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隔篱莲影 </p><p class="ql-block">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情节:抢劫者准备再做最后一件案子,成事后,带着钱财,远走高飞,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p><p class="ql-block"> 其实,远走高飞,并非只是抢劫者的心愿,常人又何尝不是心向往之?试想,逃离庸常生活之琐碎、乏味、艰辛、烦忧,去到没有熟人,没有记忆,没有烦恼和痛苦的远方,将是何等逍遥快意。</p> <p class="ql-block"> 可惜,一心想远走高飞者往往不得遂愿。抢劫者总是在最后一件案子即将得手之时被俘获,以致远走高飞的梦想终究不得实现。 </p><p class="ql-block"> 但是,常人的远走高飞之梦却从未停止。在遭遇挫折之时,在烦忧频袭之日,总觉眼前的生活诸多不如意。于是,那对于远走高飞的向往,便一次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似乎在那未知的远方,总有一处可以逃避俗世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 可是,那远方又在何方?电影总多着墨于前期抢劫作案的过程,刻意营造剧情紧张刺激的气氛,结局却从无例外,劫匪的作案手段再高明,技法再精湛,也难逃被抓被囚之“厄运”。不然,如何诠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之道德主题?也无法满足观众恶人恶报的良好愿望。但我常常心存疑惑,凡事总有例外,警察难道就没有一次失手? 以至于抓捕失败, 让劫匪最终梦想成真? 可惜, 逃犯的生活不是编导关心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不妨假设,有这样一位“幸运者”, 一次又一次躲过了警察的追捕,终于死里逃生,实现了远走高飞的梦想。那么他会远走到哪里? 高飞去何方?是阳光潋滟的海边小镇?还是神秘莫测的荒漠深林?我猜想,劫匪历尽艰险,为的总是一劳永逸地享受富足的生活。那么即使一时逃到那荒漠深林,也只能是他暂避风头的权宜之地,不会成为他理想的久居之所。那么他还得再次远走高飞。假设他终于到达了他理想的某个风景旖旎的小岛,在哪里过上了心仪的生活。那么久而久之,当地岛民们会不会对这样一位挥霍无度,日日饮乐的外来者心生怀疑。乃至,终有一天,他实在忍受不了不断的盘查和质疑,在诚惶诚恐之下不得不再度远走高飞。</p> <p class="ql-block"> 常人虽然没有逃犯那诸多顾忌,但那远走高飞的梦想便也始终只是梦中所想,而迟迟不能实现。如果真有一位勇者或智者,毅然决然放弃眼前的名利地位,倒也不必像逃犯一般到处东躲西藏,而可以正当光明地一径到达他理想之所在,过上他久已向往之生活。那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会不会对眼前的一切又心生厌倦,而再次打起远走高飞的主意? </p><p class="ql-block"> 看来,远走高飞并非能一次完成,去何方也并不重要。远方总会变为近处,高飞之后还得落回地面。 可见,重要的其实不是身处远方,而是心灵对于远方的恒久向往。</p> <p class="ql-block">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放弃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放弃当下身处之地,而去追寻那一处似有实无的桃花源?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放逐,需要那一场又一场的精神逃逸。 所以,我很欣赏一位智者的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样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如果条件允许,就多去旅行。旅行便是一次模拟的远走高飞,而且不必有任何顾虑,也无需太多准备。订好行程,拉起旅行箱,便可上路。不仅可以暂别烦忧,改善心情,还可以领略异国异乡之美景美食、风土人情。而当你眼界大开之时,方知世界是如此博大,自身却如此渺小。这时回过头来远观自己的生活,才发觉之前那点烦忧是多么微不足道。</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不能去旅行,那么不妨读书。在工作家务之余的闲暇里,或倚坐窗前,或歪在沙发里,捧一卷心爱的书目,身虽未远走,心灵却已高飞。而当心灵站在高处时,就不会再计较眼前的利害得失,烦扰自然就消隐于无形。况且,还省却了钱财耗费,避免了舟车劳顿,比旅行更经济、更便利。此等便宜事,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可见,我们一心向往的远走高飞之梦想并非遥不可及,而只要你愿意,几乎天天都可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22日 写于上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