游戏之一,风筝也叫风琴或纸风筝。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通讯工具,传说第一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在皇宫里发现了纸风筝。闽南把风筝叫作“风吹”,风筝比空气重,可以借助风在空中漂浮。到了晚唐时期,人们在纸风筝上加了竹笛。纸风筝飞上天空后被风吹起,发出“咕噜”的声音,于是“纸风筝”名字被改为“风筝”。现代将风筝和风琴合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风筝。山东潍坊被称为风筝之都,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松嫩平原农村在几十年前孩童做“风筝”,多用遍地都有的高梁秆(俗称秫秸)制成正八角形框架,外糊硬纸或薄纸壳。单片一组的风筝称为“八卦”,多片平行串联一起成组的称为“蜈蚣”。当年农村人们放的“风筝”,多是这种常见的简易风筝。</p> <p class="ql-block">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村里乡间对于“风筝”做功也有工艺比较复杂,且用料比较考究的。五十年前村里有位木匠做了一只竹制的长几十米的龙头“蜈蚣”,据考证那是用精制竹蔑单片百个以上串连在一起的。并且精选线麻纺成马缰绳般引线放飞,用手摇纺车放线收线,后牵一只旧磨盘绑在一台手推车上,便于搬运和防止放飞时“脱手”飞走。</p> <p class="ql-block">  比较壮观的是放飞“蜈蚣风筝”的场面,每次放飞时都有若干个少年随行趁闲帮忙。邻舍孩子们象过节日一般热闹,是当年难得一见的趣事。 对此有诗为证:</p> <p class="ql-block">  “秫秸简易制成形,清明前后放风筝。戏耍单鸢赏八卦,欣玩组串观蜈蚣。匠心奇工施技巧,龙身数丈展长空。手推车上石磨羁,牵引牢稳力平衡“。</p> <p class="ql-block">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写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0二三年七月整理修改(参考资料及选用图片引自百度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