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一建军节又准备到了,突然又很想念起父亲来,22年来这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尽管从军22年的父亲牙国高已经远走了22年,可他依然像是永远活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存在。我知道,终有一日,我将会去到那个世界且不再返回,这既然是注定的事,那便无须逃避也无须恐惧,更何况也许在那,见到自己的父母,见到自己的亲人,见到自己所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诞生是一个美和希望的开始,那么死亡为什么不是美和希望的升华呢?死亡的终结不应该总是感叹和无奈!其实我们应该从生的角度去理解死亡,尊重死亡。死亡其实就是一种回归——带着自己再回到无边无际的世界里去!因为生命本身的能量产生了力量,从而去体味和实施生命的意义,因为有事业、有亲情、有爱情,便有了动力、有了激情,有你必须去经历才能体验到的一切快乐、痛苦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在死亡到来之前,必须好好活着,活出精彩来。因为,无论如何,生命来到这世上一趟,都是莫大的荣耀了...…”。</p> <p class="ql-block">生死坦然,心有不甘。22年前的2001年8月23日,在知道自己生命将进入了倒计时,在得知广西医科大肿瘤医院的诊断结果为头部软组织肉瘤(医生介绍说大部分软组织肉瘤可能恶性程度比较高,容易早期出现复发,还有血行转移等,如果出现远处转移,一般就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父亲彻夜难眠,当夜怀着悲凉眷恋而又无奈的心情,有些零零乱乱的写下了以上几段文字,后来也写进了他的个人自传《回顾我的一生》里。之后坐在床边代儿孙起草自己的墓碑文“故严君牙公国高老大人之佳城”(空出年月日享年山向和立碑日期)草稿交给我。我劝说父亲不要太过紧张,也不要太难过,心情好了很多奇迹会出现的,况且如今医学那么发达,父亲苦笑对我说,我不是怕死,在部队组织民兵投弹训练和部队水上训练的时候差点死过两回了,一次是民兵投弹不小心把手榴弹丢在了身边,他迅速把那位民兵推进掩护壕沟扑盖在他身上,另一次是水上训练时竹排突然散开自己掉下水里连续挨喝几大口水,紧急时刻两位战友救了他的命,所以对死他不会那么在乎了,已经多活了三四十年他也是赚了,只是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他还没有做好做完,单位安排撰写的县域国企改革发展调研报告还没出手,老家村里的道路还未修通、饮水工程还缺资金,个人自传《回顾我的一生》还没完稿,再版《牙氏族谱》正在计划采访编撰,正策划编撰一本《东兰壮族铜鼓山歌文化》读物、打算去寻找拜访和答谢当年部队水上训练时救过他的两位战友恩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心有不甘啊!2001年6月,父亲的额头右边,突然长出一个囊肿,医生诊断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在东兰县人民医院动手术摘除后一个月又复发,随后我带着父亲到广西医科大肿瘤医院就诊,专家确诊为“头骨软组织肉瘤”及肝硬化、脾肿大。面对“死期不远”的生命威胁,父亲以军人特有的气魄和意志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忧郁、焦虑、恐惧和沮丧。医生建议他作放化治疗,可父亲不愿花太多的钱来尝试世界奇迹的出现,更不愿意把自己最后有限的生命浪费在病床上,因此他自动放弃了住院治疗而选择中医中药回家疗养延续哪怕是一个月一个小时或一分钟的生命。我们三兄弟考虑许久,最后还是尊重父亲的意愿,办理了退病房的手续。</p><p class="ql-block"> 次日,父亲特地来到三弟工作单位广西消防总队办公大楼大门前与三弟合了个影,之后又到三弟媳工作单位南宁市新兴小学走了一趟。他说这一走,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来到南宁了。三弟能成为一名军人,是父亲最引以为豪的了,毕竟三个儿子中有一个接了他的班。三弟就读于广西财经学院,学习刻苦认真,在每一学年的珠算等全校性竞赛中成绩均列前茅,毕业那年恰逢消防总队到学校招人,有幸被录用,由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不断进步,从河池消防支队上调到总队,最后走到了总队后勤部部长的职位上。最后来到三弟夫妻俩住的单间房,话别似的交代这样交代那样,中心就是要努力工作啊,要养育好儿女啊,要常给你们妈打电话问候健康状况啊,要和单位首长同事搞好关系助人为乐啊,不要因老爸重病过度悲伤啊等等。</p> <p class="ql-block">亲情难舍,遗嘱难忘。父亲回到东兰县城后急着要办的一件事,就是给我们三兄弟立个遗嘱。他一口气写了满满五页:“运军、运新、运杰:我头上长这颗肉瘤,凶多吉少,以防脑神经突然受阻,说话困难或瘫痪,特提前留下遗言:一、现在这套住房我已买全产权,成本价36000元,室内装修近万元。买这套房时运军运杰各资助5000元。我死后,尊重你妈的意见,她愿意单独生活就由着她……三、我和你妈多年积攒下来共三万元定期存款,原来打算退休后回老家修建住房,现在看来是去不成了。这次患病住院检查、购药,运军、运杰、运新都花了不少钱。我死后,这三万元除用于安葬费用外,余下作为你妈的养老金。老爸一生清廉没有留给儿孙分文,心里感到愧疚。……五、你们要重视对儿孙文化素质教育,保持发扬我牙氏家族子孙代代红……”。