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园,老树

我就是我一雄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园</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特别喜欢上公园,由于没钱买门票,常和几个小伙伴找围墙有漏洞或栅栏有破损的公园心惊胆战的偷偷钻进去玩个痛快,即显摆了机灵勇敢逃了票又能在公园里逛个够真是愜意极了,那时公园很少,我们几乎玩遍了,但只有一个公园是例外,由于它被漂亮的欧式风格围墙近乎完美的保护起来,透过铁艺围栏看到里面高大的树,而树又遮挡了园里的一切,使我们这些小孩儿愈发好奇,围着公园一圈圈的转就是找不到能够供我们逃票的空子可钻,想进去只能买门票,以至于进这个公园的次数只能用可怜二字形容,越是这样,越显珍贵,印象越深,这个公园可是在哈尔滨妇孺皆知,它的名字叫《兆麟公园》。</p> <p class="ql-block">  兆麟公园的围栏很漂亮,也很结实,别说当年我们小孩儿了,就是成年人想翻越过去也是不可能,除非不怕铁栏杆上的尖头扎烂屁股🤭</p><p class="ql-block"> 当兆麟公园取消收费改为开放式公园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就公园围墙是否拆除公开征求意见,市民们几乎异口同声要求予以保留,因为它不仅有历史价值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1897年随中东铁路的兴建而快速崛起的城市,那时还是大清王朝时期呢,按理说,当时的条件下建城之初人们应该是想方设法解决住和行的问题,没有十年二十年恐怕形成不了城市的样子,谁会弄块地方建公园呀。但这里却有一座建于1906年的公园,是沙俄的中东铁路局和一些来哈尔滨的富商大贾们为了有个休闲地方而出资建起来的,公园离松花江边很近,当时叫“红十字会医院董事会花园”,公园的西门外不到一百米远是当年的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p><p class="ql-block"> 公园由米黄色欧式柱垛和墨绿色铁艺栅栏围砌起来,公园佔地8.4公顷,园里有可以划船的湖、欧式拱桥,还用挖湖的土堆起两座假山,山上有中式凉亭,湖心岛的假山下有当时供人们休憩用的彩色俄式木刻楞小房,在改名为特别市公园后,在木刻楞房子旁边又建了一座欧式平房,门楣上雕刻有“特别市公园阅报社”的字样,公园里遍植花草树木。</p><p class="ql-block"> 随时代的变迁,公园的名称也曾改为“特别市公园”、“中央公园”、“哈尔滨市第一公园”、“道里公园”,1946年,为了纪念在公园南门附近的水道街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的曾在白山黑水间坚持了十四年抗战的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將军,哈尔滨人民在公园内为将军修建了陵墓,并把公园的名字命名为“兆麟公园”。</p><p class="ql-block"> 这座公园见证了哈尔滨的历史,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1931年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曾来过这里,在给友人的信中描述到:“圣陶兄,我等八月二十二日由北平动身,二十四日到哈尔滨。这至少是个有趣的地方,请听我说哈尔滨的印象。哈尔滨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这个现在叫做"特市公园"(兆麟公园前身)。大小仿佛北平的中山公园。但布置自然两样,里面有许多花坛,用各色的花拼成种种对称的图案,最有意思的是一处入口的两个草狮子,是蹲伏着的,滿身碧油油的绿草,比常见的狮子大些,神态自然极了。园内有小山、有曲水,有亭有桥,桥是外国式,以玲珑胜,水中可以划船,也还有些弯可转,这样便耐人寻味。又有茶座,电影场,电气马等。这里电影不分场,从某时至某时老是演着,当时颇以为奇,后来才知是外国办法。我们去的那天,正演《西游记》,不知别处会演些好片子否。这公园里也是晚上人多,据说俄国女人常爱成排地在园中走,排的长约等于路的阔,同时总有好两排走着,想来到也很好看”。</p><p class="ql-block"> 著名女作家萧红也曾与友人常在这里遊玩,并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地,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曾在这里与中共地下党员接头商谈抗日大计,抗日英雄赵尚志曾在公园对面的《一毛钱饭馆》与革命同志秘密会面,中共地下党员、革命志士也曾在这里散发革命传单。</p><p class="ql-block"> 这座公园还是中国冰灯的发源地。1963年这里举办首届冰灯游园会,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发展成如今闻名世界并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世界四大冰雪节是: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我虽己七十多岁,但对在兆麟公园里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盛况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对冰雕作品的惊奇欣喜真是无法形容。</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三叠喷泉</p> <p class="ql-block">走近木刻楞小房恍如进入了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它可完全是用红松原木建起来的,纯俄罗斯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特别市公园阅报社。