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西湖名园---罗苑

隐居西湖

<h5>罗苑全景</h5>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而杭州最负盛名的就是西湖。西湖以跨越千年的文化底蕴、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一段段、一个个脍炙人口、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每年吸引了近2000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杭州全市森林面积为1635.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7%。全市的私人园林艺术水平居全国前茅。时至今日,在西湖周边,保存完好私家园林建筑有: <p class="ql-block">  刘‬庄‬原‬名‬水‬竹‬居‬,占地面积500多亩,是‬晚‬清‬广‬东‬香山县‬富‬豪‬刘‬学‬询‬耗资十余万银两 ,于1905年所‬建‬的私人别墅。 刘庄三面临湖、一面靠山,风水极佳。因环境优美、建筑精致、陈设典雅及人文丰富,而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p> <h5>刘庄 191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庄 1920年代新新旅馆发行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庄 1920年代杭州宝记兴号发行 黑白</span></p> 汪庄原名青白山庄,也称“今蜷还琴楼”,是著名徽商、上海汪裕泰茶号老板汪惕予(字自新、别号蜷翁)建于1927年的别业,故称汪庄。汪庄以建筑瑰丽别致,声名鹊起于西子湖畔各庄园之中,成为钱塘风流胜地,一时风光无限。 <h5>汪庄全景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h5> <h5>汪庄 1920年代杭州宝记兴号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  郭‬庄‬原‬是‬清代杭州商‬人‬宋‬端‬甫‬1907年修‬建‬,命‬名“端‬友‬别‬墅‬”。后几易其主,1936年产‬权‬转‬到‬闽‬人‬郭‬士‬林‬名‬下‬,改‬名‬为‬“汾阳别‬墅‬”,俗称“郭‬庄‬”。郭庄面临西湖,背靠西山,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是杭州现存唯一最具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私家园林。</p> <h5>郭庄 1910年代上海福和烟行发行 黑白 编号 48</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郭庄 1910年代上海福和烟行发行 彩色 编号4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郭庄 1920年代杭州宝记兴号发行 黑白</span></p> 蒋庄原名“小万柳堂”,位于西湖边花港观鱼公园内,为“园中之园”;原是无锡金石收藏家廉惠卿建于1901年的别墅。清宣统年间小万柳堂转售给南京富商、书画收藏家蒋国榜, ‬易名“兰陔别墅”。因别墅的主人姓蒋,杭州人遂称它为“蒋庄”。蒋庄与苏堤之间,有一雕栏虹桥一架相通。庄园内,亭台楼阁隐现于竹木花草之间,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尽得西湖风流。 <h5>小万柳堂 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彩色 编号45</h5> <h5>蒋庄 1920年代杭州宝记兴号发行 黑白</h5> 蒋国榜曾是国学大师马一浮的学生。1950年,应弟子蒋国榜之请,马一浮先生移居蒋庄,在这里著书立说,渡过他的晩年。1990年蒋庄作为马一浮纪念馆对外开放。 <h5>蒋庄 1920年代上海道德书局印制 黑白</h5> 以上“四大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湖名园,其中,刘庄、汪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被重新建设,现为“国宾馆”;而郭庄、蒋庄则因保存完好,现已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要说的是,在一百多年前,在平湖秋月旁,曾经有过一座叫罗苑的临湖花园别墅。“重楼叠阁,玲珑水次,消夏最宜”。它东西长一百多米,南北宽二十多米,有如一艘狭长的画舫停泊在西湖边,十分壮观。虽然占地面积仅5—6亩,但其豪华程度,应不在“四大名园”之下。这座百年名园从建成到拆除仅存在40年,历经沧桑,现在知道的人已不多了,几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罗苑历史照片 (图片源自网络) 今天,我们只有从平湖秋月景区部分遗留建筑、老照片和老明信片里,当年曾经的住户及后代的回忆中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以及那些传奇故事…… <b>一、建于平湖秋月旁的百年名园</b> 罗苑毗临“平湖秋月”,是西湖文化景观中题名景观--“西湖十景”之一。以秋夜赏月为胜,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面临外湖。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直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巡视西湖,题书“平湖秋月”匾额,并立碑筑亭、建御书楼于今址方始定型。 <h5>康熙题写的平湖秋月碑文</h5>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题写诗文,刻于御碑背面。民国以来多次修整,至今保留了清代钦定西湖十景的“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格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00年代法国邮刺版 彩色</span></p> 平湖秋月亭台楼阁环水而筑,高阁凌波,平台宽广,曲桥蜿蜒,颇具临湖水院的园林意趣。"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也"。故秋夜纵目远眺,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水月相融,恍若置身于琼楼玉宇间。虽然平湖秋月景区的实际面积在西湖十景是最小的,但它的展示面积确是最大的。 <h5>1900年代法国万国邮联版明信片 黑白 系列套片</h5> 清末民初,罗苑兴建前,国内外出版商发行的平湖秋月的老明信片。 <h5>1900年代法国万国邮联版明信片 彩色 系列套片</h5> <h5>1900年代日本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span></p> <h5>1900年代上海别发洋行发行 黑白</h5> <h5>191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 黑白</h5> <h5>1910年代日本发行 黑白</h5> <h5>1910年代上海福和烟行发行 彩色 编号32</h5> <p class="ql-block">御碑亭 1910年代日本发行 黑白</p> <b>二、罗苑的主人</b> 罗苑的主人叫欧司爱. 哈同。是一位在上海白手起家的英籍犹太商人。早年来上海滩“冒险”,发迹后广置房地产,他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哈同从刚来“十里洋场”的小混混,摇身成为“地产大亨”、远东第一富豪,并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p class="ql-block">哈同与妻子罗迦陵 (图片源自网络)</p> 杭州历来是上海有钱人家的后花园。之前,哈同在南京路静安寺边的繁华地段建了上海最豪华的宅园,称之为“哈同花园”,亦称“爱俪宫”。1917年春,哈同携中国妻子罗迦陵来杭州游玩,相中了平湖秋月旁的一块空地,于是贿赂当地官员,拿到了一张不足一百平米的公共地产地契。之后他以此为基础,先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巧取豪夺周边的地盘。哈同不惜花费30万两银子,在西湖边再建一座“哈同花园”,即是想显示自己的实力,独享“平湖秋月”美景。 更重要的是,用此作为礼物,送给爱妻罗迦陵。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杭州人更喜欢称之为“罗苑”,一是名出有据,二是为了避免混同于上海的“哈同花园”。 罗苑位置图 <h5>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 黑白</h5> <h5>1920年代杭州活佛照相馆 黑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年代杭州佛国照相馆 黑白</span></p> <h5>民国书刊插页</h5> 不过好景不长,这座豪宅建成后,不仅隔断了通往孤山上革命烈士徐锡麟墓的道路,还在湖里打下暗桩,禁止别人游船赏景,官司不断,触犯了众怒。很快这里就被社会舆论所淹没,多家报纸与数位社会知名人士以“外国人不得在西湖置产”为由,要求政府收回罗苑。一时满城风雨,舆论哗然,哈同夫妇得知后,就不敢再来罗苑居住。 <p class="ql-block">  1927年,民国政府终以:一、哈同、罗迦陵均为英国国籍,以罗友良(罗迦陵的亲属)之名购置土地,实为冒名顶替,有违中国之法规;二、罗苑建设过程中有巧取豪夺、强迫民意之嫌;三、罗苑的建造,私扩地盘,其中向湖面扩建三米,沿马路扩建一米,将罗苑收归国有。</p> 1927年6月,民国政府将罗苑划拨给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一年之后改称为国立浙江大学)以为学校教学。 <b>三、“一银元租罗苑”</b> 192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后,为实现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决定办一所国立艺术大学,并选址杭州西湖孤山。因当时罗苑刚被政府没收拨归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正闲置待用。蔡元培和时任国立艺术院院长林风眠,向校长蒋梦麟商借罗苑为国立艺术院校舍。为了支持艺术教育,蒋梦麟不仅答应将罗苑租给国立艺术院作校舍,还仅象征性地收取一块银元作为年租,成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绍兴蔡元培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1928年杭州宝记兴号发行的《国立艺术院》明信片 黑白</p> 1928年3月16日,学校在西子湖畔正式开课。由此,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诞生。此后95年,中国美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中国美术学院。 <h5>1928年国立艺术院教职员工合影 (图片源自网络)</h5> (图片源自网络) 罗苑是犹太籍富商哈同的私家花园,却成就了民国时期国立艺术院(杭州艺专)的辉煌十年,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同样声名显赫的中国画大师:黄宾虹、关良、黄君璧、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与浙江大学一样,离开杭州,踏上了漫漫西迁办学之路。 今天山路平湖秋月对面,杭州美术馆前,矗立着国立艺术院的石碑和蔡元培与林凤眠铜雕,告诉人们百年前罗苑曾经的辉煌。 <h5>国立艺术院石碑</h5> <h5>蔡元培(右)与林凤眠(左) 作者韦天瑜(美国)</h5> 4、浙江大学时期的罗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浙大准备复员东归,因本部大学路校园已破败不堪,竺可桢决定收回罗苑,并向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发函交涉此事。之后,这里先后成为浙江大学师范学院的育人之地和浙大教职员的宿舍。 <h5>1945--1952罗苑住户分配示意图 资科来源《西湖名园罗苑》一书</h5> 1945年浙大收回罗苑后,已有少数从浙大龙泉分校回杭的教职员工入住罗苑。1947年下半年,师范学院从罗苑搬回大学路校园。自此,罗苑全部成为浙大教职员工宿舍。当年入住的有30多户,多数是教授,包括多位名师:孟宪承、陈立、郑晓沧、俞子夷、夏承焘、陆维钊等,在结束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教师们终能住进临湖景观房,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稳定且安逸的日子。<br> <p class="ql-block">  作为百年前的临湖花园别墅,改作浙大教职员工宿舍后,其外观与室内装饰究竟是什么模样?是今天的人们很想知道的。前者,我们通过近百年前发行的不同角度拍摄的老照片、老明信片,分解开来,从局部到整体,基本看到其全貌和壮观。