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

李建忠

忆唐山大地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二零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四十七周年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天前,从广西返乡探望父母期间,再次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和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天前,从唐山接父母回到广西后,父母断断续续讲了不少唐山大地震的亲身经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心生情愫,记于此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1️⃣山雨欲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住在河北唐山的人们正在沉沉的睡梦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年元月初,北京人民十里长街送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七月初,倍受人们尊敬的朱德元帅与世长辞。尽管举国哀悼,沉痛的情绪却一直蔓延在许多人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子总是要过的。那年夏天的唐山,人们依旧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学生上学,商贩摆摊,农民种地,就像一切都没有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我父亲是公社的一名农机助理员,正在滦县参加培训,住集体宿舍;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和妹妹住在距滦县60里地的草塘坨村,尚未成年的老舅陪我们同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山的那个夏天其实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只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夏天,唐山比以往要更热一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月二十日左右,河里的鱼也忽然之间变多了。打渔人觉得奇怪,但鱼多了,能赚到的钱就多了,他们只当这是好事。鱼在河里发疯地往上跳,渔民们也捞得不亦乐乎。唐山大大小小的菜市场里,突然之间多出了许多新鲜的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对教师夫妇去菜市场买鱼,觉得很奇怪,就问卖鱼的人:“为什么新鲜鱼一下子多了这么多,还这么便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卖鱼人回答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鱼特别好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夫妇像往常一样,买了鱼,回家做饭。他们没有注意到,家里鱼缸里的两条金鱼,正在水里翻腾着身体,想要跳出鱼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月二十四日,一位煤矿工人看到家里的金鱼拼命地跳出鱼缸,跳出去后,他又把鱼放回了水里,没想到鱼一直往外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养鱼场的职工巡视鱼塘,看到鱼塘里的鱼像疯了一样,成群地跳跃到空中,离水面能有一尺多高。甚至有的鱼尾朝上鱼头朝下跳出水面,身体在空中像陀螺一样飞快的旋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停靠在大沽口的一艘邮轮上,两个船员看到了震惊的一幕:一群五彩斑斓的蝴蝶飞来船上。紧接着,蝗虫、麻雀以及各种各样的鸟儿,都飞了过来,在邮轮的附近盘旋。最后飞来的是一只呆呆的虎皮鹦鹉,它落在船尾上,傻傻的,一动不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月二十五日,唐山城里街道上突然蹿出一大群老鼠,路边的人们有的尖叫不止,有的惊呆不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月二十七日晚,天气变得异常闷热,蒸笼般的感觉让很多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中的猫狗变得异常不淡定,纷纷乱叫,不愿入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空的云朵也好似觉察到了什么,形状变得怪异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山北部军营里的一堆钢筋在毫无征兆下,迸发出了火花,四周空无一人,就好似一个隐身人在烧电焊一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道上仍然有流窜的老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都没有把这些变化当回事儿,吃过晚饭,在街边散了散步,和邻居拉拉家常,各自回家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山林西矿的矿区里,开始飘起一股淡黄色的烟雾,散发着硫磺味,没有几个人发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深夜,有不少人被当晚格外兴奋的猫猫狗狗的叫声吵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晚,母亲、老舅哄着我和妹妹早已入睡。父亲和培训班的同学步行到十里之外的地方看了一场露天电影,返回时已过零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凌晨三点,一切都陷入了安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人知道,另外一种力量正在悄悄酝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地裂山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三点四十二分五十三点八秒,还在睡梦中的唐山,随着一声巨响,瞬间成了废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缝中喷沙冒水,地表上遍生烟尘。哭喊声、救命声、警报声,沸反盈天。废墟间到处是血和尸体,还有惊慌失措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灾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中南海里,一位老人也感受到了大地的摇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刻的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高大的梁柱从未有过的、痉挛一样的嘎嘎作响。不止北京,渤海湾、内蒙古、宁夏,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人们都感觉到了大地的震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的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响起了急速、刺耳的警报声,随后,夏威夷地震台向世界发布了震惊全球的消息:中国发生了八点一级地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中在北京附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国地质调查所、英国皇家天文台、中国国家地震局先后给出了地震的级别、震中的位置信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中东经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纬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级七点八级,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十一公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唐山生活着上百万人口,是国家的工业重镇。随着大地的一次震动,顷刻间夷为平地。上百万人,几乎都在睡梦中,被地震和人们的尖叫声惊醒后,有的人还没来得及跑,就被倒塌的房子埋进了废墟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山抗震纪念碑上有一段碑文:“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此难使京津披创,全国震惊,盖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和培训班的同学们被摇醒时,父亲旁边的那堵墙正向外倒去,房顶掉下来的木头、瓦块竟被蚊账挂住。父亲跳下炕跑去开门,门已变形,推不开,两位同学上来和父亲一起把门踹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是被邻居的喊声叫醒的。邻居跑出房子,没有见到我家人,几个人不停地大声叫着“建忠妈,地震了!