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合作学习是“水”。核心素养背景下,课改大家族里的很多成果的落地都离不开合作学习之水。当下的课堂改革也呈现出两大典型特征:一是合作学习,一是说的解放。无合作不学习,无表达不学习,早已成为共识。有了合作学习的共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去有效落实合作学习的成效呢,书中给我们梳理了几个合作学习的小细节。</p> <p class="ql-block"> 从固定小组到动态小组。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却没有真正的合作和协同。小组作为一个学习组织,是团队的共同需求,需求相同,目标才可能一致。而教师基于差异而确定的小组一直固定不变,时间一久,不仅会出现审美疲劳,甚至会产生观点同化的现象。因此小组的建设一定是因需求而组建,学生一定是基于共同的需求而走在一起,也就是小组的“自组织“。</p> <p class="ql-block"> 从共识到我见。小组合作应该是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汇集不同的意见,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谈出自己的“一己之见”,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是更真实的学习。小组讨论从关注达成共识到发现不同,听到不同声音,真实讨论才会发生。</p> <p class="ql-block"> 从学会说到学会问。问题是做学问的标配,会问是学习的标配,课堂应该是收集问题的集散地。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应该在问题解决中习得素养。解决问题的根本目的不是消除问题,而是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从展示到分享。展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滋生学生的自信、强化学生学习。而展示往往都是已知内容,都是静心后的精彩唯美。从展示走向分享,是倡导更真实的学习,是分享问题、思考、想法,而非答案。</p> <p class="ql-block"> 从表达到倾听。课堂上,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都会争先恐后高高举起小手。但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于不去倾听别人说了什么,而是关注自己要表达什么。倾听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学习方式。说之前学会倾听,只有听清楚别人说了什么,说得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才能有针对地给出回应。</p> <p class="ql-block"> 无合作不学习,无表达不学习。让合作在小组中真实发生,让表达贯穿孩子的学习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