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院的记忆(四)

蓝天白云

<p class="ql-block">  文/ 郑 云霞 </p><p class="ql-block"> 想起过去的日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那时候的生活真是艰难,但也是苦中有乐,乐中有难。不是说哪一家生活的苦,家家日子都不容易。那时的小孩穷怕了,总盼着过年。俗话说,牛驴巴秋天,小孩盼过年。过年可以吃香喷喷的白面馍,吃朝思梦想的饺子,穿一年才做一身的新衣服,过年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真心高兴!提到郑家院过年,又是一番热闹景象。进了腊月二十开始,家家就着手蒸馍,打扫卫生(那时叫扫刮),买年货。按传统习俗,腊月二十三前蒸馍。蒸馍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过年蒸的是泡麦面馍,小麦要经过泡水发芽亮干等过程,然后在石磨上磨面。工序复杂,但蒸出来的馍甘甜,麦香味浓。我的记忆里,干这些活以母亲为主,父亲技术指导。姊妹们能干的不能干的,也是撸起袖在旁帮忙。第一天晚上把酵母调好,面发上,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动手干活了。母亲把面分成一团一团,我们揉,揉光滑后,大人做成枣花或点心。看的多了,我们大一点的几个索性也自己做。从早上开始,一直干到晚上八点,蒸馍这项艰巨任务,才在一家人疲惫不堪中结束。当大家累的东倒西歪歇息时,我最乐意去数数,看看一天的收获。对数字不敏感的我,每次都没有数准。实际就是200来个馍,可想我的数学有多悲催。馍蒸好凉上一夜,第二天放到大缸里,用干净的布盖上几层,主要怕风吹裂了。等到大年初一献了老爷,才可吃用。</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三祭灶后,灶爷上天言好事了。院子里各家抽这个空闲,开始打扫卫生。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后天南屋…也许院子里两三家撞一天了,这没关系,反正是各扫各的。扫除前先把东西搬到院,床上铺的盖的,亮在楼杆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存放米面的缸缸钵钵,放在院子花池旁,还有些小东碎西,为省劲,直接塞进衣柜里。扫除从房梁开始,墙壁窗户门框床下,平时够不着探不到的死角,乘着过年扫刮,一点点慢慢的细细扫干净。一年沉积的灰尘,扬起来把人呛的气都喘不过来。我家从姐姐开始,就像接力赛一样,几个大点的姐妹都担当过扫刮的重任。扫是力气活,扫完糊窗户纸可就要讲些技术了。过去都是小空窗户。腊月天,天寒地冻,扫除时开窗敞门,手冻的僵硬不听使换,加上小北风呼呼吹,没有三二年糊窗纸的功夫,半天你连一张纸也糊不好。我们姐妹几个,经过父亲严格训导,手把手示范,也算将就过关。扫除过后,置办年货,做些小吃,过年就进入了倒计时。郑家院过年时,年年烧棉柴。按照老者说法,烧棉柴意味着年年红火。郑家院过年烧棉柴都是三叔一手包揽。</p><p class="ql-block">三叔是小屋爷爷奶奶的三儿子,比我长一岁。因为是同龄人,住房又相邻,我家住正北大堂房,他们家住东北耳房,院子里的人俗称小屋。说起来郑家院数他们家住房困难。那个年代,爷爷奶奶已有一个儿子和俩个姑娘成家另住,还有俩个儿子和俩个姑娘未成家,全家六口人,住两间小屋,房子里一个石炕,一个木板单人床,我无法想象,他们晚上怎么睡觉。每到冬季,我似乎才有时间玩耍。