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老铁山的青葱岁月③

雪湖

<p class="ql-block">曾经守护国门的单管130火炮。</p> <p class="ql-block">曾经守护国门的双管130火炮。</p> <p class="ql-block">火炮阵地入口。(简称后囗)</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8日,战友们重回故地老铁山,这是在四连坑道入口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火炮阵地出口(简称前口)</p> <p class="ql-block">炮库后面左下角是连接主坑道的分支道。遇敌人攻击时,火炮进入炮库,关上密封的大铁门;打击敌人时,火炮进入露天阵地。</p> <p class="ql-block">华国锋主席视察岸炮团双管130火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听到警报声,战友们进入双管130火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章 记老铁山202国防工地会战</p><p class="ql-block"> 1968年10月24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首长于同年11月8日发布命令,决定组建两个双管130炮兵营,驻地在老铁山,番号为海岸炮兵第一团五营、六营,代号分别为177和202。此前,177已入列参加战备执勤,202项目待建。</p><p class="ql-block"> 由于国防工程量大,基地工兵团的劳动力跟不上。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北海舰队司令部首长决定:让旅顺基地岸炮团参入202项目建设,岸炮团驻老铁山部队除留部分人员战备执勤外,其余人员全部参加202会战。岸炮团首长强调指出:“你们老铁山的炮兵肩挑两副担子,既要担负起炮兵的责任,又要挑得起工兵的重担。202工地就在老铁山,离你们的火炮阵地不远,一旦有敌情可立马归队参战。”司令部采取就近的原则可谓一举两得,确保了战备和施工两不误。</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会战前202究竟是装单管130火炮还是装双管130火炮,一直定不下来,直到1968年10月24日中央军委批复下来,才明确了在202建双管130火炮阵地,这相当于把一个拳头打人换成了两个拳头,大大巩固和提高了旅顺港和渤海湾大门(也是北京的大门)的守卫能力。据有关专家分析:如果装备单管130,202的一个群发是4发弹丸;那么换成双管130,202的一个群发就是8发弹丸。这样的火力对于三千吨级的军舰只要中一个群发,必定遭受重创而失去战斗力。消息传来,岸炮团上下群情振奋,士气高昂,无不磨拳擦掌!</p><p class="ql-block">一、会战序幕</p><p class="ql-block"> 兵家必争旅顺口,巩固国防显身手,</p><p class="ql-block"> 架起双管守国门,神炮专打入侵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9年阳春三月,202项目拉开了会战的序幕,我们连队在接到任务后就有近200人赶赴工地。出发的那天恰逢大好晴天,我们赶大早就坐上了营部前往工地的卡车,一路翻山越岭,疾速行驶在陡峭崎岖的临海盘山公路上,随着行进,我们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绿油油的小草铺滿了地面,山坳里大片的松林在迊风起舞,还有那调皮的海鸥,正贴近海面悠闲地戏水徘徊,蓝天、白云、还有那翠绿的铁山映衬着黄海、渤海……。啊!多么壮丽的景色,多么美好的时光!更有那春暖花开的老铁山,让我们心旷神怡、绽放着青春独特的芳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我那豪迈的情怀迸发:旅顺铁山君行早,赶建炮台防敌扰,甘洒热血写春秋,立功受奖评五好。</p><p class="ql-block"> 1969年4月28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我连率先来到了工地,参加会战的兄弟单位三连、五营也先后到达,还有工兵连、材料运输队、后勤供给等等,所有参入会战的大军已陆续赶到,202山岬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项目指挥部已提前规划搭建了工地活动房,活动房在梯形坡面上依山而建,远处眺望,一层层一排排房屋直耸云霄。各参战单位按照项目指挥部的安排,都在紧锣密鼓地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大家急不可待的熟悉施工场地,摆开了参战阵势。</p><p class="ql-block"> 工地的活动房就是我们的住所,也就是工棚,棚内都是简易的木板床。山里的蚊虫较多,一不小心就起红疱。气候也是多变,天热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从工棚到工地要走几百米的下坡盘山公路,每天倒班往返于此。