</p> <p class="ql-block">生命有限,工作第一。 让父亲最为牵挂的还是单位交给的工作任务还没有完成。我说爸你这几天到南宁看病辛苦了,路上车子又颠簸,你好好休息一两天才去办公室吧,他说没事的,况且再拖时间万一突然走不动了,就连完成调研工作报告和移交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下班回到家父亲说,今天坐在办公室让他百感交集,也从来没有过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感慨,以前坐在办公室,感觉生命充满激情,哪怕是还有三个月就可以办退休手续了,也只感觉将向工作岗位告别,然而今天感觉到的是将向生命告别了,所以无论如何我要把调研报告初稿整理出来交给单位,才对得起组织。父亲向来都是以工作以事业为重的,干一行爱一行,他1963年12月入伍,1985年1月从东兰县武装部政工科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018部队战士、副班子、东兰县人武部政工科连职干事、新闻报道营职干事、东兰县统战部秘书兼对台宣传报道干事、东兰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东兰县体改办督导员等职,何时何地何岗位都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他保存着的2枚三等功军功勋章、68本荣誉证书见证了他的奉献和业绩。所以对他最后时光带病上班,家里人也没有太多去说他什么,只提醒他要量力而行。</p> <p class="ql-block">能做的事自己做,少给子女添麻烦。在后面的这段时光里,父亲给我们提几个“不要”:不要因为他影响到各自工作,生活上有你妈照顾;不要因为他癌症晚期过度悲伤,生老病死谁都避免不了;不要给他买太多的药品食品,节省开支多用于子女的教育……父亲自己给自己“盖棺定论”,他代起草的自己碑文朴实且规范:“吾父生于1940年元月27日辰时乃玉华公之孙安封公之次子大专文化育我三男生性善良朴实勤政清廉1963年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连职干事营职干事秘书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政绩累累多次立功受奖平生爱好新闻写作晚年致力为家乡父老办实事功德无量不幸于2001年 月 日逝世享年 岁儿孙思亲悲恸感恩未报怀德难忘谨勒碑志府君辛山乙向”,“山水重奇佳富贵,龙腾聚秀荫子孙”,“永世流芳”。还备注说:碑文规格,仅供儿孙参考;一般年过古稀(70岁)的老人称“寿圆”或“寿终”,活70岁以下称不幸逝世,通常不称“病故”。这些以前我们都没接触过,还真的不了解。父亲他是担心我们不知道这些,也尽量少给儿子添麻烦,包括“遗像”,也是他自己拿去照相馆放大的,放大拿回来后放置在书桌书柜中央,他每天看着自己的“遗像”,思考着走之前尽量把要做的事、想做的事、能做的事倒计时去完成。其实我们明白,父亲心里是非常的无奈无援和苦楚,退休生活都还没有开始,人生都还没得享福几天,都还没得看到三儿子的孩子出世,就这么匆匆忙忙地要远走了,谁不伤感呢。</p> <p class="ql-block">情系家乡,父亲不余遗力。从南宁回来的第二天,他马上写信交代纳洪村伟领屯老村干牙国球,要及时组织人员抢修水利,说如果经费确实有困难,他将从个人工资中再挤出1000元予以资助。老家伟领屯地处东兰西北部兰阳大山深处,这里森林资源丰富,但饮水难、行路难却成了山民们脱贫致富的桎梏。盼水、通公路一直是这一方百姓的心愿。1997年4月,父亲从体改办主任职位上退居二线当督导员后,更加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当时兰阳乡通往纳洪村公路,是他亲笔提案赢得上级批准拨款,并带头和发动纳洪籍干部职工捐款3900多元(其中我家捐款1500元),争取有关单位资助3000多元,在1999年初全面竣工的,2月3日举行了纳洪通车典礼。2000年6月,通往伟领的屯级公路刚刚动工就因资金短缺面临停工,父亲又发动伟领屯在外工作的人捐款5000元,其中我家捐款1200元。6月到10月,他带着行李回老家坐镇指挥,协助队干发动群众集资和协调解决开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公路建设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他因病不得不叫62岁体弱多病的母亲韦美妮前去协助料理事务。期间夫妻俩在工地呆最长的一段时间达17天。他以诚心换民心,当年10月,通往伟领、板更屯两条长2·6公里公路全部竣工通车。老家伟领屯52户200多人口长年饮水难。早在1992年间,父亲忙碌奔波联系县水电、扶贫等部门争取资金物资,修建了一个大水柜,使全屯群众饮上了清澈的山溪水。可不到半年水柜引水管道被堵塞,群众又重饮污浊水。1998年冬,他与有关部门联系到28吨水泥重新修建可灌溉、可饮用的水渠。由于工程量大且难度高,这又成了父亲的心病。在公路建设告一段落后,他继续协助队里兴建这条渠道。2001年10月29日父亲病情恶化,他打电话到金城江告诉我身体感觉一天不如一天,嘱咐我他若有意外,请在他的最后三个月工资中支付1000元给队里修水利,他跟老党员牙国球承诺过了。这时他的工资存折仅剩69.53元了。其实我家并不富裕,父母不高的工资收入,过去除要养育三个孩子外,还要接济早年成孤的八个侄儿侄女,并给贫困生资助、借款达2500多元。父亲生活一直简朴,早餐吃的多是素面条,睡的一直还是七十年代当时部队处理买得的木床架。