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8年春,中国部分地区和城市实行军事管制。为确保地方的稳定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驻藏部队奉中央命令,67年冬季向县以上派出军管小组,全面接管了地方工作。我是68年冬,受命去革吉县接替老科长马占山的军管任务。</p><p class="ql-block">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最高指示就是我们军管的方向。当时,我们军管组有王新民,李文科,张西定,刘立本5人,年仅26岁的我是老大哥,掌管好一个县确实难为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李文科,右藏语翻译永红、后排左王新民、张念中、张西定、</p> <p class="ql-block">革吉县是阿里地区的一个牧业县,60年前有7大部落归阿里本统辖。</p><p class="ql-block">61年民主改革后,由平息藏北叛乱的步11师32团,派出团营连排干部组建县委县政府,团付政委任书记,营长任县长,连长任局长,3顶帐篷搭在邦巴草滩上(现为革吉镇)宣布成立了革吉县。统管邦巴,雄巴,盐湖,亚热4个区,500余户牧民,约4万5千平方公里面积。</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老人家总结一个大国变修的教训,从中国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消除党和政府内的腐败和特权等问题,寻求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出发,发动群众进行一场,思想战线上的革命运动。</p><p class="ql-block">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运动中出现了"打倒一切,怀疑一切",抄家砸物武斗等现象,政府工作瘫痪,党的组织生活停顿等混乱状态,军队实行"三支两军",特别是在西藏边境地区实行军事管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军管主要是确保稳定,恢复正常秩序。做到三落实:落实抓革命促生产,保证年度牧业增产和群众增收;落实边境稳定,打击防范尼泊尔叛匪回窜确保牧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实革命团结,不准串联,不准武斗,促进大联合,成立县革委会,我们胜利完成军管使命。</p> <p class="ql-block">遵照阿里地区军管会的命令和要求,我们明确了军管主要是确保社会稳定,恢复地方工作正常运行的方针任务,发扬部队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决心带领全县革命干部群众做好三项落实。</p><p class="ql-block">一是落实"抓革命促生产",保证年度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p><p class="ql-block">二是落实边境稳定,坚决打击防范尼泊尔叛匪回窜,确保亚热各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p><p class="ql-block">三是落实革命团结,不准串联,不准武斗,促进大联合,尽快成立县革委会,我们胜利完成军管使命,70年上半年胜利撤出归建。</p> <p class="ql-block">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绕"之地。是西藏阿里中部的一个纯牧业县,面积有47225平方公里,人口约近万人,全系藏族,辖4个区I5个乡52个生产队。</p><p class="ql-block">革吉是阿里4大河(森格藏布)狮泉河的发源地,历史也算悠久,民主改革前有邦巴,雄已等7大部落,归阿里本统管,60年8月7日部落合并为革吉县。步兵第11师33团平息藏北叛乱之后,抽调团营连排干部(付政委任县委书记,营长为县长,连长为局长,排长为区长),3顶帐篷搭在狮泉河草滩上,向世人宣告革吉县人民政府成立!</p> <p class="ql-block">革吉县,地处岗底斯山群山峻岭之中。北靠日土县,东邻改则县和措勤县,南以岗底斯山主脉分界为普兰县,西接噶尔县,距阿里地区行政中心一一狮泉河镇110公里。</p><p class="ql-block">境内山势高耸,海拔6000米以上山峰11座,5000米以上23座;山间湖泊较多,邦巴,亚热,雄巴,盐湖湿地草场名闻藏西。