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和东屋住的平姐端着饭到三叔家,一边吃饭一边打扑克牌,当时玩推火车或者绝牌,每次仨人总是玩到快要上学时才匆匆结束,然后撒腿儿往学校跑。晚上吃过饭的时候,我习惯去三叔家遛一圈。我很纳闷,他们家五六口人,可大部分时间,只有三叔一个人在家,偶尔小屋爷爷在,也是中午喝多了,躺在床上打着鼾声呼呼大睡。三叔喜欢音乐,那时十多岁,笛子吹的很动听,他家方桌上,时常放一本歌曲本,当时流行的歌,那个歌本里都有。我到他家玩的时候,时不时抓住他的笛子也吹两声。吹的时间长了,像巜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航手》,这些当时流行的歌曲我也会吹了。三叔很有音乐天赋,平时人们唱的歌,他听一遍,拿起笛子就吹下来了。初中毕业后,他回村参加了劳动,但在音乐方面,他通过自学发展很好,虽说没有成什么大器,但在村里的音乐队里,他也是高手。村里搞什么大型活动,周边村庄婚丧大事,请他们乐队去吹吹拉拉,也能赚些零花钱。</p><p class="ql-block">三十晚上,三叔在院子花池边,先把棉柴架起来。绵柴实际是柏树圪枝和桑树干两部分组成,桑树干劈成两尺多长两三公方厚,搭成小山状,上面用柏圪枝盖上,下面放一大把豆杆枝。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开始陆陆续续放鞭炮。嗵!嗵!嗵!三声雷炮响过,跟着就是噼哩啪啦的鞭声。大人们举着鞭绕院子中心转一圈,到自家门前的台阶上,将剩余的鞭扔向高空,示意着鞭炮是驱邪的神气,鞭炮是喜庆的乐章。新的一年喜气洋洋,诸事顺畅。</p><p class="ql-block">三叔在鞭炮未响之前,就着手干活了。他在自家火炉里夹几块火炭,把火炭放在搭好的柴垛下面。先把豆杆枝燃着,慢慢将火烧旺,当火焰窜起来时,柏圪枝借着火势,火苗“腾”的一下子升的很高,同时还伴随着噼啪辟啪的响声。凑热闹的小孩们围着燃烧正旺的柴火,尽情的跳跃。院子里的大人忙着干自己的事情,献老爷,放鞭炮。有的小孩还在院子里拣未炸响的炮仗,拣到有捻的拿香头点燃重新放,没有捻的一扳两截,用香头一燃放驱驱。过了一阵,各家端着白面馍,在已烧成木炭的棉柴上烤馍,烤出的馍金黄松软,既有馍香味,又有柏圪枝燃烧后散发的烟熏味。手捧白面馍馍,我这个小馋猫,口水已不知往肚里咽下多少次了。身上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嘴里嚼着香喷喷的白面馍,心里好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有个风俗,一天不拿笤帚扫地,不干杂七杂八的活儿。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母亲对我说,大年初一头一天,拿笤帚扫地不吉利,把新年聚集的财扫走了。说到干活嘛,母亲又说,大年初一干活,意味着一年四季你都不停的要干活,劳碌的命。那时候还小,一心只想摆脱苦难的日子,母亲的话虽将信将疑,但内心企盼好日子来临,驱使我信服遵从。所以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大小都很忙乎,我们要把第二天该干的活全都干完。厨房煤洞里调好的煤,能用三五天,添火的炭砸成适当的小块拣上一大筐,火炉坑里的灰掏干净,屋子的地是用方砖铺的,临睡之前把它细细扫干净。做饺子的萝卜丝用水焯出来,把饺子馅剁好…</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中午,郑家院上空,飘浮着一年难得的肉香味,家家都包饺子了。说是肉饺子,其实就是萝卜馅里有点肉星儿。我家包饺子是强项,姐姐妹妹齐动手。小不点们擀面皮,几个大的动手包,母亲负责煮饺子,另指定一个拨蒜皮捣蒜。人多手艺杂,包出的饺子千奇百怪。