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逆旅,长安三万里

浑身都是宝

<p class="ql-block">  高适是谁?“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就是高适!</p><p class="ql-block"> 随着《长安三万里》的热映,高适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长安三万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怎样的三万里啊!那是灿烂辉煌的华夏,那是辽阔壮丽的盛唐!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郭子仪、哥舒翰等名将的风范,至今都让我们津津乐道。更不用说,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岑参、李龟年、吴道子、张旭这些人的才气冲天,让人千古敬仰。很难想象,这么多在历史长卷中留下过浓彩重抹一笔的人物,几乎同时登上舞台,演绎着各自的精彩。也许是因为有了盛唐这一个最宽广的舞台,最厚重的底色,才让这些精彩变得更加夺目,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这些群星中,李白,无疑是最亮最耀眼的那一颗。从高适的角度看过去,李白登场伊始,就显得那么洒脱不羁,不同寻常。是啊,那可是“谪仙人”啊!但凡有一点与常人类似,那也不能叫“谪仙人”不是?其实,在我们眼中飘飘如仙的李太白,也不是从一开始就真的“成了仙”,他和我们凡俗人一样,有着世俗的理想和抱负。他渴望报效国家,他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认可,为此不惜走“行卷”,不惜远走扬州,通过成名让自己的名字直达天听。那时的他,和我们凡俗人一样,长安就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就是他大展宏图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安三万里,又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幅员辽阔,长路漫漫,更是指我们每个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的奋斗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何其多,在这条路上倒下的人何曾少?对于普通人尚且如此,而对于我们这位不谙世事,不愿摧眉折腰的“谪仙人”来说,这条既阻且长的路,又岂止仅仅三万里。</p> <p class="ql-block">  高适说,李白是“谪仙人”,终归是要回到天上去的,而自己却是凡俗人,还是要盘桓在世间的。从世俗的角度来看,高适是一个既会写诗,又会做事的人。作为一个著名的边塞诗人,留下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千古名篇。而说到做事,他属于大器晚成,后期官拜剑南节度使,直至封侯。</p><p class="ql-block"> 一个飘飘如仙,一个履平踏实,这样的两个人却成了知己好友。李白说,高适是他最好的朋友。听到李白的这句话,高适却在内心里反问了一句:我是吗?高适的心结,可能来自于当李白落难时,自己未曾出手相救吧?历史的真相已不可考,只是根据影片中情节,高适是出手了的,只是假借郭子仪之手救下了李白。影片中这样安排,也许是为了尊重历史真相,又也许是为了解开高适心中的那个结吧。</p> <p class="ql-block">  尽管李白和高适,都说彼此是自己的好友。可是在我看来,李白更像是高适的老师。影片中,李白就像一抹若隐若现的光,总能出现在高适几乎每一个灰暗时刻,指引着他前行。当高适被女扮男装的崔十二打败,李白告诉他,你满腹的锦绣总有脱口而出的时候;当高适出奇谋夺关斩将时,他想起了李白告诉他的以虚御实,细节要逼真。更是在高适迷茫的时候,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高适找到了方向,纵然不能如父祖般一刀一枪地在战场上拼杀,也可以作为一个文人记室,一笔一画地驰骋疆场。正是在哥舒翰帐下近十年的书记生涯,让高适积累了丰富的军营经验,才能在日后的日子里,厚积薄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p><p class="ql-block">高适一路走来,虽然艰难,最终总算到达了终点长安,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比起高适,李白的路,无疑艰难漫长了很多。如果说长安是高适的终点,而长安对于李白而言,却只是求道长路的起点。当他的人间路走不下去后,李白开始了自己的寻仙之路。说是寻仙,其实是在寻找自己。有人曾说,什么最难?认清自己最难。如果认清自己最难,那么寻找自己是不是会更难?正因为更难,迷失了自己的李白,不但没找到自己,反而在迷失的路上越来越远,以至坠入几乎不能自拔的深渊。自古以来,“魑魅喜人过,文章憎命达”,颠沛流离、不知自我的李白,文章反而更精彩了,那么多千古名篇就那样一首一首地诞生,如果细品,这些诗句中,在飘逸洒脱的背后,也掺杂着几丝辛辣和苦涩,那是李白在挣扎,在磨砺中痛饮下的酒,以及这些酒化成的,无法让别人看到的泪水。就这样,在命运的河流中顺流而下,出白帝,过三峡,如果不是岸边那声声猿啼,他会一直到夜郎的,那是他本来注定的归宿。也许正是因为三峡壮丽秀美的风景,也许是长江水在这里因地势的逼仄变得湍急,让李白有所悟,有所感。就在这声声猿啼中,他心中那轻飘飘,自如如的轻舟穿千江,过万山,自此如水银泄地般顺畅无滞,再无阻碍,也正是此时,他接到了被赦免的消息。对于此时的李白,与其说皇帝赦免了他,不如说是他赦免了自己,也赦免了这个世间。因为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脱口而出的时候,他心中的轻舟早已越过千山万水,无我无他,自由自在。从那时起,李白也抵达了他的“长安”,他才真的成为了“谪仙人”,此时的他,不管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已经不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  自此,李白和高适这一对好友,都到达了“长安”,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p><p class="ql-block"> 最后,只要书在,只要诗在,长安就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