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西大街文化公园的现在与未来

展翅飞翔的野马

<p class="ql-block">西大街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年间(502—519年),民国11年(1922年)铺弹石路面。这些弹石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块,是老街最为坚实的记忆,历经百年冲刷,凹凸之处述说着岁月的坎坷不平;时光镌刻在上面的车辙马迹,向无尽的远方绵延、伸展……</p> <p class="ql-block">嘉定西大街位于西门风貌区,是嘉定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清末到民国时期传统商住民居群为主体的居住区,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以西大街为核心街巷,这里留存有众多名人故居、旧宅,河街相依的格局明显,是嘉定传统商业交易与居住生活形态特征的集中反映。</p> <p class="ql-block">规划中的西大街文化公园卫星定位图。</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拍摄下的未建设以前的西大街区域。</p> <p class="ql-block">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工作,原住户已经全部搬迁,这是西大街房屋区域地块的俯瞰图。</p> <p class="ql-block">文化公园停车场规划图</p> <p class="ql-block">作为嘉定新城的重要历史人文发源地,嘉定老城历史风貌区未来将加快推动西门、州桥两大风貌区的改造提升,进一步发挥文化辐射作用,积极塑造市民生活的宜居空间、城市文化的形象地标、嘉定人民的故乡记忆、游人向往的休闲胜地。目前,嘉定城发集团负责西大街改造项目,规划面积约7.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走在正待开发的街道上,仿佛沿着时光往回走。两侧古老的砖木结构,一排排的木板门,雕花的木格窗,让人们从这份老旧中依稀还能找回些许当年的记忆。高低错落的屋脊,斑驳的院墙,裸露在外的青砖,是老街饱经风霜的印记。那些店铺纹路纵横的木板门,显得厚重而又懒散,展现着尘烟遮挡不住的旧日繁华。</p> <p class="ql-block">老街深处,有一些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木质结构的房屋,有镂空木质窗户,屋檐下的雕花板、地面所铺的青砖连环金钱花饰都依稀可见。这些高墙大院内,一百年前住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资本家或者官员,而现在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得百姓栖居的巢穴。</p> <p class="ql-block">两边,一幢幢青瓦青砖的商铺。居民早已搬走,只剩下傲立墙头的枯草,在萧瑟的晚风中,不停摇曳。毫无疑问,这条街道早已无人居住,没有了往日的烟火气,再也没了往日繁忙的景象。时常有一些野猫在墙头上跳跃,增添一丝恐怖阴冷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西大街,这里被称为“嘉定之根”,历经千年沧桑,珍藏着无数嘉定人的美好回忆。不久的将来,脚下的这片土地将会被重塑。但是看眼前的进程,不知要等到何年。</p> <p class="ql-block">世事沧桑,曾经集繁华与豪华与一身的西大街,已风光不再,只留下老街那孤寂、悠长的影子,轻抚着留着岁月痕迹的古墙,在无限惆怅中发出一声声幽怨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漫步经过项泾桥,想象未来改造好后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是何等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偶尔有行人从此经过,大白天也有野猫顺着墙根跑过。</p> <p class="ql-block">保留西大街的古香古色,融入国风古韵、非遗传承、禅意养生、船坞码头等元素,打造一条国风古韵文化水街,并充分开放河道的使用功能,给予游客滨河嬉水、行船摆渡的互动体验;串联西大街18处文保点、古桥古建筑等景观资源,打造“西大街十二景”,将西大街打造成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创意多元的休闲游览古镇街区。</p> <p class="ql-block">保留老街肌理,引入高端业态。将南侧作为老街保留,引入零售商业、餐饮美食、文化展览、休闲体验等传统产业,中部和北部作为新街开发,主打民宿酒店、特色工作室等文化创意产业,并引入时尚品牌、精品零售、商业会所等功能实体。将西大街打造成为以文创产业、科技产业、时尚产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设计师站在小河对岸的视角看未来的“古街”。</p> <p class="ql-block">设计师笔下的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设计师手下的西大街文化公园全貌</p> <p class="ql-block">设计师手中的护国寺</p> <p class="ql-block">已经建好的护国寺。</p> <p class="ql-block">未来的西大街面貌</p> <p class="ql-block">俯瞰设计师眼中护国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