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行~爱国教育篇

杨锐

<p class="ql-block">此文集中记录了这次东北之行沿途的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二、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三、四平战役纪念馆、纪念塔</p><p class="ql-block">四、第2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要塞遗址</p><p class="ql-block">五、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六、辽沈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墙上的“永世铭记,国难之耻”是用46吨青铜浇筑的</p> <p class="ql-block">残历碑广场,左侧碑文: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p> <p class="ql-block">右侧镌刻着: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十三秋分。残历碑的日历残缺不全,密布千疮百孔的累累弹痕组成了一组组隐约可见的骷髅群,象征着抗战中的千万个冤魂在对日军的罪行进行控诉</p> <p class="ql-block">高悬的“警世钟”钟声低沉,让人永远铭记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p> <p class="ql-block">馆内收藏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近100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以及700多件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分七个部分,展示了东北人民从沦为亡国奴到走向抗战胜利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是国耻日,也是中华民族觉醒日,中华民族在这一天彻底觉醒,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惨烈抗战,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坐落在沈阳北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入陵园后,迎面是硕大的一只和平鸽,她象征着和平,友谊,团结,神圣</p> <p class="ql-block">远望</p> <p class="ql-block">近瞻</p> <p class="ql-block">陵园始建于1951年初,1999年10月15日改建落成</p> <p class="ql-block">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馆组成</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我从小学到中学,每年清明节必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碑的底部有铜铸的花环,花环的两侧刻有1950-1953年字,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3 位志愿军烈士,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p> <p class="ql-block">记得学生时代每年去扫墓都是把小白花敬献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战士群雕</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近几年来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国安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周围是烈士英名墙</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有12个展室,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81张</p> <p class="ql-block">烈士遗物240件</p> <p class="ql-block">上甘岭战役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向我的父辈致敬</p> <p class="ql-block">在抗美援朝烈士墓的右侧有一个苏联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是中国政府于1945年为纪念在解放沈阳战役中牺牲的苏军坦克部队将士而立的</p> <p class="ql-block">原址在沈阳站中心广场,2006年9月迁到此处,至今对沈阳站广场的苏联坦克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俄文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坐落在四平市的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始建于1951年,1956年10月建成,主塔高23.50米,塔身四周均有题词</p><p class="ql-block">塔东面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题词:“为解放人民而奋斗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塔西面是时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题词 :“成人有志花应碧 , 杀敌留红土亦香”</p><p class="ql-block">塔南面是时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题词:“日月同光山河并寿人民战士永垂不朽 ” </p><p class="ql-block">塔北面是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林枫题词 :"中华人民优秀儿女万古千秋”</p><p class="ql-block">原题字均毁于文革期间</p> <p class="ql-block">现在东面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在烈士塔的东侧建有牌楼一座,牌楼横额上有原辽西省政府主席阎宝航题写的:“四平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烈士纪念塔是四战四平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现在这里是四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在这四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歼灭,我军也牺牲了3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平被誉为"英雄城"</p> <p class="ql-block">英雄铜像是1955年为纪念在四平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四平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打响的四平城区保卫战</p><p class="ql-block">第三次作战为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决战于四平外围的战斗</p><p class="ql-block">第四次作战为四平收复战,是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力量肃清四平国民党守军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英雄广场</p> <p class="ql-block">抗联烈士碑,英雄广场赋</p> <p class="ql-block">奋进雕像</p> <p class="ql-block">广场时钟,太阳广场和月亮广场,寓意“日月同光,山河并寿,人民战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要塞</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军事基地,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p> <p class="ql-block">参观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p><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建于1935年,到1939年主体工程完工,地下工事主干道长达10余公里,纵深达6公里,虎头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阵地最大,是整个要塞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要塞遗址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边,与俄罗斯伊曼市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坐标为133°43′,经纬45°57′</p> <p