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个路痴,当年定亲都走错路的那种,但却热衷于看地图、做攻略、旅游,我曾经苦苦思索过原因,后来的结论是这应该是初中地理老师罚我把长江流域图和黄河流域图画了三十遍的后遗症,于是就释然了,这世间诸事果然皆有因果,我敬爱的初中地理老师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小小惩罚,却让一个农村的愣头青小子,埋下了对祖国大好河山充满向往的种子。看地图,做攻略真的是一件很让人沉迷的事情,随着地图的放大,知道了那么多从未听过的城市,乡镇乃至村庄,然后去百度,会发现即使最默默无名的一个地方,也会让人产生津津乐道的冲动,这种惊喜,只有看国足比赛时输给那些闻所未闻的国家从而感慨世界之大能与之相提并论。一寸寸寻找,一点点标记,然后长途跋涉去体验,把每一个向往的地方变成去过的地方,真的是一个奇妙而享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PS:我的初中母校是所乡村初中,我的地理老师是一名代课老师,毕业后两年我的母校被撤销了,而我的地理老师回去做了一个农民,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农民,但我肯定他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DAY 1</p><p class="ql-block"> 对开封的最初认知,来自于小学二年级暑假从小哥的炕上偷拿的三侠五义,这本书开启了我后面波澜壮阔的疯狂阅读武侠小说的人生历程,以至于在初中以前我就几乎读完了金古梁温,不得不说,在我的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那时候我的地理知识,还仅限于以我们村为中心周围的五里地,所以对于五鼠闹东京这样的桥段,那是相当震撼的,只是不解日本的东京咋离着开封好像不是太远呢?</p><p class="ql-block">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讲,传奇和演义对他们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历史,就如我,开封嘛,不过是宋徽宗私会了李师师,包青天怒铡了陈世美,锦毛鼠盗三宝戏耍御猫,天波府杨家将满门忠烈。</p><p class="ql-block"> 所以出发前对开封充满憧憬,毕竟八朝古都,曾是“天下繁华之冠”,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历史如此厚重的一座城市,即使她并不很大,也应该气度不凡。</p><p class="ql-block"> 到开封,经安远门入城,从高速一路狂飙下来差点被限速二十闪了腰,这个速度太不好拿捏了,我觉得下来推着走也许更好一些,一辆鲁F不客气的超越了我们,也给了我们勇气。住的地方不错,古色古香的一片院落,全是招牌各不相同的酒店,临御河而建,隔壁就是清明上河园。</p><p class="ql-block"> 听了酒店前台美女的建议,晚上去了大宋武侠城,在河南的开封,建一所以山东梁山一百单八将为主题的景点,真心有点自豪。大人六十孩子半价的票价很是慷慨,因为号称可以看所有的演出,节目并不敷衍,有些也很精彩,但是天气太热了,即使是晚上也很热,尤其是我的肩上还扛着一个六十多斤但是身高只能允许看见成人大腿的小朋友,在密密麻麻的人海里浮沉挣扎,根本没有半点享受节目的心情了,我只能时时做深呼吸并告诉自己一定要顶住,在心里暗骂神兽并发誓再也不来了。但是孩子们很开心,这就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对这个一把巨刀横亘在路上的设计极不理解,想咋滴?</p> <p class="ql-block">DAY 2</p><p class="ql-block"> 今天去开封府拜谒了包公曾经工作的地方,在这个中国曾经的最高司法机关,太祖至徽宗一百四十六年间竟然先后有一百八十三位府尹,我那被小说和演义冲击的千疮百孔的历史知识终于又可以填上其中的一个小窟窿,让我感到很欣慰,不得不说,赵匡胤驾驭文武群臣着实是有手段的。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历任府尹大名均镌刻在上面,其中不乏书本中大名鼎鼎耳熟能详的人物,然而包拯的名字被抹掉了,碑上有个不深不浅的指痕,是千百年来的百姓处出于崇敬之情抚摸他的名字,日积月累,竟然抹掉了。当然这块石碑只是复制品,真品藏于开封博物馆,而博物馆周一闭馆,真是莫大的遗憾了。</p><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府衙的最后,欣赏了铡美案,在一个说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然而处死犯人却还要分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六九等的年代,包青天如此,也是不易,当得起青天之名。</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之后去了大相国寺,我其实只对鲁智深看守的菜园子感兴趣,然而并没有,当然也不会有欧阳春落发出家的痕迹。原本以为天下寺庙大同小异,但是我偏偏在这看见了众多无聊的刷手机的僧人,看来他们入世颇深,当然也许佛法高深,自在心中一片天也未可知,所谓佛无相,以众生相为其相,是不是就是这个景。