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丹东鸭绿江

林荷(全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风吹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芦花飞舞漫天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雄出征血洒万里疆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茫茫冰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高山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处都把他们的故事轻轻传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满江渔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为你点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亲人盼你回家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悠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河无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硝烟散尽是曙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__摘自歌曲《山河已无恙》</b></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9日,我们姐弟三人和林之妹一同从北京乘高铁赶赴英雄的丹东城市,鸭绿江畔集合,参加全国志愿军后代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活动。我们特意带上了父亲和父亲战友的照片,为的是让父辈们引领我们去踏足73年前志愿军英雄们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集合出征地。是让父辈们再次感受从异国战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跨回国门的不了心情,再次遥望他们曾经横征过的万里疆场,曾经血染过的鸭绿江水,再次遥念至今还长眠在江对岸的那些生死战友们,再次在后人的守护陪伴下,祭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烈士们。</p><p class="ql-block">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23个军的300名志愿军后代受到了曾驻丹东50军后代的热情接待。住进了离车站,距鸭绿江畔都不远的长城酒店。 长城酒店七层高,是老建筑。中央决定出兵朝鲜之前,战火已烧到鸭绿江畔,丹东已遭敌机轰炸。服务员告诉我们,由于这里的位置距鸭绿江边不远不近,过江入朝前,彭老总曾在这个饭店召开军长会议。</p><p class="ql-block"> 丹东这座英雄的城市为抗美援朝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老建筑都承载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记忆,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志愿军出征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签到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步行到了鸭绿江畔。这时已是夜景。江这边灯火通明,江那边灯光点点。江面上两座桥,五彩灯光不停的变幻着颜色,照耀着桥的轮廓,一座桥的斑斓灯光在江面的中心处消失,消失点,飘扬着一面红旗,那就是断桥处。</p><p class="ql-block"> 夜晚不能上桥,我们坐在了江边,面向江水,凝视断桥,遥望江对岸,遥想着73年前的故事,脑海里出现了父亲战友讲述的情景:“志愿军过江时,多处地点,火车也过,汽车也过,渡船也过,浮桥也过,涉水也过,步行也过,天上的敌机轰炸,许多战士牺牲在江里,鸭绿江的水被染成了红色。”</p><p class="ql-block"> 后代们回忆着志愿军66军过江入朝的那个夜晚,为防敌机轰炸,丹东百姓被疏散城外,丹东城被进行了灯火管制,各条大街小巷里站满了等待过江的部队,气氛紧张。由于过江部队战士多,有骡马驮运物资,父亲的部队第一次在江边等了几个小时沒过去,后在鸭绿江边的一个礼堂里宿营等待。10月25日夜,66军的将士们终于从这个还没被炸断的桥上秘密过江入了朝。过江时,战士们静默无语,跑步前进,不时的回头望一望祖国的方向。战士们接到紧急集合命令,只知出征可能有战,不知是离开祖国赴朝作战,这一去,不知能否再踏回祖国的土地,再见到妻儿爹娘……</p><p class="ql-block"> 江对面是新义州,已被韩美军占领。我们的父辈66军的将士们过了江就开打。他们过江的这一天,195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十三天之后,该桥遭美机轰炸,成为断桥。</p>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一早,我们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后代”的旗帜,手捧父亲和父亲战友的照片,随各军志愿军后代前往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志愿军烈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丹东陵园建于1951年5月,是最早的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碑高12米,碑刻十个金色大字: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中间花岗岩步道宽阔,两边翠柏葱郁,两条红色横幅映入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牢记英雄事迹 传承伟大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缅怀革命先烈 追寻红色印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代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拾阶而上。</span>参加祭拜的不仅仅是志愿军的后代,还有少数仍健在的志愿军老兵,他们由儿孙辈们搀扶到了纪念碑前。</p><p class="ql-block"> 两个巨大的花蓝敬献到高大的烈士纪念碑前。