遵照父亲的遗愿,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当晚,我把1000元钱当场送到老党员牙国球伯伯的手上,村里好多乡亲都悲伤和感动而流泪,这场面我至今历历在目……当时河池日报星期天特刊(第752期,2001年11月25日)头版头条以《人已走,情还在——追记东兰县体改办督导员牙国高》刊登了父亲的事迹,这张报纸我至今收藏着。每到八一建军节,或父亲的诞辰日、忌日,拿来读读,寄托缅怀和哀思之情!</p> <p class="ql-block">情系后代,完成个人自传。在加班加点整理和移交完单位的工作调研报告(初稿)和其他工作之后,父亲又在加班加点编写个人自传《回顾我的一生》后半部分,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近五万字的自传,2001年国庆节他在首页毛笔写上“记录人生,启迪后代”八个字,然后交付东兰印刷厂帮印刷,在他离世前半个月,他拿到了装订成册的个人自传,给每个儿孙都题了字,落款日期是“2002年元月27日62岁生日”,他是想生命再延续挺上三个月,就可以活到62岁了,到时过生日再发给大家。为了回顾过去写好自传,父亲从箱底翻出几个旧得发黄的档案袋,把他获得的两枚三等功军功勋章和其他奖章奖状证书铺开在客厅地板上,我数了数有68本(张)荣誉证书,有连队尊干标兵、特等射击手、五好战士、广西征兵工作先进个人、河池军分区先进个人、广西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广州军区《华南民兵》杂志优秀通讯员、解放军报优秀通讯员、广西经济体制改革先进个人、东兰县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广西军转干部先进个人、河池地区对台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东兰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等,父亲说还有好多的奖状证书找不见了。父亲对党忠诚、爱党爱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创先争优的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儿孙学习的。说实在的,如果没有父亲这本《回顾我的一生》,以及第一本《牙氏族谱》,对许多家庭历史、家族历史、辈份排序等,我们这一代特别是下一代都是不太清楚的,这是父亲对家族的一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新闻宣传不停手,民族研究情更浓。父亲一生钟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敲打铜鼓、搜集山歌也是他的最爱,哪怕是病重后期,有好的新闻线索他也不放过,有打铜鼓的机会他也要参加,听到好听的山歌他回到家随时记在本子上。他1982年开始从事部队新闻报道,深入调查采访,象蜜蜂一样在新闻这个大花园里来往穿梭,辛勤采花酿蜜,很快打开了报道工作新局面,年年超额完成报道任务。仅头三年的时间里,军内外的报刊、电台采用的稿件就有239篇,连年被评为广西军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三等功。转业到地方之后,他仍然保持一个军人的传统和作风。勤学、勤走、勤问、勤听、勤看、勤想、勤写,办事干净利索。正因为他具有这些个性,不仅他的业务工作成绩显著,而且他的新闻稿件写得更多,内容新、短、时效快。东兰县体改委两次被自治区评为体改系统先进单位,他个人被评为自治区党委保密工作先进个人,广西经济体制改革先进工作者,广西军队转业干部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截止2000年,父亲采写的新闻稿件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800多篇,其中调查报告和论文就有50多篇,有不少文章还被海外报刊采用。1982至1991年连年被广西日报社、广西电台、河池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获奖作品6篇。撰写发表的经济论文《巧借外力走市场——从广西东兰县看贫困山区工业发展之路》,先后被入编《改革与探索》、《跨入二十一世纪的辉煌篇章》、《中国领导文集》等大型丛书,1998年该论文荣获中国(庐山)改革开放二十年高级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0年父亲个人传略业绩被编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丛书。书中父亲留下这样的寄语:新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应适时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父亲不仅酷爱新闻写作,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他还是广西河池民族研究学会会员。父亲小时候开始就喜欢打铜鼓、唱山歌、拉二胡、吹笛子、练书法等。无论是在校读书还是入伍军营他都是文艺演出骨干,丰富和传承着灿烂的中国艺术文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转业军官》刊物的封面题字是他写的(全国征集入选)。