class="ql-block">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为中心,由隧道与东、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p> <p class="ql-block">走下水迹斑斑的石阶,进入玄幽的地下工事,顿觉寒气逼人、霉味扑鼻,巷道全部由水泥、钢筋混凝土浇筑、铺就而成,一米多宽、两米来高,顶部呈拱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下工事包括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并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和通风口、排气孔、反击口等通道</p> <p class="ql-block">一走出地下工事,就看见了当年苏联红军为纪念阵亡将士修建的解放纪念碑,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在历时17天的“虎头战役”中,苏联红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为解放虎头,493名苏联将士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中的中苏抗联战士雕塑</p> <p class="ql-block">参观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1999年建馆,是展示侵华日军罪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专题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1999年4月博物馆建设正式开工,2001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展出虎头要塞相关资料和图片</p> <p class="ql-block">自2005年新增展品1028件,要塞展品300件,文物库藏品2277件,现有图片500张</p> <p class="ql-block">分别为日伪统治下的虎头镇、虎头要塞概貌,劳工的血和泪,历史呼唤和平及侵华日军和前苏联红军,当时使用过的枪支、弹药、衣物、钢盔、炊具等。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现在展品1100件</p> <p class="ql-block">日本关东军共耗资数亿资金,征用中国劳工二20余万人来这里充当劳工,建成了庞大的进攻体系,成为“满”苏边境线东部左翼的核心阵地,当年的侵华日军曾夸耀此要塞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和“北满永久要塞”</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凌晨,苏联红军远东第35军向虎头要塞发动了猛烈进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拉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但日本关东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还凭借着虎头要塞这一重要地理位置进行殊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持续到8月26日,负隅顽抗的日军全军覆没,2000余名士兵及其家属全部葬身于虎头要塞中</p> <p class="ql-block">战斗中苏联红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虎头要塞被国内外学者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个军工厂在改革的大潮中倒下了,共和国却为它永久保留了军工番号</p><p class="ql-block">它就是有共和国第一枪厂之称的庆华工具厂,军工番号《626》厂</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共和国枪械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大门口的哨兵岗楼,依然是昂首挺胸, 目视前方</p> <p class="ql-block">庆华军工厂始建于1921年,当时为东北军阀张作霖在奉天兴办的 “东三省兵工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工厂被日伪所把持,改名为“奉天造兵所”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 改名为“中央联勤总司令部兵工署第九十兵工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8年沈阳解放后工厂回到人民怀抱, 东北人民将其改名为“五一兵工总厂”</p> <p class="ql-block">命名为“北安冲锋枪厂”,第二厂名为“国营庆华工具厂”,代号“六二六”</p> <p class="ql-block">1950年,仿照苏联PPSH-41波波沙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主力军</p> <p class="ql-block">1950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国家将总厂中的枪所从沈阳迁到北安</p> <p class="ql-block">庆华厂在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建厂以来,庆华厂共生产9006116支轻武器,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以枪械为主题建设的博物馆, 保留了原“六二六”兵工厂的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纪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军工人艰苦创业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社会主义公共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2010年开始筹建,2012年9月建成,共陈列展各类文物5621件,其中,枪械539支,各类机床148台</p> <p class="ql-block">分“历史陈展区”,“过渡区”,“遗址区”,“反恐自卫馆体验”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历史陈展区”通过东北兵工企业的缩影、东北最大枪械企业的辉煌、跨世纪的挑战三个部分全面地展示了“六二六”兵工厂的历史及为国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用这里生产的东风牌运动手枪夺得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p><p class="ql-block">奥运冠军李对红、世界冠军李亚敏、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董湘毅等著名射击运动员,都在大赛中使用东风系列运动手枪,取得了骄人战绩</p> <p class="ql-block">如今,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机床不再转动,样枪陈列在橱窗,但这里的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会和奥运金牌一样,历经岁月变迁,永远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这里镌刻着五万余烈士的英名</p> <p class="ql-block">25年后再次站到这里,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对父辈的崇敬悠然升起</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后经重建扩大,于1988年落成开放,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塔山的胜负,就是东北的胜负,就是全国的胜负</p> <p class="ql-block">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p> <p class="ql-block">发起辽西会战,聚歼“西进兵团”</p> <p class="ql-block">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p> <p class="ql-block">此处展出的刺刀,都是从敌人尸体上拔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功臣号坦克</p> <p class="ql-block">战史、支前和烈士三个馆中展出了大量的图片、照片和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30万亡魂,他们曾经在岁月长河里的奋战 ,鲜红的印记 ,信仰的力量与战功赫赫的勋章,构建的万千型像,成就了万千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追忆历史,缅怀先烈,似乎更能洗涤我们的心灵,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才能更加珍惜今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