后者,则需要当年的住户及他们的后代通过回忆,亲身的体验,给出答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堤通往罗苑的道路 二十年代杭州月溪照相店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罗苑的西大门及七米高的围墙 图片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东面紧贴平湖秋月的四面厅建筑,在罗苑租借合同中称“亭楼”(遗址即现在的月波亭)</p> <h5>二十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h5>二十年代杭州活佛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二十年代杭州新新旅馆发行 黑白 <p class="ql-block">八角楼原名萬淑延祥楼</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代相片版 黑白</p> <h5>三十年代相片版 棕色</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湖天一碧楼原名傍山忱湖馆</p> <h5>二十年代相片版 棕色</h5> <h5>八角楼至湖天一碧楼之间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h5> <p class="ql-block">西南面西水阁</p> <h5>二十年代杭州活佛照相馆 黑白(片名哈同花园误写为冷洞花园)</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十年代华中铁道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十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h5>西水阁与戚继光纪念塔相望 二十年代相片版 棕色</h5> <p class="ql-block">罗苑西侧</p> <h5>二十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p class="ql-block">通过四面厅、八角楼、湖天一碧楼、西水阁四组建筑,中西合壁,不同风格,错落有致,使整个建筑犹如一艘狭长的画舫停泊在西湖边,豪华而壮观。</p> 2018年曾经的浙江大学罗苑宿舍住户及后代建立了“罗苑情思”微信群,商定写一本有关罗苑的书,由周黔生、洪希平、徐正、刘雅华、陈亦平,徐正荣六位同志编辑。2022年1月《西湖名园罗苑》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为本书提供文稿的人数近30人,大多数是浙大教职员工的下一代以及部分浙江图书馆职工的后代。该书除了介绍罗苑的历史外,大量文章讲述在罗苑的童年记忆和度过的美好时光。罗苑7米高围墙中部的石库大门、八角楼、四面厅、西水阁,这点点滴滴的回忆,帮助我们对罗苑的印象逐步清晰起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堤通住罗苑的道路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堤通住罗苑的道路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堤通住罗苑的道路 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h5>罗苑西侧 二十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店发行 黑白(片名哈同花园误写为吟同花园)</h5> <p class="ql-block">罗苑西侧 二十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发行 黑白 (无格)</p> <h5>罗苑西侧 二十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发行 黑白</h5> <h5>罗苑西侧 二十年代相片版 棕色</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罗苑兴建前,清行宫牌坊 (1927年改中山公园牌坊) 1900年代法国万国邮联版 彩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罗苑往西,是中山公园牌坊 1920年代杭州留芳照相馆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年代意大利帕尔玛教会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年代相片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20年代顾影照相馆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湖公园(中山公园)前 右边远处是罗苑 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湖图书馆 中间远处为罗苑 杭州英华照相馆卌式片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湖跑冰,远处为罗苑 1930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 黑白</span></p> <h5>从平湖秋月望八角楼 1920年代相片版 棕色</h5> <h5>从平湖秋月望八角楼 民国老照片</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平湖秋月 1920年代杭州明星社 黑白</span></p> <h5>西湖名园罗苑一书插画,作者汪彤</h5> <p class="ql-block">罗苑原住户在平湖秋月重聚 (拍摄于2019年11月16日)</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 箫 枫、姜颂颐、黄慧熙、胡鸿海、徐正荣、陈 亦平</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 何南屏、王亚伊、姜颂期、王正伊、刘雅华、张 务菊、罗 苑、周黔生、裘立群、褚启祥、杜小 英、洪希平 三排左起: 徐 正、龚雅谦、陈亦明、林 宪、陆昭怀</p> <b>五、还湖于民</b> 1956年,杭州市政府决定拆除罗苑外高耸的围墙,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一碧楼和四面厅,一同组成了今天的平湖秋月景点。后又调整了庭园建筑,增植红枫、紫薇、丹桂等花木,掇叠湖石假山,从而使景区游览面积增至十余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湖天一碧”楼</span></p> 如今,“湖天一碧”楼作为当年罗苑仅存的遗迹,修缮后被辟为西泠书画院的院址,供书画高手在此切磋交流。 参考书籍:<div>1、《上海旧事之哈同夫妇》夏伯铭 2008年上海远东出版社 </div><div>2、《西湖名园罗苑》 主编周黔生 2022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div><div><br></div><div> 2023年7月30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