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行】乾陵

赖晓原

<p class="ql-block">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地处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距离县城6000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乾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p><p class="ql-block"> 乾陵还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p><p class="ql-block"> 陵园规模宏大,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乾陵。 ▲乾陵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入口处。 ▲乾陵入口处。 ▲通往乾陵的司马道。乾陵两乳峰之间通向献殿的御道称司马道,司马道是陵前修建的路,又叫神道。献殿是建筑在陵墓和一些祭祀的庙宇中的殿堂。尤其是在陵墓中,献殿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唐代乾陵的献殿建在朱雀门内的平台上,但这座献殿目前仅存遗址。 ▲司马道旁竖有华表,石马(翼马)、驼鸟、翁仲、述圣纪碑、无字碑、石狮、六十一宾王等120多尊精美石雕,被誉为“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这些石雕,石马列前,作昂首奋蹄,振翼欲飞状。其他石雕左右分列,形态各具,延展千米,蔚为壮观。这些石雕,沐千年风雨,见证了岁月苍桑。石雕上斑驳的苔藓,浸润着风雨的洗礼,装扮着守护帝陵的寂寞与繁华。 ▲司马道和乾陵的东西阙楼。东西阙楼为双出阙的宫阙。是帝王陵墓礼制性建筑的重要标志。据考古学家勘测,乾陵陵园面积规模宏大,分为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部分,陵园仿长安城建制,乾陵阙楼的营造是以宫阙的规格建造的,由此可见乾陵阙楼不叫墓阙。 ▲司马道、东西阙楼和石雕刻。这是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陵墓前的石雕群像。 ▲司马道两旁的侍卫将军石人像,又称石翁仲。 ▲侍卫将军石人像。 ▲侍卫将军石人像。 ▲朱雀门外的一对石狮。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司马道旁的石雕,石马列在前面,其他石雕左右分列。 ▲无字碑。因唐代初立时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位于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西与述圣纪碑相对。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通高8.03米,宽2.10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无字碑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碑座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纹和瑞兽纹饰,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宋金以后始有游人题诗刻文。 ▲无字碑位于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 ▲无字碑和朱雀门, ▲述圣纪碑。因刻武则天撰《述圣纪》文而得名,这是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位于朱雀门外的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碑为方形,由顶、身、座三部分构成,通高7.53米,碑身高6.78米,宽1.86米,总重约89.6吨。顶盖为庑殿式;碑身由五块方石上下叠压而成;碑座方形,由四块方石拼合而成。<br><br> ▲述圣纪碑的铭文由中宗李显书丹,字间填以金屑,光照陵园。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述圣纪碑。 ▲述圣纪碑。 ▲乾陵阚门。阚门是帝王陵墓礼制性建筑的重要标志。 ▲乾陵阚门。 ▲六十一蕃臣像,位于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 ▲朱雀门和六十一蕃臣石像。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千米,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 ▲乾陵堑道,堑道是古代皇帝陵墓的主要入口,是皇帝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陵堑道的一端位于皇宫城内,另一端位于墓地内。 ▲乾陵堑道。 ▲乾陵堑道。 ▲乾陵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