</p><p class="ql-block"> 我们牵起志愿军66军后代旗帜的一角,让旗帜展开,面向肃穆的烈士纪念碑,让烈士们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的后代们来了,我们父亲们的身影也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 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近20万人,只有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或在战后收集到的志愿军烈士遗骸才归葬祖国。许多烈士葬在了异国他乡的朝鲜烈士陵园。绝大部分战士的遗体是就地掩埋或即时雪葬。第八批从韩国发掘归国的志愿军遗骸中有80多名是66军的无名烈士。还有无数的志愿军烈士已经粉身碎骨,随烟入云,化为金星。我们心里装得是197653这沉甸甸的数字!祈盼志愿军烈士魂兮归来!</p><p class="ql-block"> 全体致哀后,在低沉哀婉的《献花曲》声中,后代们将所有的旗帜展开,面朝纪念碑深深鞠躬,将手中的菊花轻轻的置放在碑台上。</p><p class="ql-block"> 献上的是菊花,</p><p class="ql-block"> 奉上的是敬仰,</p><p class="ql-block"> 留下的是怀念,</p><p class="ql-block"> 心存的是感恩!</p><p class="ql-block"> 开国用命的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浴血奋战的志愿军父辈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  7月20日下午,全体志愿军后代来到鸭绿江断桥处。在断桥的桥头有一组《为了和平》的雕像,是彭德怀将军身后率领一批将士在过江。</p><p class="ql-block"> 各军志愿军的后代又举着红旗,我们又带着父亲和战友的照片走上了断桥。昨夜江边望见的是断桥五彩的灯光轮廓,今日走上断桥见到的是冷灰的铁色沧桑。</p><p class="ql-block"> 断桥是鸭绿江诸多桥中的第一座桥,由日本于1911年建成。1937年,日本又在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桥,后称中朝友谊桥,两座桥都为掠夺中国资源而建。抗日战争胜利后两桥归中朝共管。</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临危受命,率师从断桥处秘密入朝。10月25日,紧急被调的50军,66军也从断桥处秘密入朝。</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8日美军出动百余架B-29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朝方一侧钢架落入水中。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成为废桥。中方所剩四孔桥保留至今,成为断桥,留为遗址,纪念战争。</p><p class="ql-block"> 断桥上不停的响彻着《英雄赞歌》,举着红旗的后代们,踏着父辈们上桥过江的足迹,复盘着当年英雄们出征的景象。断桥处留下的扭曲的钢梁,千疮百孔的弹痕,显示着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就极其残酷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后代们手中高举的红旗完全是在为志愿军父辈们还愿。当初首批秘密入朝的父辈们在过江时隐去了一切的中国字符号。引以为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帽徽,胸章全部用刺刀自己挑掉,留在祖国。更无可能举着军旗和国旗过江。现在,这桥面上来来回回迎风招展的红旗,是后代们在为先辈们彰显抗美援朝胜利已70周年,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是后代们在倾诉对父辈们身处异域,茫茫冰原,高高山岗,爬冰卧雪,浴血奋战,以一国敌十六国的折服和敬仰;是后代们用红旗召唤那些埋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烈士并给予他们崇高的致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祭奠了志愿军先烈之后,我们来到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还未进馆,一节闷罐火车映入眼帘。这个闷罐火车是志愿军战士们关于抗美援朝战事共同的记忆起点,也是少年时代父亲给我们脑海里印下的第一张抗美援朝的画片。1950年10月23日,部队下达了紧急集合令,战士们分别从天津,从山海关紧张有序的蹬上了这样的闷罐火车。父亲说,战士们上了闷罐子火车,予感要有紧急战事,开始写家书,写遗言,写入党志愿书,统一交到师部。火车到了站,下了车才知道是到了朝鲜江边,要打抗美援朝之战。那一年父亲22岁,在66军197师师部,但已经是党员,是一个老兵了。</p><p class="ql-block"> 走进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如同走入73年前的时空。规模宏大的展馆,全景式的展示,让我们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及党中央毛主席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了解了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敌我双方对阵的军队部署规模及各自的战略战术;了解了战争大事记、经典之战及那些特等和一级等英雄烈士是怎样产生的,也了解了父辈的66军在第一次到第四次战役中所在的战略位置及战事任务和昭昭功业。</p><p class="ql-block"> 比起三年前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展览,虽然少了66军的一些实物和战事描述,但是一些无部队番号注解的老照片,还是让我们认出了66军父辈部队的作战图像。</p><p class="ql-block"> 展馆内陈列了12000多件的实物,大到战车机枪,小到钢笔纽扣,文件,衣物,证件,勋章,件件是战场的珍贵文物。有的志愿军后代还在展示的照片上,英雄名录上见到了他们父亲的名字和照片</p><p class="ql-block"> 声光电一体的3D多媒体影像,还原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惨烈悲壮的战斗场景。隆隆炮声,火光冲天,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实战场景,将我们完全带入战场,冲击视觉,振憾心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1日上午,我们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想起1951年元旦那天,志愿军66军的父辈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冲破敌人的铁丝网,地雷区,最先突破了三八线,之后战士们在山头以雪代酒庆贺胜利。此情此景难以忘怀。于是,我们特意从北京带了一瓶好酒,准备祭奠给最可爱的人。在丹东,我们又买了几十束鲜菊,专程去陵园祭拜那些无名烈士,无籍贯烈士和无后人的烈士。