工地就是三个字:脏、累、险。那年我还是十六岁的花季,正向往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因此我告诫自己:无论有多苦多累多危险也要挺得住,要忠于军人的职守,不能辜负家乡父老乡亲们和部队首长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p><p class="ql-block"> 按照项目指挥部划分的责任区,工兵团的技术员拿出施工图纸向各会战单位做了明确的交待,并传达了基地首长关于202工程全线开工的命令!为了明确任务,工兵团的专家向全体参加会战的单位带队领导做了如下说明:</p><p class="ql-block">㈠坑道构造</p><p class="ql-block"> 202坑道隐藏在老铁山东部最顶端的深山老林中,易守难攻,是扼守旅顺港和老铁山水道的最前哨!坑道工事的结构是一进四出的“鱼叉型”,坑道贯穿整座大山,主坑道为“T”字型,从大山背海的一面进入纵向主坑道(简称后口),到达T型交叉路口可左右转弯进入横向主坑道(与阵地平行),再由连接横向主坑道的四个纵向分支道到达临海的四个出口(简称前口),每个出口位置是双管130火炮的炮库和露天发射场,其海拔高度为202米。坑道设计按实战要求在所需位置联接着指挥中心、电报、电话、通风电机室、粮库、水库和弹药库等大大小小几十个房间(见图纸布局尺寸)。</p><p class="ql-block">㈡开挖顺序</p><p class="ql-block"> 临海面山体切壁平场(阵地侧面看是"L"型)→挖掘修建炮库(轨道炮车通向露天阵地)→挖掘坑道(从炮库后面开挖)→挖掘战备工作室及弹药库(在坑道各点位)等。坑道的端面结构为直墙拱顶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等坚固耐久的材料被覆。内部有通风和照明,各道口、出口有特制的密封防护门,可防核、防生化武器袭击。</p><p class="ql-block">㈢全线开工</p><p class="ql-block"> 各单位领到任务后,会战大军从坑道入口和四个出口位置同时掘进开挖。坑道向纵深方向延伸到一定程度后,可挖掘弹药库、工作室等多个房间,由此展开多个施工面。我们连队人员主要集中在主四炮出口处突击开挖。坑道施工对于岸炮兵是全新的技术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我们接到任务后就开始倒班了。</p><p class="ql-block">二、边学边干</p><p class="ql-block"> 铁山炮兵双肩挑,边学边干任务包,</p><p class="ql-block"> 苦累脏险何所惧,勇敢无畏胜券交。</p><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快发挥岸炮团施工主力军的作用,工兵团安排了一批技术骨干到各施工单位,采取跟班指导的方式教学,这一招很管用,倒几个班次下来,我们很快掌握了操作的基本技能。但话说回来,我们班有近一半是老三届的学生兵,接受能力强,脑袋瓜转得快,也让工兵团的技术员省了不少力。坑道施工主要有以下环节:风钻打眼;点火放炮;防爆排险;清碴支撑;装模被覆。苦、累、险充塞了每个环节,让我们经受了各种挑战!苦,培养了我们无私忘我的奉献美德;累,磨厉了我们战无不胜的坚强意志;险,锻炼了我们勇敢无畏的献身精神。</p><p class="ql-block">㈠风钻打孔练硬汉</p><p class="ql-block"> 风钻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打眼工具,是按照冲击破碎原理进行工作的,就操作技能而言不难掌握,但实际运用中由于空间狭窄,眼的位置千变万化,尤其是“掉眼子”,炮眼在人的上方,坑道内空间又狭小,打起来很吃力。</p><p class="ql-block"> 如YT28风钻机(也称凿岩机)自重有30多公斤,钻杆每米标重3公斤,后面连接水、气管也有重量,静态重量加起来也在40公斤左右,启动后具有冲击力的动态重量更大。</p><p class="ql-block"> 四连火力一、二排四个炮班以班为基础设建制,我们火炮三班按序编为施工作业三队,班长管明球为队长。进场后,我们被安排在二个作业面上昼夜不停地施工,二班倒或三班倒交错进行,战士们以工地为家,人和机器连轴转。我们班有四台风钻,主力有以管班长为首的五个老兵,还有周、李、尹、边、张、程六人(其中三人在农场或农村干过农活,体力特别好),剩下的年龄偏小体力差些。每台风钻按三人编制定岗,四台风钻组建了比较固定的四个梯队,其余人员作为替补或干一些杂活。</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防护设备很差,每当坑道内风钻开动后,不但噪声震耳欲聋,而且粉尘横飞刺眼塞鼻。因通风不好空气缺氧,长时间作业感到胸闷气短,有人口液带血是常事,能到坑道外换口新鲜空气算是最好的享受。每次打完风钻出来,战友们全身都被白色的粉尘包裹,只露出两只黑眼睛,活像神话里传说的一群“白毛鬼”。</p><p class="ql-block"> 我有次跑进去,准备帮他们换换手,突然两个“白毛鬼”挡在了我面前,我定睛一看:哦!原来是班长管明球和作业队长李开明在打吊眼子。