气候干旱,无霜期极短,风大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度。县城江巴那坡(现为革吉镇)海拔4500米,我们军管组带领百余名干部,用红柳取暖,靠黄豆榨菜和军用罐头艰辛地度过了500多天。</p> <p class="ql-block">革吉县是典型的高原牧区,全县有近40万存栏的山绵羊,牦牛和马匹,那是牧民的命根子。春育羔,夏保膘,秋防疫,冬防灾是牧业增产增收的规律,也是我们军管工作的中心任务,我让刘立本同志专项负责完成这项任务。</p><p class="ql-block">刘立本:陜西华阴人。农家出身,吃苦性强,70年夏天,他带县农牧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兽</span>医站干部下乡检查指导工作,在雄巴区被藏獒咬伤手臂,后又到亚热区督导毛粮交换中的检疫工作,做到了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赞扬(后转业返乡任华阴县老干局局长)。</p> <p class="ql-block">革吉县临靠中尼边境,盘踞在尼泊尔尼本地区的崩达尔叛匪(革吉却藏乡人),每年趁牧民羊肥马壮季节,寻机窜回中国境内,以游击战术对普兰县霍尔区,革吉县亚热区各乡抢劫。两县曾组织武工队,多次在公珠湖,藏拉山口设伏清剿,收效甚微。</p><p class="ql-block">打击叛匪回窜,确保群众财产安全,是我们军管组工作的重大考验。我让当过连长的张西定同志,专向掌握完成这一光荣任务。70年7月,我们遵照地区人保组指令,我带工作组抵亚热区和仲巴县龙噶尔区调查,又接到牧民报告:崩达尔叛匪窜至却藏乡抢劫。当即,我抽调县中队班长李改朝(陕西华县人)战士陈志明,翻译彭措等5人,携冲锋枪1支,半自动步枪2支,手枪3支,抄近路连夜奔袭却藏乡,翻过风雪迷漫海拔6100米的拉山口,傍晩听取乡长吾金汇报,崩达尔3人两天前窜回却藏乡,抢走马5匹,羊15只,酥油糌粑各10斤,並接走其岳丈一家。分析到:叛匪携人赶羊行走缓慢,有必要给予追赶打击,灭其猖獗气焰,武力警告不得回窜!</p><p class="ql-block">兵分两路,我带李陈2战士,乡长吾金带路,民兵2人,14岁的吾金之子扎西作翻译(小学三年级),我们7人快马翻过岗底斯山呑春山口(日喀则分区边防5团结合部),第二天追至藏拉山口下,捡回叛匪丢弃的藏毯1件,绵羊10只,茶锅1尊,在60年部队剿匪的工事内,我们向藏拉山口呜枪50余发给予示警,两天后安全返抵却藏乡。(75年后,在中尼两军共同打击下,此股匪在普兰县斜尔瓦和扎西岗,被我军歼)。</p> <p class="ql-block">革吉县如同阿里其他县一样,是吃饭财政,免税财政,行政开支群众福利统由国家负担,尽管牧业产值很高,固定资产为零(70年代全县总产值是近千万)。</p><p class="ql-block">节约开支,福利到位也是我们军管工作重点,我让熟悉财务工作的李文科同志掌管。特别是文教卫的开支优先保障,藏民群众吃粮治病,学生上学吃饭穿衣都是免费供应,把中央对藏民的温暖关怀送到每家每户。李文科常带财政局干部深入到区乡检查帮助,杜绝了挪用经费,克扣福利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稳定。</p> <p class="ql-block">革吉县条件艰苦,县机关的建设和干部管理必须首先抓好,我们军管组牢牢抓住了军队"忠诚和奉献"的光荣的传统。</p><p class="ql-block">不按军队"早出操晚点名"的管理方式,更不能搞"早请示晚汇报"的形式规定,但我们还是坚持了早听新闻联播,学习红宝书的制度,带领全县干部一心一意扑在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上。</p><p class="ql-block">我让性格内向的王新民同志协调好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一革吉县没有派性(河南四川干部多),革吉县没有走资派(领导干部都是49年前参加革命,打过国民党),他们都是冒死忠诚于祖国,舍家奉献于西藏,实践着"三热爱"的使命的好领导好干部!在山河一片红的形势下,我们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69年10月1日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吉县革命委员会"。我们5人扶了一程,<span style="font-size: 18px;">70年上半年胜利撤出归建,</span> 我回到分区机关任作训科付科长。</p> <p class="ql-block"><b>作者:张盼 2023.7.6于西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