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娘娘考察汉武帝的故事

顾然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这个人,中国人都很熟悉,从秦到清的近490余个帝王中,有四五个被誉为“千古一帝”,汉武帝便是其中的一个。这种称号由谁而授我未能找到出处,但肯定不是老百姓所为,“干古一帝”周身光曜已不能令人直视,所以其是供老百姓跪仰膜拜使用的。</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在五六十年代生人中的知名度甚高,这是拜一首词的作用,词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什么意思呢?就是秦始皇、汉武帝这两人武功还可以,可惜文化一般般。 </p><p class="ql-block"> 引起汉武帝这个话头是因为前些日子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端午诗会时,与会诗人由楚及汉,说当年楚汉相争若是楚胜汉败,恐怕神州大地便为楚族,而国民性也应是另一番光景了,到如今成了这么一个德性,完全是刘邦的流氓习气遗毒所害……。这个话题能意会但无从下口,也不好论辩,诗人们只好自嘲说,对!对!我是流氓我怕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诗会上的话题一直挥之不去,不由地便翻看有关刘姓汉朝的古文典籍,因为不懂研究课题的方法,所以翻到哪算哪,纯粹瞎看。一下子翻到了东汉班固(公元32年~92年)写的《汉武帝内传》,是讲天庭的王母娘娘下凡考察汉武帝是否符合得道成仙条件的故事,读来很是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根据此文并参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典籍铺叙敷衍这个故事,当然由于那时道仙思想甚是活跃,很多参考内容亦真亦幻,虽当不得真,但又何曾有真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起这些年里有个什么“感动大国”的电视玩法,台上台下一片泪汪汪的埸面,你不感动都不合适……</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放下帝王身段而追求得道成仙,无疑是属于“感动天庭”的人物,当然要真正入选,得有个推荐过程,程序公正才能掩人耳目嘛。推荐汉武帝的推荐辞是这样写的: “ “闻子轻四海之禄,寻道求生,降帝王之位,而屡祷山岳,勤哉!有似可教者也。” 此话大意为: 汉武帝己不看重当帝王的享受了,他坚定地走上了求索仙道之路,又毅然放下帝王的架子多次到大山里发誓表态,如此努力,已显现出他是个成仙得道的可造之才。</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积极向天庭靠近,要求上进,及时向天庭提出了成仙申请,他写道: “吾受质不才,沉沦流俗,承禅先业,遂罪世累…… 然少好道,仰慕灵仙…… 罔知攸向,钻启无师。岁月见及,恒虑奄忽…… 是臣宿命合得度世,愿重哀怜,赐诸不悟,得以奉承切已之教。” 此段说成大白话即是: 我天生愚劣,混在俗世之中,后接手祖业汉朝这个摊子,也只好熬受世间这份罪累。但我从小就喜欢仙道的理论,特别向往天上人们的生活,但不知努力方向,也没有遇到老师启发我,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心里苦闷不得排遣,但我坚信我的生命属于上天,愿天庭有关部门能关怀理解我,并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并具体给予一些针对我的教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能否“感动天庭”还没有结果时,汉朝百姓得知情况后就希望天庭快点被感动吧,巴不得他早些升天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班固的文章勾起了我对汉武帝得道成仙的思想动机的好奇心,我想这种大事情肯定不是他脑袋一热的临时动议,让我们从头捋捋这个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姓刘名彻,但“彻”名是后来起的。据有关典籍说,刚出生时给他起的名叫刘彘,“彘”就是猪的意思啊。他爹汉景帝是怎么想的,难道也是起个贱名好养活的想法吗?</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成了史学界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据典籍《洞冥记》载“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入祟兰阁……” 而据《汉书.