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探秘蟳埔女

舟自渡

<p class="ql-block">蟳埔村历史非常悠久,据清嘉庆年间《西山杂志》载: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头埔之蟳尾焉。晋唐之际海滩也,宋时渐涸成陆地矣。其地指今三十六都临海埔之蟳埔也,元明之际始有村落。也就是说古老的村落,距今至少也有600年以上的历史了。埔村因地处海滨,是一个古老的渔村,传承悠久的渔村有着许多奇特和神秘的传承。其中就有戴着“簪花围”,穿着大踞衫的蟳埔女,还有用海蛎壳建造的蚵壳厝,这在我国可是独一无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蟳埔女、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本图是生活在福建泉州丰泽一带的蟳埔女形象。由于许多年青女子外出打工,村里大部分是中年以上妇女。但既便如此,走在街上,到处所见都是簪花女。</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即使在闽南地区,也是独树一帜的。蟳埔女从孩提起,就把头发留长,到十一、二岁就将秀发盘于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海螺状的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白玉兰、柚子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接着在髻心周围、左右对称插上几支大红、桃红艳丽的簪花、绢花或鲜花,再插上金或银制成的双脚发钗或梳子。整个头上打扮得犹如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坛,美丽芬芳。</p> <p class="ql-block">她们的头饰如同古代的"步摇”。唐朝是步摇的流行时期,簪步摇的女子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云簪挺拔,珠玉流光,一步一摇,风情无限。“云鬓花颜金步摇”(白居易诗),步摇簪于发间更能平添几分气质,回眸一笑,百媚尽生。</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证,蟳埔建房的的蚵壳,原产地在非洲东海岸,昔时多为空船压舱所用,到岸后堆积在海边,从起初的装饰,到后来变化为建筑的主要材料,慢慢就形成了我国独一无二的蚵壳厝(房)。</p> <p class="ql-block">关于蟳埔风俗的由来,相传是宋元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通商的古代阿拉伯人与泉州人结合的后裔,由此可见当年在泉州的外国人确实是多,蟳埔人虽然历经千年,面容也与中国人无异,不过却保持着浓浓的中、西亚风情。但又有专家考证认为,在唐朝西安就有簪花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适逢当地学校的游学活动开展,也在探寻蟳埔的奥秘。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span style="font-size: 18px;">蟳埔女的形象必然引得更大的关注,成为东南民俗文化的一支鲜艳的奇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