</p> <p class="ql-block">他家的锅贴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目的地是清明上河园,就在酒店隔壁,午睡后溜达着就去了,真的不错,就是人太多了。待到晚上欣赏了东京梦华的水上大型演出,以宋词贯穿始终,气势恢宏,美轮美奂,七十分钟表尽大宋兴衰,真的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叹为观止。两天以来的乏累和不爽,在今晚一扫而空,单单就是这场演出,来趟开封也值得。只是节目开始之前,有个现场书法作品竞拍的活动,儿子竟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激动,不停举手,搞的我很紧张,最终还是如他所愿抢到一副,得亏不贵。</p> <p class="ql-block">DAY 3</p><p class="ql-block"> 幸亏在西安的行程只安排了一个晚上,打开车门扑面而来的热浪那真是激情又热烈,下车缺少勇气,缩回去又显得对这座城市不够尊重。迎面过去三个黑人小妹和三个黑人小哥,突然想起来非洲小黑哥在中国被晒黑的段子,不知道这几位有没有同样的烦恼。在酒店龟缩到傍晚六点半才下楼,依然很热,但至少能出门了,我们的计划是到大雁塔广场那里欣赏亚洲第一的喷泉,然后再到大唐不夜城逛逛,然而现场的人山人海直接把我们劝退了,只是远远的在角落里偷窥了一下,遗憾是有的,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么远自驾过来,不是为了遭罪,这人流量胜过去年在千户苗寨,那个时候至少还能找到可以坐着的地方,网红的力量太可怕了。我在喷泉边上大声的看着:看喷泉到青岛西海岸城市阳台啊,时间长,场次多,比这个漂亮。大家像看怪物一样看我。</p><p class="ql-block"> 我们往回走的时候穿过了几条巷子,幽深狭长,万籁俱寂,几个店家在门口轻摇着扇子,也不招揽你,悠闲自得,其实像西安这样的城市,或者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应该慢下来,仔细品味内在的东西,然而大部分人都来去匆匆,自然是奔着最热闹的地方去了。</p><p class="ql-block"> 长安三万里,下次再约吧。</p> <p class="ql-block">DAY 4</p><p class="ql-block"> 从出发到现在,已经一千四百多公里,路上六台在同一位置贴着红色中国地图的车一字排开狂飙,拉风程度满级。孩子们会时不时在对讲机里唱歌,背诗,我们会讨论一些地理、历史、典故,一路欢歌笑语,所以即使长途跋涉,但其实也没有那么累。</p><p class="ql-block"> 今天大部分路上的时间,都是在秦岭的大山间穿越,是真的穿越,因为隧道太多了,而且距离长,今天从导航里志玲姐姐温柔的声音里知道了一个词叫隧道群,隧道连着隧道,根本记不清经过了多少个。除了隧道,还有连绵的高架桥,让人不由的感叹我们国家基建的强大,如果没有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大山里的人想走出去,或者山外的人想走进来,无疑会十分的困难,这种切身的体验,是跟从抖音视频或者微信视频里看到这些路和桥那种旁观者角度得到的感受是大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桃花坪停车区遇见一个将上初中的小姑娘,正在努力的学习,她守着一个小小的摊子,穿着环卫的衣服,旁人讲,她还要一个人负责这几百平米停车区的卫生,我们由衷的赞赏她,她害羞的把帽子使劲压低了。这么一个懂事而努力的孩子,祝愿她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今天落脚的地方是麦积山景区内的一个农家院,路上点好了菜,中午到了坐下就开吃,休息了一会去膜拜了麦积山石窟,回来喝酒打扑克,晚饭时间小朋友们给我们表演他们自己编排的节目,简直不要太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山里的蚊虫实在太多了,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让我的认知上了一个新高度。</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以上百度)。</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形如麦垛,因此得名。欣赏石窟需要沿栈道而上,不是很高,栈道的设计也比较合理,对体力的要求不高,但是这种悬空栈道,对于有些恐高的人来说,真的是巨大的考验。山体石壁上有很多方形圆形大小不一的孔洞,据偷听到的别人家的导游讲,这是修建石窟留下的桩孔,先依山壁搭好木架,然后自上往下修建石窟,修好一层石窟便拆掉一层架子,那种没有任何工业设备的年代,建设难度可想而知。赤壁摩崖,石窟泥塑,颜色虽已斑驳,甚至风化损坏,但法相依旧庄严。上有栈道凌空,下有香火缭绕,蓝天白云衬托,层峦叠嶂掩映,作为众佛居所,颇有几分仙气。但大部分的石窟怕游客损坏,都被装着细密铁丝网的门窗锁着,透过铁丝网去看,很朦胧,很有看不清历史真像的感觉,观赏感很差,估计这些佛像们也不会想到,沐风栉雨千百年,终于住进了有门有窗的房子里,房价如此高昂的年代,他们应该也心满意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