这俩人,一个马步站桩手握风钻,一个手托钻杆头往上扬,风钻剧烈震动的几百斤重力全部落在他俩身上,而他俩如铁塔一般纹丝不动。此时,只见钻头搅动着粉尘碎碴不停地坠落,我在蒙蒙的灰雾中看到了海军男儿的最美身影!</p><p class="ql-block"> 本来打湿眼能减轻粉尘污染,但没有防护服,全身衣服都浸在泥浆里,风钻震动的泥浆四处飞溅,地上一片泥泞,护目镜也糊上了泥水,什么也看不清了。为了抢进度,顾不上那么多了,战友们自发的改成打干眼,此举也得到了领导们的默许。</p><p class="ql-block"> 笨重的钻机在超强冲击力的作用下,震的我们骨软筋麻,长时间作业,粉尘密度不断地增大,眼、耳、鼻、口聚满了粉尘,悬在头顶上石块在震动中随时可能脱落,安全员密切注视着风钻上方,一旦有险情立马用手拉一下衣服或吹响口哨,风钻手马上撤离,这是因为噪声大怕听不见采取的土办法。大石头坠落小碎石咂头时有发生,战友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危险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p><p class="ql-block"> 施工一段时间,战友们的手脚因长时间浸泡在泥浆里,又由于设备中机油的化学腐蚀,身上已是千疮百孔。每天放工时,大家面面相觑,好像是从泥坑里爬上来的一头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棚。</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在工地上吃了许许多多的苦,但也有苦尽甘来的时候,进度上去了,任务完成了,才是皆大欢喜,什么立功受奖、入党提干,好事一桩接一桩,一切都值了!那个年代的人更在乎荣誉。</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老铁山202炮兵阵地。这是海军首长和五十年前的老战友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董建军看望老连长赵荣,难分难舍。</p> <p class="ql-block">㈡放炮敢闯鬼门关</p><p class="ql-block"> 放炮点导火索及排险是精明人干的活,既要胆大心细,又要眼疾手快。我们的老班长管明球有个“万事通”的雅号,他见多识广且善于学习,过去在老家采石场点过炮,算得上是有爆破经验的老师傅。他第一次为我们示范点炮就点了二十多个爆破点,整个操作堪称完美,无一哑炮!让在场的人打心眼里佩服。我们班有这样一位老哥,大家放心了许多,有他做榜样再加上他苦口婆心的指导,不久班里涌现出了一批会干活的爆破能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工地上耳濡目染,时间长了,对点炮前的操作细节也逐步熟练起来,老兵们讲述了很多舍命排险的故事,对我们触动很大,安全放炮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马虎不得。记得规范操作的顺序是:将导火索一头剪齐插进雷管,轻夹管口固定,操作不当有可能炸管伤人;用螺丝刀在柱形炸药端面钻园孔,带导火索的雷管塞进柱形炸药,导火索弯180度贴着炸药细绳固定,用木棍将其送到炮眼里;用没有雷管的炸药塞满,黄泥封住炮眼;外露的导火索剪成斜口便于点火。</p><p class="ql-block"> 放炮前要计算好爆破点的数量、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导火索的长度,还有点火顺序、几个人点、每个人点多少、撤退路线和隐蔽地点,通常点火后迅速撤离现场五十米外隐蔽。爆炸时要数爆炸的响声:点火数等于炮声数,十分钟进去排险;点火数大于炮声数,即出现了哑炮,半小时后进去处理哑炮和排险。排除哑炮特别危险,防止有延时爆炸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战友们在长方形的露天作业面上打好了15个炮眼并装上了炸药,实施爆破后只听到13响,有两个没炸响的哑炮。开明兄和老兵程立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实情,采取了和哑炮平行打炮眼的方案,引带哑炮自爆,及时地排除了险情,确保了战友们的施工和人生安全。其实这个方案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即风钻震动有可能引爆哑炮。他们自愿承担风险,把安全留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随着坑道向纵深不断掘进,坑道两侧的弹药库、水库、工作室的施工也随之展开,施工的作业面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水库的施工。水库的容积很大,其高度高跨度大,因而风险也大。记得有一次放排炮,上、中、下打了几十个孔,我不想放过这次机会,想练练放炮的胆量和技巧。尽管小时候放过鞭炮,但这个炸山炮响起来,山摇地动,碎石乱飞,稍有不慎会酿成大祸。虽然危险,可是人人都争着去做,部队最讨厌的是胆小鬼,大家都想做敢闯虎穴的杨子荣!因为我是初次上阵,经过大家协商,安排我点5个炮眼,开明是班里的虎将,他点10个炮眼。随着班长一声令下:点火!