外戚传》又系其母“梦日入其怀”而诞……。两种说法,争论了两干年,其实这不是个大是大非问题,是什么并不重要,肯定是“不属于人类”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研究历史的学养功底,另也上够了历史的当,但就此历史悬案,我个人是倾向于“赤彘”之梦的,“彘”这个名,我推测汉景帝当时可能也没多想,只是看他生出来,粉嘟嘟的,肉乎乎的,太可爱了,太好玩了,于是顺口叫作了小猪猪罢了。我的研究水平也就如此,你们别和我一般见识。</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汉武帝长到三岁左右时,他爹汉景帝将其“彘”子抱于膝上说活,问“儿悦习何书?为朕言之。” 于是其彘儿“乃诵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又及龙图龟策数万言,无一字遗落”。汉景帝一惊,差点没把彘子扔到地上,大叹未闻有此心智彻达者,此子恐非常人。</p><p class="ql-block"> 我怀疑自已看错了,又盯着书看了几遍,又找了另外典籍来核对一下,没错,确实是三岁,人家才三岁啊,就能把伏羲以降后的文化精要又及河图洛书的天机无一字遗落而诵毕,而大多数的三岁连自家脚指头还数不清呢。三岁小儿刘彘竟能如此,这可能你们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凡涉及帝王能耐的,一是不怀疑,二是不议论。回到刘彘身上,我热泪盈眶地为汉朝百姓能得遇一个天才帝王感到庆幸,这是汉朝百姓的福气啊!</p><p class="ql-block"> 龙子刘彘七岁那年,他爹汉景帝意识到为龙子改名是当下的头等大事,不能再叫“彘”了,事关其脸面和心理及形象问题,存在消极因素很多,这事不敢再耽误了。重起个什么名呢?想到其心智是那么地通透彻达,于是就名之为“彻”。“彻”之意,放在我们当下理解,就是心里太敞亮了,无论什么学科领域,他都看得明明白白。</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41年,变刘彘为刘彻的年16岁,登基君临天下,是为汉武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公元前141~87年),“雄才大略”是评价他的标配语词,但此无疑是基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话语表达,是将是当时对周边国家的战争及征服行为置于一个国家主义政冶设定的叙述框架中加以拔高并定性,而且将战争征服行为也替换为“拓疆开边”、“促进民族融合”等,当然,为其历史建立一套话语体系之用意显而易见,不外乎对国统之传承根基形成的认同之义。</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对外连年用兵,将文景两朝休生养息之治的朝庭及百始的财富积累消耗殆尽,在其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下,国力衰竭,民生凋敝……。唐代杜甫有首《兵车行》中写道 :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干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而这些血泪斑斑、白骨累累均淹没在主流的煌煌宏大叙事之下。是否天道如此,抑或驭民之术,灿烂文明背后的狰狞冷血,令人吁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有关大帝的影视热闹非凡,如大秦帝王大汉天子大唐气象大明王朝大清江山等…… 一路雄才大略大、摇大摆走来,意淫着四方来贺、万邦伏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秦汉之际,一些远古传说与域外奇闻开始合流并借助巫术方士文化开始丰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在谶纬典籍解读的推动下,一个神仙世界被逐步创制出来,如海外仙山,瀛洲胜境的具象化。(“谶”即是对河图洛书的关阐解,后推及指一些充满着多种隐晦暗示的语词。“纬”即是指相对于儒家经典的纬书,是一些充满幻想臆断的神秘典籍)。这种文化现象无疑是一个精神稻草,用以抚慰战乱不已苦难无尽下人们的哀怨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也开始沉湎于神仙世界,神仙的不老不死之身让他梦寐以求,对他来说,并不是解脱苦难的问题,而是……</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紧急召来近臣东方朔碰头研究此事。