</p> <p class="ql-block">园里建有跨虹桥,渡涧桥,云舟桥等欧式风格的小桥与湖心岛相通,不仅方便了遊人,也为公园增添了别样韵味。</p> <p class="ql-block">  这可是公园里的老物件,也是孩子们喜欢玩的设施,我小时候每次来都要在这架子上爬上爬下几次,攀到最高处证明自己的胆量(其实我胆子特别小),六十多岁时领外孙子来,笑看他在架子上玩的不亦乐乎。岁月不饶人,一晃我已七十多了,外孙子也大了,不屑于玩这个了,可我还是愿意看着现在的孩子们攀上爬下,通过他(她)们似乎能看到自己小时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一排欧式平房现在是公园的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  靠近公园北门的一片云杉林簇拥着李兆麟将军墓,高高的墓碑上镌刻着“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十一个金色大字,在墓碑前面是一尊栩栩如生的李兆麟将军石雕头像,这里每天都有人来瞻仰和缅怀这位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烈,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着孙辈来这里,为孩子们讲述英雄的事迹,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崇敬英雄的民族才有未来呀!</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花草树木繁多,仅榆、杨、柳、樟子松、云杉等乔木就有38种一千二百多株(其中经有关部门认证并挂牌的古树名木有17株),而丁香、连翘、榆叶梅、玫瑰等灌木则达24类两千六百多株。园内还有少量的山樱桃树、杏树、李树等果树。</p><p class="ql-block"> 春天,园内的各种树木发出新芽,微风吹拂,湖边嫩绿的柳枝搖曳,丁香含苞,梅花吐蕊;夏季,芍药、荷花、莲翘、鸡冠花、凤仙花、金鱼草等竞相争艳;秋天,公园内的各种叶子五彩斑爛;冬季的公园成了晶莹剔透的冰雕艺术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鸳鸯和灰喜鹊谈情说爱、养育下一代的圣地;机灵的金花鼠有时会冷不防从树上下来,用一幅呆萌换来遊人手里的花生、瓜子等零食然后站立起来,两只前爪捧着花生或瓜子送到嘴边飞快的咀嚼,显得更加可爱。</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摄影爱好者们的热门打卡地,他们总能找到心仪的主题,拍出滿意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几乎每天都要来《兆麟公园》,欣赏这里的花开花落,见证这里的鸟儿结婚生子、雏鸟的慢慢长大振翅高飞,看着山樱桃变红,李树的果实由青变紫,呼吸着这里充滿植物和花草芳香的空气,看着人们在这里晨练或怡然自得的散步,我更愿意徜徉在17株古树名木间感受她们经历的沧桑,体会厚重的历史,甚至心有所悟。</p> <p class="ql-block">  园里今年新植的一池荷花开的正艳,引得人们纷至沓来争先恐后拍照合影,我看在眼里,更是美在心中,老园展新颜,老园并未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树</span></p> <p class="ql-block">  虽然园里树木种类不少,但还是粗壮高大的一百多株榆树最引人注目,她们形态各异,分布在公园各处。</p><p class="ql-block"> 不知别人眼中的这些老榆树是啥样,在我眼中她们是龙的化身,主干是龙身,看似粗砺然而又排列紧致有序的皮似龙的鳞甲,虬曲的粗枝是龙的腿,上面的分杈无疑是龙的利爪;有的老榆像蛟龙出海,有的像低头俯瞰苍生,有的像昂首仰天长啸,还有的在浓密的叶子里若隐若现似腾云驾雾……</p><p class="ql-block"> 对老榆树需要仰视,不仅仅是因为她高,还因为只有仰视才能发现她是龙……</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不是巧合,己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鉴定并挂《古树名木》铭牌的 17株古树名木全都是榆树,主要集中在公园的北部,树龄最高的迄今己达154岁,比公园的年龄高出37岁,比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年纪还大出28岁呢!</p><p class="ql-block"> 榆树是个古老的树种,她不似松树、杨树那么标板溜直,也不似柳树那么婀娜柔媚,但她的老干虬枝却以一种古朴苍劲的美自立于万木之林。</p><p class="ql-block"> 榆字是由俞和木组成,在古时候,俞是独木舟的意思,榆是做独木舟的好材料,于是这种树被命名为榆树。榆树木质坚硬,人们常用“榆木疙瘩脑袋”形容人脑瓜不开窍死硬,可见榆木难解难伐硬到什么程度,所以她是造船的上好木材,更是做傢俱时备受青睐的优质木料,她还在工业、制药、城市绿化等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我对榆树的情有独钟自小时候的三年自然灾害始。那时由于缺少粮食,人们普遍吃不饱,四处找可以代替粮食充饥的食物,如商店扔掉的烂菜梆子、榨糖后的废料甜菜丝、收完甜菜后扔掉的甜菜樱子都被捡来与玉米面掺到一起做成饼子蒸了吃,田野里的灰菜等各种野菜也被饥饿的人们挖来和到玉米面里或放到粥里充数,野菜难吃还含有毒物质,以至当时很多人都患有浮肿的毛病,好看又嫩又有一丝丝甜的榆树钱儿(榆树的种子)则成了首选。</p><p class="ql-block"> 那三年的春末夏初,当遍布在大街小巷和郊外田野里的榆树长出一串串的浅绿色的榆钱儿时,她们的劫难也就来临了,离地面越近的榆钱儿越早被饥肠碌碌的人们撸走,随之快速上移,直至人们再也无法够到的树梢剩下几串孤零零的榆钱儿,当榆树钱儿没了时,饥不择食的人们不管不顾的又盯上了榆树叶,后来到处可见只余光秃秃的枝干顶着梢上瑟瑟发抖的几片叶子、几串榆钱儿的大大小小的榆树。不知那时榆树以她的籽和叶救了多少人的命,反正我是在那时对她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情愫。