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上6点左右到达中央大街。今晚看夜幕下的哈尔滨。门口先打个卡!大小兴安岭的青山绿水让人心情恬淡而平静,大都市的繁华令人震撼,一路走来,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这大概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位于哈尔滨道里区,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拨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的建筑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哈尔滨不吃马迭尔冰棍,就相当于到了北京没去长城和故宫,都会被人说白去一回。马迭尔冰棍,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特色冷饮。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马迭尔”从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以马迭尔代酒,庆祝我们十天的旅行圆满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过中央大街的北端,我们便到了松花江边。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也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五十五点七二万平方公里,涵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年径流量七百六十二亿立方米。松花江有南北两条支流,北源于大兴安岭的嫩江,南源于长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两条支流在扶余县汇合后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松花江流经哈尔滨市区的一段,早已成为哈尔滨的重要景观。主要景点有松花江、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等。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游人如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晚了,回去休息,明天继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黑龙江省博物馆,由于来之前没有做好攻略,大家在意见上也没有达成一致,有人想看,有人不发表意见,没有提前预约,结果,今早想看的时候,票的余额已不足,门口拍一张吧,有点小遗憾。不过,也学到了一个知识,出发第一晚在火车上,遇到来自朝阳的一家三口,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哈尔滨玩,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家庭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有文化且重视教育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她身体力行了什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告诉我,每到一个城市,就可以在公众号上关注本地宝,比如,哈尔滨本地宝,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按照她的指导,在哈尔滨本地宝上找到了博物馆预约入口,只是可惜了,最终没成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索菲亚教堂(英语: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索菲亚教堂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大压缩了时空距离。交通创新一日千里。22号我在兴城等你,23号我在五大连池等你,24号我在漠河等你,25号我在北极村等你,26号我在北红村等你,27号我在黑河等你,28号我在汤旺河等你,29号我在伊春等你,今天我在哈尔滨等你。咦?为什么都是我在等你呢?不能是你在等我吗?哈哈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我们攻略做的不好,但是热情好客的哈尔滨司机师傅给我们推荐了中华巴洛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OK,出发,寻找巴洛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是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体验、住宿于一体的多元化文化旅游商业街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黑龙江省博物馆没看到,却在这里看到了哈尔滨城源博物馆,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光邮局,写给未来的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知道这个机器是做什么的吗?下面那副图是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能量补给进行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吃饱喝足继续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3年,于佐周创办了当时哈尔滨最大的粮栈——同合洪粮栈,并任哈尔滨市粮食工会会长职务。在抗日战争中不顾个人安危,多次为李杜将军的部队(东北自卫军)送各种物资,积极支持抗日联军,表现了爱国商人的卓越风骨,遗憾遭到日军迫害。私宅现被列为保护建筑,其不拘一格的风格显示出民间艺术的价值,也是中国工匠精湛技艺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1931年10月,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在哈尔滨求学,与汪恩甲一起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居住。1932年汪恩甲没有足够的钱交给旅馆,弃萧红而去,此间萧红已怀有身孕。萧红困居旅馆,处境艰难,只好写信给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求助。当时萧军与舒群等文学青年先后到旅馆看望萧红。同年8月,松花江决堤,萧军搭救萧红逃出旅馆,当萧红与萧军行经这条古朴小巷时正逢暴雨,无法即刻前行只好相依相偎于此躲风避雨,萧红后来回忆称这段“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是她一生中美好的时光,故此巷得名相依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个能出大片的巷子啊。可惜了,没有路人经过,用一下我的背影权且填补一下这小巷的空白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差不多了,最后一站,哈站,出发!其实,如果想深入了解一座城市,如果时间允许,坐公交是一种很好的交通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家的时候,想出门旅行,每天焦虑不已,真的出来了,又盼着回家,人啊,真是奇怪的很,一颗无处安放的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再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