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碧波 一次邂逅

梦梦

<p class="ql-block">  涛光粼碎细风柔,草海滇池人簇游。</p> <p class="ql-block">  三面环山,一面朝水的昆明地貌,会让昆明市民觉得滇池是个尤物。西山在晨雾的掩映下,翠玉可滴,总有怀抱琵琶半遮面之感。</p> <p class="ql-block">  在滇池,处处可以拍“大片”。</p> <p class="ql-block">  手眼相通,直击主题。我们小队显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找到扎染,蜡染的地方。这不,徒步来到这个位于滇池东北方的“云南民族博物馆”。拍照打卡是必备动作。</p> <p class="ql-block">  听讲解,记重点,看实物,玩科技是本次博物馆参观的主线。重点是在这个“回廊式”建筑里找到“蜡染”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  在一番寻觅之后,“蜡染”没找到,找到了“扎染”。扎染是中华国粹之一,源于秦汉,有两千年悠久历史。它是独具匠心的;它是带有神秘面纱的;它是融植物之精华、展民族之风采的。</p> <p class="ql-block">  苗族人民一纸素签,染尽岁月无痕,道尽世态炎凉,绘展百味人生。这么好的技艺,怎能不体验一把过过瘾呢?上天总会眷顾执着的人,总会偏袒努力的人。昨天还为体验发愁的想“哭”,今天却为偶然相遇而“泣”,此时的我有种转角遇到爱之感。</p> <p class="ql-block">  没错,就是云南民族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黄滢丹的出现。项目组发的红袍引起了她的注意,向我询问相关情况后,主动邀请孩子们到她办公室体验扎染。她也是个人爱好使然,自己养了一缸纯植物扎染染料,可以免费提供给孩子们体验一把。</p> <p class="ql-block">  黄主任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扎染,并讲解简要的操作步骤。创意图案,就需学生们自己发挥啦。碍于没有制花印的工具,学生的扎头皮筋都用上了,一片树叶,一个果子都没被放过,七七八八一顿扎紧裹实后,迫不及待的扔进染缸浸泡。在浸染十五分钟左右时间里,咱就访谈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植物染料是啥?养染料怎么个养法?染料要吃啥?蓝色的染料里有多少种植物?这种染料植物可以有其他植物替代品吗?每天怎么照看这些染料?喝酒吃糖是我们喝的酒吗?糖是白砂糖吗?每天喝酸奶吗?染料为什么有点臭臭的“怪”味?为什么会起泡沫?PH值要怎么测?安徽有可以替代昆明植物的染料吗?叫啥名?哇哇哇,十万个为什么等着黄老师解答呢。</p> <p class="ql-block">  磨刀不误砍柴工。“起锅…”染的差不多了,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冲洗,晾晒,看看做成啥样了?刘筱颖说有拆盲盒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新鲜出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以简单的扎染初体验结束今天研学第二天的行程。什么?你说不怎么样?别急嘛,今天只是牛刀小试,后天才是大展身手呢。</p> <p class="ql-block">  行了,黄主任下班了,我们成了博物馆最后一波“下班的”。常规动作,合影留念环节,为今天的偶遇喜笑颜开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