姐妹们还风趣地说,包的样子不好看,没有啥,吃到肚子里效果都一样。爸爸对厨房生活是很讲究的,他不时指点示范。全家人围着锅台,有说有笑,非常开心。饺子是边包边煮,头锅头碗属于爸爸。妈妈事先把包的饱满,模样周正的饺子拣出来,先给爸爸煮上。爸爸吃过饺子后,小不点在一旁已经等得口水直流,接着从小妹开始,包饺子的姐妹随后。煮熟的饺子胖乎乎的,晶莹剔透,看着都让我嘴馋,我急切的咬了一口,那味道顿时在嘴里化开美味极了。母亲在所有人都吃过后,看着我们吃饱后愉悦的情景,才坐下来慢慢细嚼。</p><p class="ql-block">过年有喜也有忧。说到过年,勾起我难以忘却的一件事。我十三岁那一年过大年,家里实在没钱买年货,临近过年前几天,没有其它办法,父亲只能把家养的一头猪宰了,部分肉卖给了左邻右舍,还剩些许没卖完。晚上,父亲把我叫到身边说,这是两块肉,我称过了,每块3斤,你明天拿到城里去把它卖了,每块3元。父亲的话就是命令,我从来不敢违抗,但心里很不情愿。大家可知道,那个时代并不像现在,一街两行都是做生意的,人们习以为常。当时是什么情况呢,谁要是把自己家舍不得吃的鸡蛋,拿到集市换个零花钱,也有人给你扣个投机倒把的大帽子。何况我一个小姑娘家,正值花季少年,提着肉在大街上吆喝,我真是抹不开这个脸。想归想,第二天一早,我还是进城了,躲在当时城关公社门前剧院的台阶旁,头上围着围巾只露了一双眼,蹲在那把头埋在怀里,生怕遇见熟人和同学。快到中午时,一位大叔走过来问我,小姑娘,你这肉怎么卖?我怯怯地回答,三元钱一块。他又问我这一块有多少斤,我喃喃回答:3斤。不知是他不相信,还是想跟我讨价还价,他把肉拿在别人的称上称了一下,当时我也看到,溜溜的3斤。大叔说,小姑娘你看不足3斤,我给你2元5角行吗?第一次做买卖,父亲吩咐我每块3元,少了5角,我不敢答应那人。一直熬到傍晚,虽也有仨俩人走过来问问,但没有一个诚心买家。我只能把两块肉原封不动提回了家。吃过晚饭,我把白天的事跟父亲说了一遍,父亲说,咱家的肉已经放两天了,许多水份蒸发了,才使得份量不足。出去做买卖要灵活,少个三五毛卖了就算了。第二天,我又提着两块肉进城,还是在昨天那个地蹲着,临近中午,那个大叔又走了过来,一见面他就说,小姑娘,你这肉已经不新鲜了,2元一块我拿走吧?我不知哪来的胆子,也许是父亲的开导,或许是不想再熬下去。我说,5元两块肉一起拿走。他说,我一家过年买6斤肉太多了吧。正说着,一直在我身旁站着的一位阿姨说话了,我也要一块。然后转身对着那位大叔说,咱俩买了吧,每人2元5角。大叔还想说什么,只听阿姨说,不要再砍价了,咱们就当帮小姑娘了,让她早点回家过年。我朝着他俩笑了笑,以表谢意,然后长长出了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人只有在穷的时候,落魄的时候,无助的时候才能看清楚人性。往往打动你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阿姨的善举,我很感激。但这件事也深深挫伤了我的自尊心。贫穷不仅是生活拮据,可怕的是使人失去自信,导致内心极度自卑。而艰难困苦的磨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本该是无忧无虑,时不时抱着父母撒撒娇,偶尔发发小脾气。但时代的不幸和家境的困顿,抹去了我体验宠和娇的滋味。反而在生活中平添了几多苦闷和忧愁。无奈的挣扎,磨砺了强大的抗压力。人就是这样,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努力。我不甘心永远被贫穷捆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走出艰难困境,谋求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