东方朔听了天子的宏伟构想,说好啊,太好了!想百姓之想,急百姓之急,完全是说出了汉朝百姓的心声,这事其实也简单,就是抓紧安排您延年益寿的工作,这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路走到黑,那就是得道成仙。</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叹口气说,这些年来方士们也做了大量的练丹画符工作,仙山芝草的釆集工作也抓得很紧,但预想的体轻神飞的迹象迟迟未现,所有举措效果都很不理想啊。东方朔呵呵一笑,说这些野路子靠不住啊,得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汉武帝一脸不解,问这“正规渠道”是怎么说呢?东方朔答道,只有天庭给你个指标,然后通过程序考察合格,最后上会通过并备案…… 如此办理,才能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神仙啊。</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发愁道,到哪去寻这正规渠道的路子呢?东方朔说,陛下只要肯撒钱,我自然有路子,不过我也只能给你接上关系,有些程序我插不上手,关键还是看你自身条件过硬不过硬,当然你得找一些会给你编材料的人来。</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又问,假如正规渠道真弄成了,我被天庭录取了,是不是就得到天上工作去?但我还是想留在汉朝……。东方朔两掌一击说,这倒不是个问题,从人到神这一关不好过,以神降世这一出却不难,再说天上哪有什么正经工作,神仙们平常就是互相到对方仙山琼阁旅游扯淡,再则就是参加蟠挑聚会撒撒酒疯……,你应个虚名,然后就说爱下基层(人间)走走,体察百姓生活,天庭不仅会积极支持你,说不定还会把你树为一个先进神仙典型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能为汉武帝解开了神仙心结,证明了东方朔不是个一般人,汉武帝早就听说了有关东方朔的种种传言,隐隐约约感觉他是有些来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在历史上真有其人,籍贯乃在山东德州地方,东方朔是个辞赋家,就是会写汉大赋的一个笔杆子,现流传下来有他的文章有数十余篇,如,《答客难》《悼李夫人》等。汉朝虽然地广人众,但能写赋的人也就是贾谊、晁错、司马相如等五六人,而这些人都先后被调到汉朝的大机关里工作去了,因为汉大赋这种大把式,小地方及小百姓根本耍不开,这种意绪辅张辞采华丽以四六局对偶为特点的文体玩艺,最适合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以及帝宫的巍伟豪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成为汉武帝身边近臣的过程颇有周折。汉武帝征匈奴,平南越,收朝鲜,定西域,四面用兵成就了汉域扩大之功,但异域归化也带来的专业治理人才的缺口问题,于是他亲笔写了篇《求茂才异等诏》,文告如下: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有奔 足是 而致干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等可为将及使绝国者。”此文告的意思为: 我们现在极需要各类人才(含怪异之才),个性太强无所谓,脾气不好也不怕,往往正是这些个性脾气才能成事,归根结底是在于我们如何包容使用,现望各地积极发现并从速推荐你们那里有卓越才能的人出任文武官员以及担任出使工作。</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看到文告后,大喜,自己绝对是个“异等”人才啊,立即写了自荐书,主要内容如下: …… 三冬(即只用了三年),文史足用。……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臣朔…… 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此自荐书很好懂,东方朔自信满满地夸奖了自己,把所有优点都一点不落地都写到了。</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看到东方朔自荐书,大喜过望,说这是个全才啊,赶快调档办手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汉朝的组织人事部门例行公事内查外调后向汉武汇报说,此人是自荐而来,我们过去不掌握的他的成长情况,虽然写作能力是不错,但有段历史不明不白的,档案中有段空白,谁也说不清楚,我们怀疑其受过刑事处分,但也查不到有关档案记载…… 因此,我们的意见是既能写大赋,用其所长,先调进来,但要严格掌握使用。