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看夏商周

儒警方圆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常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直至海洋的中国疆土称之为“古中国核心区”,把其余东北地区、蒙古高原、西域盆地区、青藏高原称之为的边缘地区。</p><p class="ql-block"> 同时又将古中国的核心区由北至南,由西至东又大致划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流平原——丘陵、云贵高原(包括横断山脉)、东南沿海丘陵六大区域。</p> <p class="ql-block">  在古中国核心区域的土地上最早生活着两大原始部族族群,一支是居于黄土高原之上的“原始西羌”;一支是散布于辽河平原向南,直至“东南沿海丘陵”北沿的沿海地带的“原始东夷”。并先后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华夏文明,以及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红山文明”、以山东丘陵地带为中心的“龙山文明”、以及太湖以南的“良渚文明”等。</p> <p class="ql-block">  关于“羌”字可解读为“牧羊之人”,而“羌”字则可理解为渔猎时“持弓之人”,这也正是两大族群不同生产方式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随着西羌族群走下黄土高原逐渐在黄河河套平原一带形成了黄帝、炎帝两大部落,并在板泉大战部落融合后到达关中盆地。后来炎帝部落沿山西高原诸盆地向北来到桑干河流域,黄帝部落向东越过崤函通道来到河洛盆地和华北平原的中原地区。</p><p class="ql-block"> 逐鹿之战后,西羌族群的黄帝、炎帝打败东夷族群的蚩尤二次部落融合后,经过尧舜禹时期后逐步形成了后来的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区的“中原华夏”。</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周朝时期又形成了华夷五方格局,其中“华夏”主要居于如今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则居四方,并在后来长期不断地民族融合中形成后来的中华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  自古黄河自河南孟津的以下河段历史上曾多次改道,水患无穷。</p><p class="ql-block"> 大禹曾治理黄河造福人民,同时也对黄河下游及南部的部族形成震慑,直至夏朝时余威仍在,但东夷部族始终是夏朝的最大威胁,最终还是被来自太行山前、黄河西岸东夷族群的商部落伐灭。</p><p class="ql-block"> 商朝时期,其主要威胁则主要来自西部的西羌族群,同时部分的东部东夷族群也不服从其统治,最后还是被原始西羌族的周人伐灭。</p> <p class="ql-block">  周灭商时,曾率商朝西北部及长江一带号称“八百镇诸侯”的各部族伐商。所以周朝立国后的威胁主要来自黄河与太行山之间的商朝旧部及黄河以东的山东丘陵及辽东一带的东夷族群。</p><p class="ql-block"> 武王伐纣后,便率先分封鲁国和齐国来控制山东丘陵一带的东夷部族,又在北部的幽燕重地分封燕国将黄河以西的商朝旧部与辽东一带的东夷部族拦腰分割。同时对商朝旧部实行安抚政策,让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管理商朝旧地,结果换来的却是武庚叛乱。</p><p class="ql-block"> 周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平定武庚叛乱后,废除三监,重新分封商朝旧地,在原商朝主要统治的中原地区和太行山东麓走廊上先后分封了宋国、卫国、邢国、軧国和中山国。</p> <p class="ql-block">  西周以礼治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经过文、成、康、昭之后,在周穆王时代达到了盛世顶峰。但好大喜功的周穆王却违背“先王耀德不观兵”传统,西征犬戎,获其五王,迁戎于太原。</p><p class="ql-block"> 自此,戎狄在太行山、燕山一带不仅交融作乱,停止向周朝供奉,还不断司机向周朝报复,西周大一统局面初显裂痕。而戎狄与周朝的关系也几乎贯穿了整个始终,最终导致了其最后的亡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