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诗琳回乡探亲说开去

关东石头

<h3>今年7月份,由于疫情相隔四年的小女儿带着外孙女赵诗琳回来探亲了,女婿由于公司忙,没能一起回来。<br><br>四年未见,本来心里有千言万语,但一旦见了面,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br><br>就这样,没及细聊,就忙着陪她们去看要看的东西。在游玩和参观过程中,间或聊上几句,加上互相观察,对眼前这个小精灵算是有个初步的了解。<br><br></h3> <h3>赵诗琳是生在香港、长在香港的。记得2012年12月圣诞节刚过,她就诞生了。 那一年按照中国的纪元是龙年。因此,我们都习惯叫她小龙女。又因为马上这龙年就要过去了,所以,我们又叫她“小龙尾巴”。<br><br>在讨论她的名字时,她爸说:“我就一个愿望,她的名字里要有一个‘诗’字”。说是一个字,实际上是两个字“赵诗”,这是不容置疑的了。<br><br>叫“赵诗”,按照香港的习惯显然是字数少了一点。顺着她爸的思路叫“赵诗王”,显然又不太谦虚。谁知道这孩子长大会不会“造诗”啊?何论“诗王”哉?大家苦思冥想半天,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我忽然想起泰国有个公主叫“诗琳通”。对啊,赵诗琳,这不是挺好的名字吗?三个字中既有她爸喜欢的诗字,又有他爷家的姓氏赵字,也有她妈的姓氏王字,而且琳琅满目的琳字又有那么好的含义。我把这些想法一说,大家一直通过。<br><br>就这样,疫情之前,我们基本上每年都能见一次。或是她们回来,或是我们去香港。眼见着诗琳一年年长大。<br><br>为了诗琳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关爱充分,诗琳的妈妈在已经做到马士基公司物流的高级经理情况下,做出了职业上的巨大牺牲和人生中的伟大奉献。诗琳也不负妈妈和亲人的厚望,成长的非常全面、健康、美丽、可爱。<br><br>爸爸妈妈给了她最幸福的童年,最良好的学校。我们每次相聚,都能看到 、听到她的所有进步和优秀的成绩。<br><br>记得2017年的春节前,我和老伴儿去香港过年。那时,她们已经搬到了将军澳这边自己的房子(此前,她们在香港的君汇里、帝柏湾租房子住)。看到诗琳上学后又长高了,学习也很好,回来后家里还有个小院子,她在里面可以尽情地游戏,我俩很开心。<br><br>谁知道没过两天,新冠疫情就发作起来。香港超市的东西被人们抢购一空,形势十分严峻。我俩担心自己在这里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就急于返回。在机票十分难定的情况下,女婿搞到了两张经由上海浦东返回桃仙机场的机票。<br><br>就这样,我们和诗琳一别就是四年。这次相聚,我们发现诗琳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比四年前稳重了 不少,全然没有港娃的娇骄之气,但笑起来依然是那么爽朗、可爱。她们老师说她的笑是“沧海一笑”。我想起电影《笑傲江湖》中的主题歌,品味诗琳的笑声,觉得她们老师说的还真有那么一点对头。<br><br>由于诗琳的假期很短,只能在家住十来天。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让孩子看更多的项目。因此,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根本就没来得及详细地聊一聊。但从一起参观游览的过程中,从简单的只言片语的对话中,从她日常的起居生活中,她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br></h3> <h3>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从料理自己的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到洗漱、打扮、编小辫,到乘车、就餐等,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很少需要别人帮助<br>;<br><br>自觉的学习精神。不管前一天参观游览有多累,第二天清晨,可定是自己的学习时间。写东西、看东西,都很专注、投入。高兴时会自己开心大笑;<br><br>英语学习成绩优异。据她妈妈说,在学校,她的英语水平高于英国的学生。在欧洲参观浏览时,她都能用英语为大家讲述景点的故事。这次回来,她姥姥要她写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她用流利的英语,顺利完成。经她妈妈翻译过来,我们发现她的作文水平远远高于同龄孩子;<br><br>对大自然、动植物和生命特别感兴趣。喜欢逛早晨的农贸市场、夜市、烧烤店,热爱生活和人间烟火。对爬山、踏青、采野菜、摘野果的兴趣,远远高于对博物馆、科技馆、皇陵、故宫等人文景观(对后者也不是不感兴趣,只是不如多大自然的兴趣热烈);<br><br>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主见,懂得自己的要求。在外出旅行的时候情绪高昂。在来的时候,航班因气象原因备降长春,时间很晚了不能休息。她的情绪一直很稳定,懂得配合妈妈,应对情况变化。在北陵游船上坚持和我划船,体验劳作的乐趣。到姥姥和大姨家也都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洗浴时坚持自理,绝不让他人进入洗浴间。<br><br></h3> <h3>总之,诗琳给我的印象很深,很好。但也有一些去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了解急需加油。<br><br>姥姥让她写作文,习惯于英语写作;姥爷问她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她说学习只学希腊史、罗马史:姥爷问她对炎帝、黄帝的了解,她说学习只讲英格鲁、撒克逊……<br><br>姥爷以为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这些国际学校的课程设计问题。但家庭应该在阅读方面加以引导。不管在哪里,也不管将来考什么大学、从事什么工作,咱们的骨子里、血液中都是中国基因。如果我们只知希腊罗马历史而不知中国自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的祖先,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现在,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研究中国,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对自己的祖宗一无所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解?<br><br>我的这些想法和孩子说了。她们都接受。三女儿说她们回港后,“恶补”传统文化。好在孩子本身对传统文化还真是挺喜欢。她们最近看了《封神演义》,诗琳很感兴趣。其实,要真的看懂《封神演义》,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儒、道、释。那里边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都是这些不同门派的宗教领袖。<br><br>还有啊,赵诗琳,要懂诗才行啊。要懂诗,至少要读《诗经》,读《离骚》,读《唐诗》,读《宋词》,读《元曲》,读明代的戏剧《牡丹亭》、《西厢记》,读明清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读鲁迅、郭沫若、曹禺……<br><br>此外,还要读一些中国历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br><br>作为赵诗琳,在钢琴演奏、话剧演出的基础上,是不是也要懂一点中国的琴棋书画啊?<br><br>诗琳当雅。要雅,就离不开读书,离不开上述的修炼。<br><br>当然,姥爷的想法可能太旧。说出诗琳印象,只供参考。<br><br>这话,今天是说给诗琳的。其实,对在美国学习的三个孙儿,也都适用。<br><br><br><br><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