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上一篇文章里,介绍了茶膏的历史和由来,在这篇文章里,我将着重说一说茶膏的工艺演变。</p><p class="ql-block"> 在说茶膏的工艺演变之前,我再给大家强调一点,茶膏的制作是一种工艺,所有的茶都可以制作茶膏,但是,从清朝开始,只采用云南产的普洱茶作为茶膏的制作原料,我们称之为普洱茶膏,简称茶膏。</p><p class="ql-block"> 所以,什么是茶膏呢?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摘自《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一、茶膏生产工艺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中国对茶的专著中,首次出现“膏”始于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但是这仅仅是出现一个字,距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茶膏还十分遥远。直到南唐时期才真正出现茶膏“金缕耐重儿”,到宋朝又出现了“玉蝉膏”,而后续随着制茶工艺在明代被限制,民间土法茶膏和皇家普洱茶膏直到清代才出现。如果把我们今天传承下来的茶膏制作工艺忽略年代因素做一个横向对比,大致会分为三类:</p><p class="ql-block"> 1、民间土法熬制工艺</p><p class="ql-block"> 民间土法熬制工艺是流传在云南民间的茶膏制作工艺,主要用于制作普洱茶膏。由于民间技术力量有限,这一工艺实际上非常粗糙和简陋。土法熬制工艺主要是采用高温煮沸,令茶叶中的各种成分溶解到茶汤中,然后再以高温煮沸的方式蒸发茶汤中的多于水分,最后得到茶膏。由于整个制作工程几乎都是在高温下进行,无论茶汤提取还是收膏过程,其温度都超过100℃,对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造成的破坏都是毁灭性的。正因如此,土法熬制的茶膏都不可能有效的保留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闻起来没有茶香,味道自然也就较差。而我们知道,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色,这就是其中的活性成分在缓慢的转化茶叶成分,土法熬制破坏了活性物质,转化也就随之停止,所得到的茶膏无论如何陈化,也不会有陈化现象的发生,味道只会越放越差。</p><p class="ql-block"> 2、宋代无加热常温工艺</p><p class="ql-block"> 宋朝茶膏工艺在茶膏制作历史上是一次极大的进步,其工艺流程中通过数次清洗,再用清水浸泡榨压,利用小榨、大榨、翻榨等多道工序取出茶汤,最终再还原为稠状物质,即茶膏。这一工艺过程在步骤上已经非常繁复,每一道工序也可以说是极尽细致,所得到的茶膏在纯净度和活性物质的保留上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该种工艺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有效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活性酶,但是由于整个过程中提取茶汤和收膏等主要工艺都处于日常温度下,而我们知道各类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析出有各自不同的温度临界点,所以这一温度下茶叶中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析出非常有限,导致了这一工艺制作的茶膏在茶香味上仍不理想。这一时期的宋朝皇室,追求工艺上的至高至极,无计可施的制茶工匠和监管官员迫于无奈将一些香料添加到茶膏中掺假,让茶膏具有区别性的不同口味。</p><p class="ql-block"> 3、清代宫廷加热提取工艺</p><p class="ql-block"> 清代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制作上脱胎于古代唐宋的工艺,同时又有较大不同。最初进贡到清代皇室的茶膏是采用土法熬制工艺的民间茶膏。但随着茶膏受到清朝皇室的青睐和重视,清朝宫廷在研究古代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茶膏加工工艺。发展这一工艺的清代制茶工匠显然研究了茶膏的整个历史,了解民间土法的危害,也清楚宋代茶膏的制假历史,所以极为重视有效的保留茶叶的原汁原味。清代工艺的最大特色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采取了适度加热的方式,相传以花梨木作为炭火,保证茶膏制作过程中的温度。与其他两种工艺制作的茶膏不同,清代皇家普洱茶膏在气味上能够保留茶香,并且和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放置时间越长,越具有厚滑的口感。这都归结于其制作过程中通过适度的加热,有效的溶解出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保持了普洱茶叶的原始特性。</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看出三种工艺的区别,土法熬制无香无味,不可久放;宋代工艺异香有味,还有制假嫌疑;唯有清代宫廷工艺真正实现了茶膏有香有味,适合长期保存。孰优孰劣一眼分明,所以说清代宫廷工艺是封建社会茶膏制作的顶峰绝不为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详解清宫御制普洱茶膏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因为现代的茶膏工艺多来自于清朝的制作工艺,所以在这里要着重说一说清朝的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 1、制作工艺的严谨与考究</p><p class="ql-block">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考查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分破坏严重,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他们借鉴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精华,形成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大体归纳,有如下几个环节:①轻蒸、解块、淋洗。将云南上贡来的顶级团茶和饼茶进行蒸湿,然后解块,再进行淋洗,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及杂物;② 釆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方法,对茶叶进行发酵,促使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与分解;③ 小榨去水、大榨出膏。采用压榨技术,先将水分挤出不用,然后再全力将茶叶内存的茶汁压出,并反复压榨,收汁:④ 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层析出;其分层不同,品级也不同;⑤ 收膏、压模。将分层析出的茶汁经低温干燥,获得稠密度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后成形,但绝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块,放入高档瓷瓶中。这种工艺的好处是;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这种工艺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它有点近似我们今天最先进的生物工程——低温状态下的萃取工艺。