汉武帝说,个人履历清白问题要慎重,不能捕风捉影,既然你们安排使用有顾虑,那眼下就先跟在我身边做些助理工作吧。东方朔本来也不想干实职,虚职就好,不担责任,接到任助理一职后,满心喜悦表示完全服从组织的安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朝人事部门说的真没错,东方朔不明不白的历史空白的原因是他那时根本不在人间,而是在天庭工作。受刑事处分也是在天庭偷了三次王母的蟠桃,再加上其它的胡作非为,数罪并罚后通过“太白星精转世”贬到人间进行改造,这些档案都在天庭有关部门管理着,汉朝人事部门再费劲也没处找。</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当了汉武帝工作助理,依仗自己是经见过大世面大埸面的人,举重若轻,经常搞怪出洋相,逗得汉武帝十分开心,时间一长,汉武帝觉得东方朔的瞎揽和与没正经倒把自己的神经衰弱症治好了,过去被那些满脸正经相的大臣搞得太累了,现在精神不紧,脑瓜不懵,睡眠也好,胃口也好…… 东方朔确实是个异等人才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接下了走“正规渠道办理得道成仙”的工作,很快联系上了王子登。“王子登”此名象个倜傥美男子,其实却是天上的一位玉女,系王母娘娘所属职能部门紫兰室的负责人,主要承担“往来扶桑,出入灵州,交关常阳,传言玄都”等工作,类似我们当下办公室文秘的外勤工作,此室还饲养着一些青鸟协助完成特定的业务工作。</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在天庭其实人缘不错,有俠义心肠,见不得天庭某些人看人下菜的作法。偷窃王母娘娘蟠桃之事,就是看见王母太势利眼了,一个桃子么,什么打紧事,全都对口安排供应各路掌实权的神仙头上,而那些天庭小玉女们天天劳作为蟠桃园浇水除草,只闻得香气却不知滋味,小姑娘们哪个不爱吃水果,但王母却从不开这口子,说她们规格不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气不过,就偷摘了好多蟠桃送给小玉女们解馋,王子登便是当时的小玉女之一,高兴得小玉女们天天念叨着一个东方哥哥。后偷挑事发,东方朔一人扛下来,偷也偷了,吃也吃了,吐是吐不出来,爱咋咋地!</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因桃获罪被眨人间,数年间王子登也长成大姑娘,成了一个真正的玉女,还成为了一个部门负责人,但她没忘欠着东方朔一份人(仙)情,所以也尽自己所能关照着在人间的东方朔,有时抽身不得,就派青鸟去问候致意,即所谓“青鸟殷勤为探看”。</p><p class="ql-block"> 王子登见东方朔前来请托,便笑道,又是什么烂事,劳烦东方哥哥面子。东方朔说,也是一时逞能,退身不得。王子登听完略有所思,说眼下天庭正在清理整顿神仙队伍,升仙业务都冻结了,如何是好。停顿稍许又说,不过眼下有个“感动天庭”的活动,其实也是创新神仙队伍建设一个探索,那就把他报上来,本人再写封申请,我走个推荐程序,这个途径更便捷一些,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说实话,这样做,我是有私心的,就是东方哥哥的人情也该还了。东方朔闻之大为感动,说,子登妹子,一码归一码,规矩还是要讲的,事成之后,我亲自上门致谢。</p><p class="ql-block"> 这就回到本文开头所叙的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的申请书与推荐辞很快就摆到了王母娘娘的案头,王母娘娘是“感动天庭”组委会的主任。这两天材料开始陆续报来,汉武帝刘彻的材料引起了她的注意,看着看着不由地蹙起了眉头。在办公室踱了两圈后,王母便召集这次活动组委会及办事机构人员开会。她说,此次“感动天庭”活动,影响面大,天庭各界也非常关注,我看了一部分己报来的东西,发现有个倾向很不好,就是身居高位的各级负责人的数量占比是否太大了,是否有不公正公平的暗箱操作,我们一定要注意入选人员的代表面,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该项工作获得天庭大多数人的支持,也使得我们的探索神仙队伍建设的工作顺利推进。</p><p class="ql-block"> 王母娘娘环视了一会议现埸,语重心长地又讲,现在人间汉朝的一些负责人一有好事就闻风而来,而我们天庭的有关部门私心作怪也为他们大开绿灯,这里面有没有利益输送,谁敢拍胸脯!