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纪念园(地)合集

关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远征军是一支由国民革命军组成、在特定时期执行特定使命任务的正规军队。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另少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在我国云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大获全胜的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西抗战取得胜利后,为纪念中国远征军在滇西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和战区各族民众,滇西各地修建了主题一致、但规模大小不同、形式各样的纪念馆(园)、纪念碑、纪念广场等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span></p> 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西南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为了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1945年7月7日落成。国殇墓园由“滇西抗战纪念馆”和“户外祭奠区”两部分组成,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殇墓园区主体建筑由大门、活动广场、忠烈祠、烈士墓冢、纪念塔等组成,总建筑面积680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是纪念馆的主要附属工程,建于纪念馆西侧,全长133米,镌刻着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介绍滇西抗战主要战役的浮雕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忠烈祠。忠烈祠是国殇墓园主要建筑,是祭祀祭拜的奠堂,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群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援章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 等碑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忠烈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小团坡拾级而上,是一片墓碑群。墓碑群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腊戌、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塔上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下方“民族英雄”为时任腾冲县长李根源所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塔。建于小团坡最高处,整个小团坡以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英烈墓冢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西抗战纪念馆是在原属国殇墓园管辖的滇西抗战纪念馆与腾冲民间收藏者创办的滇西抗战博物馆合并的基础上建成的。纪念馆设有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祈愿和平六个展厅,并配有实物、影像、声光和文字说明。纪念馆陈展面积50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10万多件,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西抗战纪念馆始建于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保存完整,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馆大厅正面中央是一幅反映滇西抗战的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馆大厅正面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抢修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东起昆明,穿越昆明、安宁、禄丰、楚雄、南华、祥云、大理、漾濞、永平、保山、龙陵、芒市、瑞丽等县市,西行经畹町,直通缅甸腊戌,与通往仰光的铁路相连,成为一条直通印度洋的出海交通线,全长1146.1公里。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险峻的山区高黎贡山,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怒江,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于1937年12月开工,1938年8月30日通车,在投入20万民工,以牺牲3000余人为代价,仅用9个月时间就修通了这条路,其工程量之大、修建难度之巨是前所未有的。滇缅公路的建成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当时连接世界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是一条滇西民众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是一条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生命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缅公路的咽喉惠通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示的珍贵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示的珍贵实物。</span></p> 松山抗战国家大遗址纪念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为国家4A级景区。纪念园为多景组合式景区,由松山大战遗址、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战役纪念碑、纪念馆等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山抗战国家大遗址纪念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松山胜利日广场,有介绍松山大战1——9次战役的地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攻克松山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山战役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远征军雕塑群。雕塑群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战车、女兵、盟军、老兵、战马、将军、驻印军计12个方阵402座雕像,按1:1.2的比例塑成。群像兵种齐全,结构完整,情态逼真,气势弘恢,极具感染力与震憾力!雕像由广东佛山雕塑艺术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雕塑群占地总面积约17400平方米的基础部分由龙陵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历时一年有余,于2013年9月3日落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像由广东佛山雕塑艺术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西抗战背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过百日,日军占领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西方援华补给线,乃分路进攻缅甸。妄图截断中国国际救援的最后通道——滇缅公路,实现其底征服中国之野心。1942年2月上旬,日军进犯缅甸,缅甸危急。应英军统帅之请,3月上旬,中国十万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仁安羌、腊戌、密支那等地与日军激战,但因同盟国各方协调指挥失当,一再贻误战机,而致作战失利。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数万官兵喋血异域,长眠野人山。远征军饮恨,且战且退,分路撤离缅甸。可侵略成性的日军狼奔豕突,于5月3日国门畹町沦陷,数日之内,怒江以西大片国土皆沦于日军敌手。日军与我军处于隔江对峙态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攻克松山夺回龙陵。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奉命渡江反攻滇西(腾冲,松山,龙陵)。松山之役始于6月4日,终于9月7日,历时三月又三日,付出伤亡7773人,歼灭日军1288人的惨烈代价,成功收复松山,为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松山锁钥一启,滇西反攻大门洞开。9月14日,腾冲被攻克。此后远征军大军云集龙陵。经过激战夺取龙陵四周高地并切断芒市至龙陵交通。10月29日,远征军集中兵力,向城区发起总攻。经过激战,终于11月3日,将日守军大部歼灭,夺回了龙陵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此役为整个滇西反攻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松山乃中国抗战成功收复之第一块国土,为胜利与自豪的象征,充盈着大国之魂的正气;龙陵乃中国抗日战争滇西抗战主战场,载中国远征军和民众之记忆,彰显了民族团结之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山战役遗址虽经70多年风雨如昔,英雄气概历久而益彰。立远征军雕塑群于松山主峰正宜其地,远征军英姿勃发共克外敌声威震彻怒江两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女兵方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盟军方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将军方阵。雕塑群像兵种齐全,结构完整,情态逼真,气势弘恢,极具感染力与震憾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兵方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马方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山战役纪念碑。纪念碑矗立在远征军雕塑群最顶端 ,巍峨高耸,气贯长虹。</span></p> 龙陵县抗战纪念广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陵抗战纪念广场位于保山市龙陵县龙仙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span></p> 芒市滇西抗战纪念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仙池路中段靠山一边的树林里,路边没有任何标识牌指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暨潞西县于1990年(今芒市)重修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背面上书:“西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军队将士、同盟国军将士、游击队官兵、南洋华侨机工、各族人民”永垂不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远征军所辖部队自建的小型纪念塔。</span></p>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畹町边关文化园。位于瑞丽市畹町口岸的滇缅公路(中国段)一公里石碑(牌坊右侧),同时也是史迪威公路起点(零公路)。在滇缅公路起点两侧路边,以各种形式展示滇西抗战的局部场面,以缅怀远征军壮士,铭记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雕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滇缅公路一公里碑北行约两公里的半坡上“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内。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系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为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赤子功勋而建。纪念碑俯瞰滇缅公路,畹町桥对面是邻国缅甸。拾阶而上至四方平台,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塑像,由海外陈嘉庚先生后裔敬立,用汉白玉雕刻的花环下方两台7级石阶,寓意“七,七事变”。碑体总高16米,上端四条金色横带代表抗战时期四万万同胞。南侨机工荣誉证章镶嵌其间,标志着海内外同胞同心抗战,宽6米高3米共3层的黑色底座寓为九.三抗战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公园已成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多部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i>滇西抗战是我国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大获全胜的战役,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30万中国远征军和百万滇西民众以及美国援华军队,同仇敌忾、共同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篇章。(谢谢浏览)</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