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懿小园

<p class="ql-block">  今天以前,我只知道高适是个诗人,而看完《长安三万里》,我更愿意称他为将军——血气方刚、武艺高强、智慧超群。今天以前,如果知道高适是李白最好的朋友,我一定认为是高适高攀了,而看完《长安三万里》,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李白的福气,有一位惺惺相惜、彼此欣赏、不离不弃的朋友是何等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词,就是怀才不遇。高适有着满腔的报国之志,无奈高家枪却只能用来取悦玉真公主。虽未能得到赏识,但高适并未就此沉沦,而是回到梁园,沉淀10年又10年,最终走入军营,手握高家枪奋勇杀敌。李白天生奇才,可惜出身商人之家,满腹才情却不能被人赏识。封建阶层堵住了李白的入世之道,却不能阻止他的诗名远扬。或许正是因为人生坎坷,所以才能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至于片中李白吟诵诗歌时,电影院的大观众、小观众齐声背诵,还不时有小朋友兴奋地说:“这首诗我学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狂,或许正是对世俗的对抗。而此时,我也不得不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平等、自由的年代,过着属于自己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真的,看完影片,不得不感慨编剧、导演的切入点太独特了,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视角,让我们了解了一段历史,认识了一群诗人,知道了好些诗歌的写作背景,真正地让诗歌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原来每一首名篇诗作都不是无病呻吟、故作姿态,而是有着它们产生的时事、人情。以前讲诗歌背景,感觉只是一些干巴巴的文字,现在才懂得诗歌创作都是诗人境遇的真实写照。李白和高适因诗歌而相知,只不过李白是属于天上的,他是诗仙。而高适是属于地上的,军功封侯,也有着属于他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观看影片一个多小时时,其实也曾想过离开,感觉没有太多的震撼。但又感觉完整的故事只看了开头,着实有些遗憾,所以打消念头,认真观看。还好,后面的剧情越来越吸引人,相信只有看完影片,才能真正感受到长安三万里无数让人动容的片段。说不出收获了什么,但又感觉满腹言语无从诉说。或许,这就是电影想要带给我们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