</p><p class="ql-block"> 做为志愿军的后代,我们最能体会当年志愿军的极苦,也就最心疼这些无名无后的烈士。他们出征时,有爹有娘有名字,七十年后他们无爹无娘又无后。庆幸的是无名烈士和无后烈士还有忠骨还有墓。他们的墓前不应该少了鲜花和美酒。</p><p class="ql-block"> 丹东烈士陵园安眠着264名志愿军烈士,无名烈士十多人。还有几十名无籍贯无后人的烈士。在烈士陵园管理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个一个的寻找他们,躹躬,献花,奠酒。</p><p class="ql-block"> 许多无名烈士有部队番号,无家乡籍贯,有的无名烈士家乡远在云南,上海,山西……我们遇到了一位极特殊的烈士,无姓名,无家乡籍贯,甚至无部队番号。碑上只有无名烈士四个字。这位烈士:您是哪个部队?哪里的家乡?难道无人知晓吗?站在这位烈士墓前,无人能够忍住泪水,林芝妹妹仰天流泪,泣不成声……</p><p class="ql-block"> 我们泣诉:无名烈士,虽然在碑上看不到您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您的名字叫“志愿军”。“志愿军”的名字比一切都珍贵。我们说,虽不知您的家乡籍贯,虽找不到您的后人,但我们66军后人和有情怀的后人都是您的后人。您为国捐躯换得祖国七十年星辰无恙,明明赫赫,立于东方,您的英雄形象已永远镌刻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您的志愿军的可爱模样永远铭记在我们后代的心里,您的丰功伟绩,后辈永远敬仰!您的光辉形象与日月同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外,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塔。正面题:抗美援朝纪念塔。牌楼与塔基之间设有五层缓步台,寓意着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塔高53米,寓意着1953年抗美援朝停战取得胜利;纪念塔前大台阶宽10.25米,寓意着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台阶由1014块石条砌成,寓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浴血奋战了1014个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 这一座塔就是一部抗美援朝的历史,是所有志愿军将士抗美援朝精神信仰的凝结之地,是全体中国人民对志愿军英雄的记忆标志,它坐落在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是引导无数志愿军烈士的英魂神魄,从异国他乡,穿云过江,回归祖国的行路航标,也是守护鸭绿江,保卫祖国边陲的镇国之塔!</p><p class="ql-block"> 1014个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刻在了每一个台阶上。每一个台阶都似乎凿刻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惨烈战场,每一个台阶上似乎都矗立着195名志愿军英雄烈士。</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知道66军的父辈们有多少将士沒再回到祖国。当1950年10月23日,彭老总向毛主席请调66军入朝参战,肖新槐军长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作风,于23日下午下达了全军集结紧急密令。接到紧急命令,第一批部队四五个小时,第二批部队十几个小时就集结到鸭绿江畔。几万人的部队,如此迅速的集结速度,在世界军史上也是罕见。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4月,在冰天雪地,少衣少粮,缺枪缺弹,极寒极苦的情况下,66军整建制参加了第一次到第四次的战役,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1951年4月部队回国休整,回国时仍然是闷罐子火车。归来时,车上到底有多少战士,无人知晓。我们这些后代的父辈都是幸存者。林之妹妹父亲的连只回来1人,有的战斗单位的番号面临被撤,是活下来的战士不屈的守护用烈士鲜血染红的战旗……我们知道跨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肖新槐军长望着鸭绿江对岸,泪流满面,久久不肯离去,因为他心里知道有多少战士没有带回祖国。</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塔,全体志愿军后代们合影留念,以示铭记先烈,崇尚英雄,永远传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丹东之行,此生难忘。七十三年前,父辈丹东出征,七十三年后,后代丹东寻迹。当志愿军后代的红旗飘扬在丹东的上空时,假若时间是不存在的,在这个空间的维点上,我们与志愿军的父辈们是相遇的。层层叠叠的影像,心心念念的感应,凝成浩浩荡荡的雄风之气和真真切切的思念之情!永远的留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丹东之行,志愿军后代的凝聚和纪念活动,传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魂。被时间淹没的记忆,被父辈们带走的秘密,在后代们的沟通中逐渐的被激活与解锁。</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志愿军的父亲都是英雄,更有英雄中的英雄。身经百战的父辈们,将浴血奋战与为国捐躯看做是平常事,不爱表功。将缺粮少弹,挨冻受饿的极苦之象看做是当兵的所该,也不愿向后代提起,更有一些惨烈的战场之事被认为是战争秘密,不愿细表。</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过去了,后代们越来越怀念志愿军父辈,人们越来越怀念那些打出立国之威的志愿军英雄!</p><p class="ql-block"> 后代不会忘记他们,民族不会忘记他们,国家不忘记他们!他们确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时代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他们的故事是中国的一千零一夜,他们的传奇经历,罕见事迹,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定会世世代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功勋彪炳千秋!</p><p class="ql-block"> 致敬!志愿军烈士!</p><p class="ql-block"> 致敬!志愿军父辈!</p> <p class="ql-block">  文/林荷(全好)</p><p class="ql-block"> 图片/林荷及志愿军后代</p><p class="ql-block"> 注明/个别图片出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