据我所掌握的情况,太上老君练丹研究院这两年增补的院士均为大汉官员,就连我的蟠桃园的园艺学博士学位也纷纷授予了大汉官员们,社会对此反响很強烈啊,因此,我决定,关于大汉天子刘彻的情况将由我亲自考察,我不管他有没有后台,也不论谁给他打招呼,丑话说在前头,我可是要得罪人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得知王母娘娘将亲自前来考察,激动之余,但又不懂天上的规矩,这么大的来头怎么接待,心里没底。</p><p class="ql-block"> 东方朔也接到了通知,他马上赶到皇宫对汉武帝讲你得亲自挂帅,“王毋旦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看到这里,不由我笑了,两干年前的迎接上级打扫卫生的做法一直在我们这个国度传承着。)</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此时“其四方之事,权委于冢宰焉”,东方朔这个帝王助理这时才当出点意思来,跑前忙后,满头小汗,成立好了接待班子,然后又安排布置接侍场所,“乃修除官掖之内,设座殿上,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帐,然九光之灯,设玉门之枣,酌葡萄萄之酒,躬监肴物,为天官之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吉辰己到,祥瑞乍显,汉武帝率一干文武大臣们站在宫殿的空地仰天而望,“忽天西南如白云起,郁然直来,径趋宫庭间。须臾转近,闻云中有箫鼓之声,人马之响。复半食倾,王母至也。……” 汉武帝一看,王母的考察班子随众竟有“群仙数万”,暗暗乍舌,这动静也太大了,不是说要改变作风轻车从简了吗…… 但又赶快把这些念头全咽回肚里去。</p><p class="ql-block"> 再看王母娘娘及各仙个个都是牛逼哄哄,凡人不搭的作派,”或驾龙虎,或乘狮子,或御白虎,或骑白麐,或控白鹤,或乘轩车,成乘天马……” 天上官员们的坐驾均为定制专驾,不存在超标问题,当然别人也驾驶不了。而王母娘娘则是“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还鸾與……”</p><p class="ql-block"> 谁能招架住这种阵势,象是草原上的骡马大会一般。汉武帝悄悄问东方朔,说夭庭是否任何工作都讲大排埸?东方朔说,这与王母娘娘的出行规格有关,再说阵势小了有失天庭威仪,就是算政治账不算经济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王母娘娘来的人是多了些,但是却不扰民不清道,也不搞交通管制,因为是从天上直接降落下来的,一站直达宫庭,原安排的扛着红地毯的接埸接站人员统统解散,老百姓呢该出门还出门,该摆摊还摆摊。但万余神仙从天上降落颇费时间,各神仙们只好在云头盘旋排队等待空管调度指挥,全部落地后已到了中午开饭时间,宫庭膳宴主管忙来请示按什么标准安排,汉武帝看看东方朔,东方朔大笑道,多此一举,说他们哪吃人饭,人家是天上的。果然,王母娘娘“母自设膳,膳精非常” 。神仙们一边说吃又一边说笑,汉武帝在旁干看着又听不懂神仙们在说笑什么,转头又问东方朔,东方朔又大笑不止,哈哈!人家天庭的,说得就不是人话呀,你何能听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仙们吃饱喝足,考察活动正式开始。听汇报的,看材料的,搞座谈的…… 有条不紊,秩序井然。</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看到王母如此干练,指挥若定,感慨道,啧,啧,真是一个天才啊!东方朔应声而说,天庭什么地方!没两下子谁敢主持天庭工作?光是神仙打架就够你受的,谁不知神仙是出名的爱打架。汉武帝问,神仙们按说都很有修养,打架为何?东朔说,陛下不知高处不胜寒吗?打架取暖呀。汉武帝暗忖,原来如此,又一想,真弄不清这个东方朔嘴里的真真假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小组展开工作后,王母娘娘则与汉武帝坐在大殿谈话,东方朔象翻译坐在他们身后中间。王母娘娘高瞻远瞩而指点乾坤,海阔天空而心系蒼生,洋洋洒洒,虚虚实实……汉武帝虽然似懂非懂,但马上击掌说太精彩了,太精彩了。东方朔对之耳语,说在天上时间一长,站的天高,不用专门学,谁都会唱这些高调,谁去谁也会,你去你也会。</p><p class="ql-block"> 王母娘娘说累了,便侧头请汉武帝谈自己有什么感想,对天庭有关工作有什么要求没有?汉武帝顿时抖起精神,大气层以上的虚事他不感兴趣,也不想说绕话了,直奔主题,直接了当,帝便“请不死之药”(即索要得道成仙之药之意)。 王毋娘娘一怔,说,药嘛,我们就是生产不死药的地方,东西是不缺的,但有严格的发放供应办法,刘彻既是心切,就先请生产负责人给你介绍一下此药的基本情况吧。不一会,云头上下来一个发须皆白、肩上搭袋手中执拂者,直趋汉武帝面前,说,目前天庭所有仙药企业生产正常,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仙药产品共有九大类八十一个品种,著名品牌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津金浆”、“五云子浆”、“风实云子”、“玄霖绛雪”几个系列。