我的心跳砰砰加速 ,但总算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按秩序分别点燃了5个炮眼。此时几十根导火索全部点燃并冒起了一股股浓烟。班长下令:撤!安全员也拉响了起爆的警报声!我们迅速撤离隐蔽。不一会,只见山崩地裂,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此后经过核对,无一哑炮,并炸出了几十方的石量,此次爆破获得了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㈢排险清渣玩命活</p><p class="ql-block"> 工地上干活的队伍很多,各单位的活干得好不好都摆在明面上,看上去一目了然。鉴于上述情况,连队首长都有压力,害怕拖后腿或影响立功受奖、升迁提拔。我们连队干部大多是清一色不服输的山东大汉,如赵连长、赛副连长,丛排长脾气一个比一个硬,特别是那个争强好胜的丛培杰,遇到偷懒耍滑的新兵蛋子经常用脚踢!山东人直肠子,有点脾气大家都能够理解,而他们自已干起活来总像头牛,所做出的成绩也确实让人佩服。老丛是部队的老模范,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有一次他拿出和毛主席的合影照叫我们欣赏,让在场的人羡慕不已,他得意得咧开嘴打哈哈!我特别同情那些白皮嫩肉的新兵蛋子,累瘫了想歇一会都不行。每次带班的干部总是说:还有一点尾巴活,干完了一起休息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为了赶任务不输兄弟连队,加大了炸药量和炮眼儿的深度,每次爆破炸下来的石头碎渣就有好几十吨。出渣活儿是苦力活,白天晚上三班倒,要连续干上好几天。刚开始几天战友们的双手就磨出了满手血泡,时间长了手心结成了厚厚的茧子,年终时这算是评功论好的奖牌。</p><p class="ql-block"> 石头碎渣采用轨道翻斗车运输,主四炮坑道是内高外低的坡形隧道,轨道从洞口出来后,是左拐大约100度的孤形大弯,并向前延伸100多米直到山崖,轨道伸出山崖悬空5米左右,翻斗车推到此处,可向200多米深的悬崖倾卸碎石。这个轨道车运输方式为快速清渣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每班次可运输十几趟,每趟运输量都在1吨左右,算起来每天可出几十吨碎石渣。</p><p class="ql-block"> 排险清渣也是玩命活儿,要是遇到塌方咂到人那就完了,轻则头破血流,重则伤命。战友们戴在头上的柳藤安全帽不知被咂坏了多少顶,太危险了!坑道房间在爆破清渣后,都是用圆木撑杆支撑的。有一天正当大家干得顺干得欢的时候,没想到工兵连负责的入口通道内的作战部中央指挥仪大厅发生了整体塌方,分化破碎的岩层把几十根撑杆压垮了,幸好是晚饭交接班时间,让工兵连躲过了一劫!</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那么幸运。六月中旬的某天,我干着清渣运渣的活儿,那天随翻斗车进出不知跑了多少趟,在接近中午出最后一车渣的时候,我和管俊明(海军工程学院在我连实习生)站在翻斗车后踏板上,车子在轨道上沿斜坡飞速滑行,此时不幸发生了,一块巨石从洞顶坠落咂在铁轨上,车子和巨石相撞脱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人和车一起咂向炮库的门柱上,固定翻斗的手炳脱落,翻斗倾斜,车斗的一角顶在我的腹部上,随石头的重量迅速下沉,整个身体遭受致命的挤压,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班里的战友们蜂涌着冲上来,七八个人抓住了翻斗的另一边,其余人抬起车斗顶住腹部的一角,把我从阎王爷那儿拉了回来。那个时候我年轻,恢复快,吃了一个星期的病号饭就恢复了,但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再想想死去的李志堂,我这算不了啥。李志堂是当夜班的那天晚上从卸车的驾空轨道上不慎掉下了山崖,摔得粉身碎骨,不幸遇难。连队派2名干部送骨灰和生前遗物到武汉老家,他父母亲悲痛欲绝,也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李志堂生前和我结成了一帮一、一对红,这是部队开展的互助活动。李志堂是一个大老实人,他的牺牲对我打击很大,让我一生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㈣被覆苦累肩上扛</p><p class="ql-block"> 毛洞打好后就开始整体被覆,先扎钢筋笼支好模板,再将混凝土一桶桶或一锹锹倒入模板内用震动器震实。为了保证浇筑的整体性即减少伸缩缝,搅拌机开起来就不能停,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给,直到毛洞某一段整体被覆完为止。在毛洞出口外的广场上,堆放着备好的水泥、沙、石料等,混凝土班还要负责清洗石料中的粘土性物质然后再行三合一搅拌。搅拌好的混凝土由人力手推车班负责运输。有两个混凝土浇筑班负责现场浇筑。由于以上三路人马(搅拌、运输、浇筑)同时开工,考虑到人手不够,连队首长决定组织32小时被覆大会战,要求全体官兵克服疲劳昼夜连轴转,圆满完成毛洞的被覆任务,实现坑道、炮库和露天火炮阵地一体化。