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生于1929年,8岁的时候失去双亲成了孤儿,从此便背井离乡,在地主家做长工,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父亲才回到自己的村庄,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盖起了2间草房,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深深地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国这个大家,便没有自己的小家”这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因此父亲把对党的感恩之情,化作了工作的动力,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带领群众大搞农业生产,不久便担任了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以至后来的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村主任),直到退休。担任民兵连长时阶级斗争的形势还非常严峻,父亲带领民兵站岗放哨,刻苦训练,大搞国防教育,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每年的征兵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地超额完成,使村里的年轻人参军报国的行动蔚然成风,据统计村里当过兵的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10%以上。1970年,哥哥18岁,成了家里的劳动力,父母的帮手,却到了征兵的季节,父亲动员哥哥当兵入伍,乡亲们劝父亲说:其他孩子都还小,如今靠工分吃饭,如果送孩子当兵去,家里的困难可是不小啊!父亲嘿嘿一笑说:解放前,我这个家不存在了十几年,现在我好几个孩子也算是大家庭了,还是让他们多为国家做点贡献吧,再说了,保家卫国也是青年人的义务。就这样,父亲把哥哥送到了遥远的新疆,来到了核武器试验场。</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不仅忙村里的工作还要干农活,那时除了书信,没有其它通讯方式,一封信要两个月时间,父亲日夜思念,种下痨病,后经治疗才有些好转。但父亲从未后悔让哥哥当兵,而且还教育哥哥安心服役,就这样,哥哥在新疆工作了六年,中间就休过一次探亲假。1984年秋季,此时中越“两山”作战正直激烈,但在哥哥的影响和父亲的支持下,我也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临行时,父亲站在村头高高的岭上,目送我远去,我感觉到身后伫立在秋风中父亲那慈祥和欣慰的目光,感受到了父亲每一次牵挂的心跳。父亲虽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自豪和骄傲。第二年秋天,我当兵已经近一年时间了,家里正值秋收,繁重的农活只有父亲一人干,一天中午饭后要继续下地干活了,可怎么也不见父亲了,最后,找到另一处宅院,发现父亲正坐在我当兵前睡过的床上掉眼泪。 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回家休假时母亲告诉我的,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父亲流眼泪。我知道父亲的眼泪不会轻易的流,那眼泪是对远方孩儿的牵挂和思念...... 但父亲依然在每封信里都要求我在部队努力学习,安心服役,保家卫国才是最光荣的职业。在父亲的支持下,我把父亲的嘱托化作强军习武的动力,安心边疆、安心本职,在部队工作了14年,1998年10月才转业回到家乡。1999年12月,大侄子又要参军入伍了,这时的父亲已经70岁了,从不喝酒的父亲高兴地喝了两小杯酒,激动地说:“这是我给国家送的第三个兵啊!” 2013年8月,大侄子还未转业,小侄子考取了空军工程大学,父亲要送走第四个兵,此时84岁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时常有些糊涂,当我贴近他的耳朵大声告诉他孙子要穿军装上军校时,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缓缓地伸出了四个手指头…… 2014年农历2月12日,父亲过了他85周岁的生日后,病情加重,但他总是喜欢眼睛盯着挂在床头墙上哥哥和我及侄子们着军装的照片,每当看到照片父亲便会有满脸的微笑…… 父亲临终前,两个侄子特意穿上帅气的军装,给他们的爷爷敬了庄严和神圣的军礼,父亲只是嘴唇不停地颤动,带着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眷恋,带着对子孙无限的期望,慢慢地闭上了慈爱的双眼。</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不忘来时路,心系国防,热爱军队就是爱国爱家,父亲的国防情怀就是家国情怀,是对党对国家的大爱,多少岁月可以轻描淡写,但父亲的国防情怀让我永远铭刻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作者姓名:安利</p><p class="ql-block">单位职业:新泰市小协镇</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151638607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