汉武帝问有没有样品带来,也让我开开眼。王母娘娘便对来的白发白须者说,若带着不妨让刘彻瞅瞅。天庭仙药生产负责人忙说,启奏王母,一则,实未曾带有样品,二则,这却使不得,小臣们都知人间惯能仿造制假,瞅一眼包装便可画瓢,乍一望去,并无二致,几能乱真,就怕我等还未回到天庭,他们的产品已满世行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考察工作到了收尾阶段,王母娘娘说,通知大家休息一下,放松放松,换换气氛,劳逸结合嘛,都集中到大殿里,天庭的文艺团体己准备好一场精彩演出奉献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玉女王子登客串演出“弹八琅之瑕”,接着由董双成、许飞琼,阮凌华、范成君、段安香等演秦家表演 “吹云龢之笙,击昆庭之钟,鼓震灵之簧,拊五灵之石,击洞庭之磬,作九天之钧”。倾刻间,大殿内“衣袂带风,发髻高矗”,但听“众声彻朗,灵音骇空”,最后压轴的是女高音歌唱家安法婴的独唱《玄灵颂》,她唱道:</p><p class="ql-block"> “大象虽廖廊,我把天地户。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遂乘万龙车盾,驰骋眄九野。”</p><p class="ql-block"> 词的大意是描写天庭的非凡气概主宰着宇宙,并抒发着玄灵的一切均在掌控中的豪迈之情和骄傲之情。</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有些晕菜,怎么开起音乐会了,这算哪一出呢?东方朔看到了汉武帝迷惑不解的眼神,遂告之,这就是用先进的作品教育人,用优美的作品感染人的具体实践啊。汉武帝听此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艺演出结束,王毋娘娘上台与全体演职人员亲切握手,祝贺她们的演出获得成功,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这时,台上台下一起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随王母娘娘回到殿堂坐下,须臾,云头翩然而降一玉女,“以鎜盛桃七枚,大如鹅卵,形硕,色青,以呈王母”。</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盯着果品盘,七枚桃子,教人如何吃法,心里疑惑不解,便问王母,七枚仙桃,王母一人不能尽啖,我二人分之又不均,三人若啖二又余之一也…… 实不解之七枚何意?王母微微一笑,无他,刘彻不知有歌乎?“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刘彻可知易经乎?六十四卦象,三分天功七份人事也,“七”乃仙数,人有三七开,事有三七分,所以仙家事体多应七之数也。稍停,又说今与刘彻品此仙物,君男我女,可知我等女子拈果仅需两指,而你等男子取果却是五指满掌,合则也为七指,此中奥妙,君能谙乎。汉武帝忙离座跪下,说还请王母指点迷津。王母笑而不答……</p><p class="ql-block"> 王母娘娘“以五枚与帝,自啖二枚”,汉武帝吃完后,又将挑核收拢入帕,王母娘娘娘见此便问,刘彻这是什么意思?汉武帝回说,我也想种植此挑树。王母娘娘笑曰“此桃三干岁一生实耳,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如何?” (意为人间的地力贫薄,种下也不会有结果)汉武帝乃弃挑核,说见识固浅,徒增笑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快,考察团的三个小组都先后结束工作,王母娘娘说那就开始汇报吧,汉武帝听此便转到后殿回避,休息等待。</p><p class="ql-block"> 听汇报的小组说:事迹很感人……</p><p class="ql-block"> 看材料的小组说:过程很生动……</p><p class="ql-block"> 搞座谈的小组说:成绩很突出……</p><p class="ql-block"> 王母问,不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之处吗?</p><p class="ql-block">汇报人员互相补充说,问题当然是有的,不足也是存在的,主要是刘彻在寻道求仙的过程中走过一段弯路,找了一些野路子方士,应属于用人不当的问题,当然客观上对天庭的正规的升仙工作带来些不良影响,不过这也反映出我们天庭的升仙工作存在一定的死角,所以,本着实本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认为刘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属于工作探索中的一些难以避免的小失误。