2000年4月他带领东兰县铜鼓队16人到无锡市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鼓王大会表演,引起国内外人士特别是媒体对中国铜鼓和铜鼓历史文化的关注,他在现场接受了央视等多家媒体的采访,之后他采写的《壮乡铜鼓与铜鼓王》《世界铜鼓之乡东兰县》《蚂拐歌会》等文章被不少报刊采用,包括港澳台刊物,壮乡铜鼓名声由此越来越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与几位山歌爱好者一起搜集整理编撰了一本《东兰山歌集》,多首东兰革命歌谣发表在区内外报刊杂志上,对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壮民族歌谣文化,他有很多见解和想法,遗憾的是他走得太早了。</p> <p class="ql-block">人生百态皆无常,最是一颗感恩心。父亲常教导我们感恩世间所有的美好,说感恩的人最好,感恩的情最真,感恩的心最美。父亲说,他的一生朴实而平凡,没有当上什么很大的官,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在60多年的生活片段中,戎马生涯是他一生的主旋律,在40年工龄中,有22年是在军营中度过的。在部队这所革命大熔炉里,使他受到更多的熏陶和磨练,懂得和实践了人生的价值,学会了许多为人做事的道理,特别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病重后期父亲感触地说,在他的一生中,亲眼目睹两件历史盛事,一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二是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太幸运了,太激动了,港澳回归祖国,充分体现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但愿还能亲眼看到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病中的父亲托我帮他寻找当年救命之恩的两位战友,我到柳州找到了一位,代父亲拜谢了覃老,可找到他时父亲已不在人世,无法告诉他了,但前些年我要再去看望覃老的时候,电话已打不通,在网上百度,才得知他也走了。另一位至今没有线索,看来是终身遗憾了,也许他们几位战友已经都在那边的世界相逢叙旧……我们家里有本感恩簿,记录着几十年来的人情往来,包括父亲他病重期间,谁来看望了他,带了哪些慰问品,他都一一记下来,再三交代我们三兄弟要记得这些贵人恩人亲友,该回礼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回礼,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病重后期,父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到单位和组织人事部门,最后一次感谢组织对他的教育和培养,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关怀和支持,并表态"个人后事从简",也算是他有生之年与组织的最后话别吧。</p> <p class="ql-block">父亲人已走,军魂依旧在。病重后期,父亲把书桌上的书籍、书信、书稿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把衣柜里的衣物重新叠得有棱有角,特别是几套不同时期的军装军帽,他把领章、五角星别上好好的,交代我们到他走时帮他把军装穿上。父亲在他自传《回顾我的一生》中写到:“如今,我天天在与疾病抗争中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做目的是希望能为党和人民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了这一段疾病磨难的经历之后,我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多少有了一些变化。原来很看重、很计较的一些东西,觉得不必那么看重、那么计较;原来忽略、小视的一些东西,又重新看出它们的意义和珍贵。所以,在死亡到来之前,必须好好活着,活出精彩来。因为,无论如何,生命来到这世上一趟,都是莫大的荣耀了...…”。2001年10月29日凌晨三点二十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带着对家人的无比牵挂,走了,走往无边无际的另外一个世界里。东兰县经贸局、东兰县体改办的同志送来了县委组织部的悼词和花圏,这也是父亲最后一次得到组织的高度关怀和肯定。悼词中写到:牙国高同志的业绩与他的精神永存!我们要向牙国高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工作兢兢业业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勇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对东兰老区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我在想,要是灵魂有知,父亲一定感恩戴德,感动无比!大山作证,一生无悔,是党的阳光雨露,培养出父亲这样的好干部、好父亲。如今,虽然22年过去,巍巍青山,郁郁松杉,依然在默默证实和记录着父亲这个人民公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p><p class="ql-block"> 人虽已走,情依旧在!敬祝父亲八一快乐!中国军转干部风采永存!伟大的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30日于南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