</p><p class="ql-block"> 百度百科上对榆树是这样介绍的:榆树,榆科榆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1米,原产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省区,属阳性树,适应性強,根系发达,生长快,耐干冷及中度盐堿。</p><p class="ql-block"> 对榆树的药用价值,百度百科介绍说:榆树的果实、皮、叶,有利水、通淋、消肿、止痛、安神、祛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失眠、暑热困闷、痰多咳嗽、酒皶鼻等疾病。</p><p class="ql-block"> 榆树可治病,还可充饥,除榆树钱儿可吃外,榆树皮内含有淀粉和粘性物质所以还可磨成粉称为”榆皮面“与其他面粉混到一起充数食用,但是,如果有粮食吃,谁还会吃榆树钱儿和榆皮面呢?不过有在饥荒年挨过饿人的心目中,榆树有食用价值这一条最重要,甚至是神圣,民以食为天,食没了等同于天塌了,天塌了人还能活吗?而榆树此时却能撑起一片天,却能救人一命,这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伟大呀!</p><p class="ql-block"> 榆树的寿命有多长,始终查不到,有资料介绍说在我国陝西一个村庄发现四株己有1700多岁的古榆树,现在依然枝繁叶茂。我猜想,之所以找不到更高龄的榆树可能与她具有食用价值有关吧,我们知道树木是依靠树皮输送养分的,树一旦被剝掉皮必死无疑,榆钱儿是她的种子,种子没等成熟就被人们吃光了,她还会有后代吗?历史上逢有大饥荒,榆树必遭一次大难,能有幸存一千多年的己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了。</p> <p class="ql-block">  姿意长出来的肥嫩嫩、翠生生的榆树钱儿煞是养眼,现在她们可以无拘无束自由的生长、成熟、落地、遇有合适的地方悄悄的生根发芽,然后散枝开叶,一枚小小的榆树钱儿竞会孕育出一株参天大树,真想为她吟唱一首生命之歌,朗诵一首生命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 这株榆树在2019年测定是149岁,今年是2023年,她己经154岁了。154年前是1869年,哈尔滨还没出生呢,这里只是松花江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连这个村里究竟有几户人家都毫无记载。 </p><p class="ql-block"> 不知她是被风还是被鸟儿 带到这里的一枚榆树钱儿,悄悄的在这片黑土地上发芽、生根、长大直到今年154岁,一百五十四年来她亲眼见证渔村的消失和城市的诞生乃至这里发生的一切。她经历了大清帝国的没落和灭亡,经历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对这片土地的践踏和侵略者的覆灭,她也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五星红旗的髙高飘扬。</p><p class="ql-block"> 她看到过从松花江下游开来的小火轮滿载着黄头发蓝眼睛大鼻子的异域人和建筑材料蜂涌而至,看到过大批闯关东的中国人来这里讨生活,也看到过操着各种语言的精明的商人、投机分子、银行家、冒险家们在这里寻找发财的机会;形形色色人所各自表现出来的勤奋、辛劳、无奈、狂妄、奢糜、文明、善良、野蛮、阴谋被她尽收眼底;她见证了“秋林公司”、”同记商场”、“老巴夺烟厂”、“双合盛制粉厂”的诞生;还看到了二十几个国家在这里建立领事馆,也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勇敢与坚強,更看到侵略者被打败被赶出中国的狼狈相,她还见证了国民党反动派退出这座城市的不甘心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政府掌管这座城市时市民们的喜悦欢欣。</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是最早回到人民怀抱的大城市,这座城市做为三年解放战爭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为前线提供了枪炮弹药和粮食服裝等重要军需物资,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巨大贡献;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为新中国的建设输送出大批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祖国的天南地北;这座城市为国家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默默无闻的做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可以说这座城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了十二分的力,这一切足以使154岁的她感到自豪,因为她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员,是与这座城市休戚与共的一员啊!</p> <p class="ql-block">  老树又放心的长出了新芽,饥荒己成历史,悲剧不会重演,她将为老园继续添绿、为这座城市增光,她仍将与这里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她将继续亲历这座城市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继续亲历这座城市战胜各种困难创造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老榆树不老,活到五百岁一千岁两千岁……</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将来她会把她的亲历讲给那时的人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