</p><p class="ql-block"> 王毋娘娘听毕各组汇报,说大家辛苦了,我也不多说客套话了,各位即可收拾行装启程返天了,剩下的工作,我与组里其他成员碰头后,再研究决定,请大家相信,夭庭在对待人神的问题上非常慎重,我们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才会作出决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毋娘娘在大殿里踱来踱去,不时地又走到殿门台阶上极目天际,回过身来,决定与与刘彻个别谈活。</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刘彻知道到了摊牌时刻,心内阵阵发紧,来到大殿,看到一脸正色的王母娘娘,顿觉殿内一时寂然肃气,不由地打了个冷颤,耳边也传来了王母娘娘的如冰似霜的语声,带着回声似出天际而来。</p><p class="ql-block"> 王母言: 刘彻好道,心切身躬,“然女情恣体欲,淫乱过甚,杀伐非法,奢侈其性……。欲得全身永久,难可得也。…… 若能闭邪宫而开悟,静奢侈于寂室。……思乎灵味,务施惠和,炼惜精气,弃却浮丽。…… 如其不尔,无为抱石而济津矣”。此大意为: 刘彻放纵欲念,罪孽深重,如此,想得道成仙很困难啊。希望你能远邪恶而觉悟,戒奢侈而归真,常思圣洁,乐施惠和,练聚体内的精气,弃绝外在的浮艳。若这些做不到,得道成仙就是一句空话啊。</p><p class="ql-block"> 稍倾,空中一揭飘然而落,上书“刘彻滞情不迁,欲心尚多,不死之药末可致也。” 汉武帝见此周身冷汗,遂伏地不起。</p><p class="ql-block"> 王母娘娘赐座汉武帝,放缓语气说,我也不能搞一言堂,我己请上元夫人过来一趟,听听她对此事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上元夫人是天上玉女的总班头,接到王母娘娘的传话,立即启程赶了过来,“来时亦闻云中箫鼓之声。既至,从官文武千余人”。王母娘娘对上元夫人说 : 刘彻好道,适来视之,见彻了了。然形慢神秽,五藏不淳,…… 殆恐非仙才。” 此大意为,刘彻追求修道成仙,我来考察了一下,但是见了很失望,他外未脱俗,内积污垢,我考虑,他大概达不到可以升仙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王请上元夫人说,你再和他谈淡,我想听听你的看法。上元夫人见到刘彻开见山说:“女好道乎?闻数招方士,祭山岳,祠灵神,祷河川,亦为勤也。然不获者,实有由也。女胎性暴,胎性奢,胎性淫,胎性酷,胎性贼,五者恒舍于荣卫户中五藏之内,虽锋铓良针,固难愈矣”。 此大意为,刘彻你真喜欢道仙之术吗?我听说你也做了广招方士等不少事,也算努力了一番,但一无所获,这是有原因的。你内心存在着凶暴、铺奢、贪色、阴酷、奸滑五种恶邪,此己久久占据了你的脏腑,眼下,再好的良药医术,也难将其治愈啊。</p><p class="ql-block"> 而后,上元夫人回复王母,刘彻的情况我还是基本掌握的,和他谈后,我同意您的看法,您的判断是准确的,决定也是正确的,我们要对天庭负起责任来,这样的人是不能招入神仙队伍的,否则,我们就有失察之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母娘娘与上元夫人统一意见后,一同召见了汉武帝,说我们马上就要返回天庭了,你命中合无仙缘,也只得好自为之了。</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下席跪谢曰:“臣受性凶顽,生长乱浊,面墙不启,无由开达。今日受教,此乃天也。辄戢圣令以为身范,唯垂哀护,愿赐元元。” 此大意为: 我刘彻天性有亏,又受乱浊人世影响,象对着一面墙而不知方向。今天有幸你们给予点拨我,这真是天启啊!今后,我将以天启圣条作为自身行为的规范,只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关心佑护,并恢复我的原本面貌 。 </p><p class="ql-block"> 这时,箫鼓骤起,凤鸟翔集,夭音回响,四象顿和,“昔涉真元道,腾步登太霞。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挹景练仙骸,万劫方童牙。谁言寿有终,扶桑不为查。”</p><p class="ql-block"> 王母娘娘与上元夫人相携着,徐徐升空,渐渐远去。汉武帝仰头远目,良久回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王母娘娘考察汉武帝的故事就完结了,以汉武帝未达仙标被天庭驳回申请而告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到班固的《汉武帝内传》原文上,用当下俗语说,很显然这是一篇拿汉武帝开涮的文章。