这在当时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及提取设备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p><p class="ql-block"> 2、身份超然的茶膏</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沿着贡品的这条线一路走来。几乎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这就使它从一诞生到后来的发展,极少被世人所了解。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的出产量极少造成,平民百姓极难得到;二是封建社会的皇权意识,既皇室使用的物品绝不允许在民间流通,显示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等级观念。就如清朝皇帝使用的瓷器,一旦打碎了,也在宫墙内掩埋,就连碎片也不允许流入宫外。同样,普洱茶膏的制作也成了对外保密的品种,特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以后,除了宫廷御茶房,没有发现第二个生产普洱茶膏的地方。在清朝,能够得到它的唯一途径,是皇帝每年拿出极少部分赏赐身边有功大臣。而那些得到赏赐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饮用,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只是在自己和家人偶感身体不适时,才拿出来饮用,以达到驱病和强身之功效。这种作法实际上已经超出普洱茶膏本身的价值,赋予更多的等级色彩,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因此,如果说传统的贡茶在向朝廷进献后,而使其茶品在民间流通时具有“贵族身份”的话,那么,普洱茶膏则属于贡茶中的贡茶,享有“超贵族身份”,非一般贵族及王公大臣所得,更是普通百姓难得一见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3、差异化及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对普洱茶膏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体。其实,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直接点出了普洱茶膏的两款产品,一个是黑膏,一个是绿膏(呈墨绿色)。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产品,而是由“黑珍珠”、“玉龙胜雪”、“红运当头”等若干个品种组成。且每款产品的品质与外观差异极大。如“黑珍珠”是膏体本身排列出有规则的蜂窝状,且每一个蜂窝眼都极为光滑,反光性极强,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射出一个个亮点,犹如镶嵌的珍珠整齐排列。它是我们已知的香气最足,口感、汤色最佳的茶膏。“ 玉龙胜雪”又称普洱茶石乳,是受宋代名茶“龙园胜雪”启发,因云南有玉龙雪山,加上此品膏体外观显出重度白霜,似雪覆青石。故名“玉龙胜雪。”此品为原云南思茅地区(现为普洱市)所产普洱茶原料制膏所得,其转化率为15%左右,汤色呈宝石红,厚重感极强,是内含天然药物最为丰富的保健佳品,其品饮药用价值极高。“红运当头”又称上投茶,其膏体极轻,可悬浮在水上端。它在冲泡中与其它茶膏不同,其它茶膏都是先放茶膏,后冲水,但“红运当头”则是先倒水,后放茶膏,使茶膏飘浮在水面上,茶膏的红颜色由上向下呈雾状弥漫,极具观赏性。普洱茶绿膏(也称普洱绿膏)代表产品为“易武春晓”。易武是指采用易武地区的茶叶;春晓是指春茶。此品表面呈墨绿色,但冲泡后,汤色黄中带绿,滑感极强,没有苦涩味。当然,清代普洱茶膏还有十几种,这里不一一赘述。</p> <p class="ql-block"> 三、现代茶膏的工艺</p><p class="ql-block"> 在前文中我说过,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应该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御茶膏的破译与复原。同时,科研部门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成功地从云南临沧地区的晒青毛料中分离了普洱茶后发酵所独有的菌群,采用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初步实现了普通级普洱茶膏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科研部门又成功分离了原云南思茅地区(现为普洱市)普洱茶独有的菌种,自此,标志现代普洱茶膏工作的基本完成,也预示着现代普洱茶膏开始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 普洱茶膏在问世之前,经过一系列严格、复杂的工艺才能从普洱原叶中萃取精华凝炼成膏,变成更高级的固态“速溶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普洱茶膏从原叶中的萃取率为5%-15%,这就意味着每100g的普洱原叶,只能萃取5g-15g的茶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自从1973年以来普洱茶界有了熟茶,所以在现代的茶膏研制过程中,自然形成了</span>生茶膏与熟茶膏。普洱茶膏有生熟之分,追根溯源,只因茶膏在普洱茶原叶,前期制作工艺上就已有分别。</p><p class="ql-block"> 1、生茶膏</p><p class="ql-block"> 生茶膏采用新鲜的普洱茶原叶,经过采摘、杀青等流程后制成普洱生茶毛料,毛料经过筛选分出等级后,再用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茶膏留香工艺等专利技术,剔除原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萃取精华形成生茶膏。</p><p class="ql-block"> 2、熟茶膏</p><p class="ql-block"> 舒茶膏采用新鲜的普洱原叶经过采摘、杀青等流程后,进行渥堆发酵成普洱熟茶,通过筛选将普洱茶熟茶分出等级,再用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茶膏留香工艺等专利技术,剔除原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萃取精华形成熟茶膏。</p><p class="ql-block"> 3、生茶膏与熟茶膏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普洱生茶膏由于自然陈化的制作工艺,其内在的活性成分转换过程缓慢,至少需陈放数年才能达到原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的状态,形成深褐色膏块,橘黄色晶体,汤色浅或明黄剔透,入口味柔香蕴、微涩味、回甘生津;具有清热去火、提神醒脑、疏通血管、消食解腻等功效,并可以长期储存。</p><p class="ql-block"> 普洱熟茶膏由于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加快普洱原叶的发酵过程,使得普洱熟茶膏内含的茶红素、茶褐素、茶多糖、茶多酚、儿茶素、复合维生素、黄酮类等物质转换加快,具有极强的保健作用。最后形成灰黑色膏块、灰黑色晶体,汤色红浓透亮,入口醇厚丝滑、陈香纯正,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养胃护胃暖胃、防止动脉硬化、降血压、抗衰老、降血糖、解酒护肝等功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