</p><p class="ql-block"> 记得被覆会战开始的那天中午,搅拌机开动后,工地顿时沸腾起来!排成长龙的一辆辆手推车在搅拌机的大嘴下装满了混凝土,在运送混凝土的道路上,每个战友用力架起满载的手推车在奔跑,跑慢了车子两头翹,失去了平衡人会摔跤,翻车也是突如其来,车把手经常将人打翻在地。为此,大家吃了不少苦头,有经验的老兵及时为大家示范了平衡的技巧,几个回合下来,战友们都能将满载的混凝土运送到浇筑现场。</p><p class="ql-block"> 工地上从早到晚,几十个俊朗小伙握着手推车首尾相连,就像封闭旋转的环形输送带一样,将混凝土不停地倒在毛洞里的浇筑备料板上。运送混凝土的活,仿佛是马垃松长跑,拼的是体力,拼的是意志!混凝土浇筑班也不敢怠慢,因为混凝土凝固是有时限的,浇筑班的战友在狭小的空间里,不停地添加混凝土,手握震动棒来回捣鼓,就是身子骨累散了架也要坚持下去。工地上的所有人就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不停的运转,没有停歇的时候,直到午夜终于完成了一个施工段,才有了短暂的休息。太累了!我们布满血丝的眼皮子在打架,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倒在地上就睡着了!还在梦乡里呢,就听到丛排长的声音:“起来干活了!快起快起……。”我们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开始了下一轮的被覆……。</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好快,全体战友经过32小时的奋力拼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被覆指标。说来也巧,当天下午2点钟左右,北海舰队旅顺基地司令员孙亮平在工地接见了我们,他的到来使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所有的疲劳苦累烟消云散!当孙司令握住我的手时,顿觉一股暖流流遍我全身!他问我:“你累吗?”我说:“不累!”他说:“好样的!”孙司令的鼓励让我铭记了一辈子!成为我永远向上的动力。</p><p class="ql-block">三、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心底无私境界高,不争回报不弯腰,</p><p class="ql-block"> 职业病险自己扛,无怨无悔功德耀。</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安全教育和管理已经非常完善,人们对于施工危害及应对措施有了深入的研究,如爆破排险作业操作不当的危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风钻、电据、电锤、切割机和空压机等产生的噪音危害;还有潮湿的环境、通风不良和作业空间相对密闭产生的危害。时代进步了,人们对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安全防范意识更强,配套设备更齐全更先进,安全管理进入了更加科学化的轨道。</p><p class="ql-block"> 话说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对安全的理解非常肤浅,不知道什么叫做隐形伤害,由于当时的条件差技术落后,坑道作业环境非常恶劣,特别是粉尘和噪音污染,很多战友患上了耳疾鼻炎,经常流鼻血或痰中带血丝,更为严重的是肺部感染最后演变为尘肺或肺癌。还有过度劳累和潮湿环境引起的风湿或腰锥劳损。如我连已逝的战友:乔新发、李金栋、夏道德、魏光年、石日金、赵啟银等都在早年国防施工中留下了基础病,乔新发就是肺癌去世的。</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安全教育很简单,最大的安全是不死人。六十年代的设备非常简陋,防范工具很有限,都是战士拿命拼!其他什么风湿病,由粉尘引起的鼻炎、呼吸道疾病和肺部感染,由噪声引起的听力减退,由劳累过度引起的腰椎劳损都不算什么!当年我们正值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明明知道上述危害,但仍然是我行我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响亮的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p class="ql-block">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因202国防施工会战,有的战友患上了肺炎、咽炎、鼻炎和腰肌劳损,也有的因呼吸道疾病演变成癌症的,还有的战友因患尘肺病英年早逝的。他们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有的战友还为此献出了生命,但想到我们是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吃苦、受累、流血、牺牲算不了什么!报国之志为中华,建设国防保万家。我们为此生的付出无怨无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