文章假以虚渺世界,曲笔暗喻,以仙道思想的立场及价值观对汉武帝进行了否定。其实,透过其仙道的表现形式,其批判的工具实质是民本仁政思想。由此看来,文章的主旨在于表达了对给蒼生带来无穷灾难的帝王的深恶痛绝,并以统驭天地的神仙法力从精神上震摄这些帝王们,令他们恐惧于最终审判,从而将修德寡欲,施仁宽民谨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班固此篇《汉武帝内传》,有研究者认为是伪托之作,但从有关佐证研析,也应为是东汉顺帝朝代(公元115年—144年)作品,但伪托之考无法确证,所以大多刊行此文时仍冠以班固之名。</p><p class="ql-block"> 此文行世其时,汉武帝一朝已过了二百余年,一方面看,是说明汉武帝穷兵赎武,好大喜功,刻剝于民生,峭酷予政冶,由此造成的深重灾难的阴影仍笼罩在社会及民众心头。另一方面恐与司马迁《报任安书》与李陵《答苏武书》两文的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有关。班固此文客观上也是与上述两文的一种共鸣,文中上元夫人对汉武帝的心性概括,“胎性暴,胎性奢,胎性淫,胎性酷,胎性贼”,与两文所述汉武帝一朝的现实境况相映照,是以天理人心对汉武帝的政治清算,并以“天庭弃之”的结果将其在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与李陵均是汉武帝一朝“李陵事件”的当事人。下面简略介绍一下李陵事件。</p><p class="ql-block"> 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官拜都骑尉,天汗二年,即公元前99年,汉武帝用兵匈奴,令其宠妃李夫人之弟李广利为主军,李陵为偏师,进击匈奴。</p><p class="ql-block"> 李陵率授 “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 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追奔逐北,斩其枭帅……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死伤积野,馀不满百…… (见李陵《答苏武书》)</p><p class="ql-block"> 而李广利却按兵不动,李陵失援,苦撑杀敌万余,后兵尽降胡…… 消息传回汉庭,引发政争庭讦,司马迁为宽舒上意,塞睚眦之辞,便奏曰 : “ 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见司马迁《报任安书》)</p><p class="ql-block"> 但司马迁此话一出,却未能达到初衷,反倒激怒了汉武帝,认为其是“仆沮贰师”,即诋毁李广利 ,而为李陵游说,遂被下狱处以宫刑。于后,又尽屠李陵老毋,弟及妻儿等。“(李陵文: 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陵降胡后,苏武(即北海持节牧羊十九载之苏武)致信劝其归汉,李陵回复之,即《答苏武书》,书中叙述了当时的惨烈战况,陈说自已兵尽降胡确是不得己,并反驳了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劝解之语,历数汉立以来的文武功臣箫何,樊哙、韩信、彭越、晁错、周勃、魏其候、窦婴、贾谊,周亚夫等在谗毁之下,或丧命或狱禁的悲惨境遇,又言及祖父李广,虽忠勇兼具,功绩盖世,也因得罪权贵而不容,自尽于疆埸。再看那些嫉贤妒能之朝臣及皇亲国戚和贪佞之徒,尽为万户候及高官……</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则是在《报任安书》中,叙述了自己因陷李陵之祸,以至大质亏缺,身残处秽。受此大辱,然而向死而生,他还是在已往先贤们的精神感召下,苟以残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继续坚持完成自己的有关历史著述,使之留传于后世。</p><p class="ql-block"> 《报任安书》与《答苏武书》两文,彻底撕破了汉武帝一朝政冶的虚伪性和一些手段的酷毒,读来字字血泪,不忍卒读,从而也在道义上对汉武帝予以了强烈的鞭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班固《汉武帝内传》之要旨所在是“天怒”,而司马迁《报任安书》及李陵《答苏武书》之核心所在是“人怨”。“天怒人怨”是警示性的社会情绪,预示着一个王朝的行将崩溃,从这点讲,《汉武帝内传》的思想内核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