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5岁的刘奶奶于6月20日因“脑梗塞”在我市某医院住院治疗,23日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左右,伴咽痛,轻微咳嗽、咳少许白色粘液样痰,给予“蒲地蓝”等对症治疗,仍反复发热,咳嗽逐渐加重,26日出现喘息、胸闷、气短,转入CCU病房,27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给予“面罩吸氧、阿兹夫定、抗感染、祛痰、雾化吸入”等治疗,病情无改善。诊断为1.脓毒血症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型)3.重症肺炎4.急性呼吸衰竭5.急性心力衰竭,6.2型糖尿病,医院告知患者家属治疗希望渺茫,建议回家或尽早转院。</p> <p class="ql-block"> 怎么办?怎么办?患者及家属心急如焚,7月12日家属先后联系了我市的几家医院,均因患者年龄大、病情重,未得到救治。经过多方打听,辗转联系上了袁春主任,通过电话沟通,得知袁春主任对重症感染的救治经验丰富,家属立即决定转入我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精心治疗及护理</span></p><p class="ql-block"> 刘奶奶入院时持续高热,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仅维持在89%左右,左侧鼻腔留置胃肠营养管,留置尿管,入院后,袁春主任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患者不仅感染重,还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加之患者基础疾病多,袁春主任带领团队,集思广益,组织科室进行了多次病例讨论,考虑患者病情危重,感染复杂,所有治疗方案都得权衡利弊,如履薄冰,多次调整、完善,追求精益求精。黄本卿护士长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多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她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指导用药等,营养科张晓香主任为刘奶奶制定营养食谱,并多次来科室督导落实。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在住院治疗第7天,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白细胞从17.98×109/L降至7.86×109/L,BNP从24200pg/ml降至2589pg/ml,血小板也显著下降,刘奶奶留置的胃肠管、导尿管及面罩先后拔除,现在刘奶奶可以自主进食及大小便,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重获新生</span></p><p class="ql-block"> 住院治疗15天的时间里,袁春主任、刘新德主任、黄本卿护士长带领感染科医护团队每日早晚查房,积极查阅各种资料,制定严密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在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悉心治疗,精心照护,细心关怀,心理疏导下,刘奶奶的病情逐渐恢复。7月26日是刘奶奶出院的日子,对于她来说,又是一次生命的重生。</p> <p class="ql-block"> 当医护人员用爱、责任为患者付出的时候,同样也会收获患者的认可,感染科始终以患者和家属的满意为目标,用科学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先进的护理理念,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温度化的医疗服务,我们相信,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将成为照亮患者的那一道光,让患者重获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