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一位老人神色严峻,他的耳畔又回响着70年前的连天枪炮声,眼前又浮现出那生死瞬间,舍命卫国的一幕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位老人就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老兵,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张锁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要我说说抗美援朝中的那些事,已经过去70年了,一时半会,还真不知先从哪里说起。好吧,就从我为什么去当兵说起吧。我叫张锁龙,今年89岁,1952年11月我响应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1953年2月12号上午我穿上军装,26天后就开赴朝鲜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朝鲜的141天里,我经历了生死考验。那些天,我头顶敌机轰炸,躲避枪林弹雨,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朝鲜战场上著名的铁路317公里处的“反绞杀线”,就是我们铁道兵二师负责反轰炸抢修的路段,敌机白天炸,我们晚上修;敌机白天晚上不间断地炸,我们就敌炸我修、随炸随修,还创造了许多简便、易行、快速的抢修方法,如弹坑里打桩、立排架或用木笼、钢丝笼填片石作桥墩,用钢轨扣梁,大大提高抢修速度,使军用物资、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前沿阵地。在这141天里,我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没有一天安宁,随时准备作战抢修。但是,看着列车呼啸而过,我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这条铁路线也被誉为“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锁龙的爱人吴毓美医生是常州二院的一名主任医师,1971年10月毅行援东非,拼搏绽芳华,作为一名白衣天使,为中国人民与非洲兄弟搭建友谊的桥梁。弹指一挥间已经50多年过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忘怀的回忆,而对于曾经的援非医疗队队员的吴医生来说,一枚枚奖状、徽章;一张张相片和一页页手稿、家书,都成了她最珍贵的记忆珍珠和最高奖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和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时,我与两位老人一起追忆那段如火如荼激情燃烧的岁月,并为他们拍照留念,也是我对最可爱的人致敬的特殊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愿他们晚霞红满天,归来仍少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