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沾化区第三实验小学暑期托管——国画课堂

房全祥

<p class="ql-block"> 【猜谜语】</p><p class="ql-block"> 黑眼圈,黑耳朵,</p><p class="ql-block"> 黑色绒衣白背心,</p><p class="ql-block"> 胖胖乎乎真可爱,</p><p class="ql-block"> 叫猫叫熊都不对。</p><p class="ql-block"> 猜对了吗?</p> <p class="ql-block"> 第十期 大熊猫</p> <p class="ql-block">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哺乳动物门、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p><p class="ql-block">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p><p class="ql-block">大熊猫是世界野生生物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代表之一。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p><p class="ql-block">2023年中国有2286只大熊猫,野生的大熊猫1864只。中国官方2023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国第四次野生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比第三次调查增长16.8%,其中四川省1387只,占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p> <p class="ql-block">要拯救一个物种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护其所在群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物种内部遗传的多样性。今天,在保护大熊猫的我们必须固守的最后一块阵地,就是保全那些充满野性的自由生活的种群。</p><p class="ql-block">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从祖先开始,历经小种大熊猫、巴氏大熊猫,最后发展到现今的现生大熊猫,它曾勇敢地面朝大海,翻山越岭;它曾告别了剑齿虎、剑齿象,最终伴随着人类一路走到了今天,成了生物进化史上最著名的动物“活化石”之一。</p><p class="ql-block">如今,大熊猫不仅仅是分布在中国的珍稀动物,也是当今濒危物种保护的代表之一。大熊猫早已与中国的文明和文化融为一体,是中国的“国宝”。</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许多动物专家,将保护大熊猫的议题放在了紧要的位置上。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投身荒野几十年、追寻大熊猫踪迹的研究人员。大熊猫生活的地方常常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它们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踪迹,因此,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有着极大的困难。</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来说,大熊猫具有生态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对于投身大熊猫保护的人们来说,大熊猫能否继续繁衍,这个种群是否可以不断壮大,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为此,他们有人付出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还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依然还有人不遗余力地去荒野中追寻大熊猫。</p><p class="ql-block">到今天,人们对大熊猫的认知程度是前所未有的。1999年到2003年,中国完成了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当时成年大熊猫的数量为1596只。到了2015年2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11年到2014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了1864只,相比于前3次调查,大熊猫数量正在以合理的种群结构稳定增长。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大熊猫仍然面临总体种群太少、人类干扰、栖息地破碎化、疾病和天敌等多方面的威胁。在继续加强针对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研究的同时,迁地保护自然就成为就地保护的一种必要补充手段。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难题,目前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经达到600余只,种群遗传多样性不断提高。同时,放归大熊猫的念想很早就在迁地保护工作者心中扎下了根。动物是属于大自然的,自由地生活在山林里的大熊猫才是真正的大熊猫。从2003年开始,中国开始了大熊猫的“野化放归”计划。截至目前,9只人工繁育大熊猫被放归自然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和大熊猫同住一条河,同饮一江水,所以保护大熊猫,不仅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也保护了人类自己。在中国的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壮观、最为珍贵的野生动物群落。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动物在这一片栖息地繁衍后代,生生不息,也让这一片土地充满蓬勃生机。从野外追踪到栖息地的保护监测,从迁地保护到野化放归,我们从认知大熊猫,到繁育大熊猫,最终要让其在一片完整、连续和更为广阔的家域永续繁衍。2021年,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就是大熊猫保护的呈现终极形式。大熊猫国家公园将见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贡献。</p>

大熊猫

保护

种群

野生

栖息地

中国

放归

物种

圈养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