建忠妈,地震了……”母亲醒来,听到“地震了!”喊醒老舅,分别抱起我和妹妹,跑出房子……先是跟着邻居和村里人向村南跑,前面的人喊;南边地缝冒大水了,向北边儿跑!又掉头向北,跑到村北的高地北大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3️⃣抗震救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短短二十三秒的强震,交通、通信、雷达、气象、导航等设施尽毁,唐山瞬间成了一座孤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后约1小时,时任空军唐山场站调度室主任的李升堂,和战友们用向空军司令部发电报和向天空喊话的方式,最先向中央汇报了灾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后两小时,李升堂指挥一架“里—2”型运输机强行起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后四小时,飞机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在空军司令马宁的安排下,相关人员直接进入中南海向中央领导作了当面汇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后六小时,时任开滦煤矿唐山矿工会副主席的李玉林和三位矿友,驾驶一辆红色救护车抵达中南海,向党中央汇报了唐山灾情的精确位置和受灾的详细情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后八小时,第一支部队急行军进入唐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数日,十四万解放军,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陆续赶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军是唐山人的恩人”,这是很多唐山老人回忆起大地震,最常说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灾情紧急,很多部队没有携带大型施工机械就赶到了灾区。为了尽快解救废墟中的幸存者,战士们用手扒开石头,掀起楼板,扯断一道道钢筋……几个昼夜下来,官兵手上指甲脱落,血肉模糊,军鞋和裤腿被钢筋碎石扎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支铁道部队到达唐山那天,正值八一建军节。战士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抗震救灾.,争分夺秒抢修铁路。震后的唐山,气温特别高。白天,太阳下的温度,达到了四五十度。官兵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上面都是几层厚厚的盐霜。战士们每天平均要干十六个小时以上的活,最多的连续工作了四十多个小时。中间休息时,累得连动都不想动。有的战士吃饭时,手里拿了个馒头,刚咬上一口,倒头就睡着了,嘴里还含着馒头。抗震救灾好比上战场,为了提高和鼓舞士气,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听到冲锋号,战士们又精神抖擞,生龙活虎般的奔向抢修现场,没有一个人落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后唐山的饮用水非常短缺。开始几天,唐山市民的饮用水,基本上都是靠空投的冰块。部队有纪律,就是再缺水,也不和老百姓争一口水。有天晚上,一名战士渴得实在不行,摸到炊事班找水喝。看到墙上挂着一排军用水壶,打开一个水壶盖子猛喝一口,结果水壶里面装的全是菜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造生命奇迹、在废墟中存活了13天的卢桂兰是唐山大地震史料当中被反复提到的人物。当解放军战士把她从废墟中抬出来时,她已经不会动了。可是,当两名战士将压在她眼皮上的泥土拨开,她刚一睁眼说的第一句话是:“解放军万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姓谁。在精神和身体都遭受巨大打击的情况下,当时很多唐山人根本无从知道让自己死里逃生的具体是哪一个人,但是他们都记住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解放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4️⃣人民军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月二十八日,正好是“八一”建军节的前夕。这可能是一种巧合,而这种巧合也给我们某种暗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度,也是一个拥有许多灾难记忆的国度。从有史料的记载开始,洪水、地震、干旱、疫情等就不时威胁人们的生活,几乎可以说,“苦难就是我们的故乡”。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历朝赈灾救灾尽管效果不尽相同,但是在此中让军队担当主角、解民于倒悬的,几乎没有。甚至在一些史册当中,我们还读到军队与灾民争利、“匪来如梳,兵来如篦”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朝灭亡后,军阀派系林立,各有各的地盘,但在灾难面前,民众的生活总是放在了军队给养之后。及至国民党当政期间,特别是在抗战当中,面对节节败退的局面,国民党军队竟然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贸然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造成黄河沿岸多省严重受灾,近百万人死于洪水泛滥、瘟疫流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概括或许无法完整表述中国在几千年中,每当重大灾难降临时,军队充当的角色。但是,这一历史在新的时代已然被改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本本记录唐山大地震的书籍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表述,“解放军一来了,就觉得我们能活了”“大灾当头,只有靠解放军了”“找解放军去”……与此同时,我们也总能看到这样的话语,“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抢救一些父老、兄弟、姐妹,就能减少一些损失”“灾区人民更需要,我们不能用”“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在困难时候更要与群众共甘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山大地震后短短四十七年间,一九九八年的特大洪水、二零零三年的非典疫情、二零零八年的汶川地震、二零二零年的新冠疫情……中华民族遭受了众多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与此同时,那火速向一线奔驰的步伐,那让老百姓在命悬一线中看到希望的火红旗帜,那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托举生命的臂膀,那极度疲惫后就地为床的睡姿,那防护面罩里坚定而温柔的眼神……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面孔,这些画面一次次地重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危急关头,为什么人民最盼望的总是子弟兵?为什么子弟兵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危险的最前沿?为什么这样的画面历经了数代人,却始终彰显着同一个主题?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案其实再简单不过。子弟兵是人民的子弟兵,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毛主席所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了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而服务,就是这个军队唯一的宗旨。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5️⃣月明故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因为牵挂兵荒马乱中的亲人,而写下这段著名的诗句。个中凄冷的霜露和对故乡的思念,使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无声地浸润在波澜壮阔、峰回路转的文化山河,让人至今能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中那朴素真切的体温。当然,对于今天的军人来说,那轮月亮既属于故乡也属于祖国,既在夜空亦在心里。因为在祖国大地上,哪里不曾是战士的第二故乡,哪里又不曾寄托着他们的热血青春与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眷恋,让我们在四十七年过后,依然深深思念唐山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依然深深感念当年军民面对灾难谱写的一曲曲壮歌。与此同时,这种眷恋,也让我们可以告慰那些已经远去的英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建忠·二零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夜·玉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