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花馍简介</p> <p class="ql-block">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花馍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其中陕西关中等地的花馍更是出名。乡间的花馍讲究很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等,都有各类造型和不同用途,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并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制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 探访花馍</p> <p class="ql-block">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小孩满月、过岁,婚丧嫁娶或献奠祖先,在农村有制作花馍(也叫面花)作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乡俗。</p> <p class="ql-block"> 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 宋代民间就有把花馍用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结婚、祝寿等活动的描述,是北方的“面文化”代表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符号,起初使用白面、花生、红枣等原料,先制成方形或圆形的糕体,上面再制作花鸟虫鱼等各式形象,蒸熟晾干后涂上颜色,色彩素雅,寄托着吉祥富贵、招财纳福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花馍也是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每件花馍都是惹人喜爱的手工艺品,为节日增添浓厚的喜乐氛围。</p><p class="ql-block"> 有的地方的花馍还有的“送羊”习俗,而这一习俗的涵义是要子女效仿羊羔跪乳去孝敬长辈,报答养育之恩,另“羊”与“祥”相通,是“祥瑞”的象征,故而邯郸地区对“送羊”这一习俗颇为重视。</p><p class="ql-block"> 所有花馍的形制内容都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反映表现了特定的民族心理与性格,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 成果展示</p> <p class="ql-block"> 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之间,这些智慧的结晶却从来没有因此蒙尘;相反的,它们却都因此熠熠生辉。我们也应该保护并传承非遗,亲自感受老祖宗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