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七点半左右,来到深渡镇。</p> <p class="ql-block">深渡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东部,初成于唐,兴盛于宋,历史悠久,为历朝郡县之重镇。</p><p class="ql-block">深渡镇交通便利,拥有黄山市内最大的水陆码头,素有九省通衢、安徽南大门之称,是“黄山—千岛湖—杭州”黄金旅游线上的最为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之一。</p> <p class="ql-block">深渡码头,历来就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要道,徽人同外界的交流沟通,主要就是依靠这条水路,当地土特产等物资顺江东下浙西,而江浙一带的日用品和商人所赚则沿江回流,新安江自古就是徽人的生命线,史上浓墨重彩的徽商之旅,就是由此开启的。</p><p class="ql-block">深渡古镇也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壮大的,1960年千岛湖建成后,深渡老街大部分因被淹没水下而拆除,今日所见仅余其里街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出老街至深渡港,沿江而上开骑画廊。</p><p class="ql-block">我们昨天乘坐的客轮每天往来深渡与千岛湖之间,以前,轮渡是沿江两岸居民最方便的出行方式,今天,它又成为众多旅行爱好者和驴友另辟蹊径的旅行线路。</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自深渡镇起,沿新安江而上,至歙县渔梁古镇结束,全长约百里,景区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结合著称。两岸生态环境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立体生态格局,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穿行而过。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故名为新安江山水画廊。</p><p class="ql-block">2008年,山水画廊风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沿江遍植枇杷</p> <p class="ql-block">两岸青山隐隐,白墙黛瓦,江边蒹葭苍苍,波纹粼粼。</p> <p class="ql-block">三潭是指以三个江水深潭取名的村庄,分别是瀹潭、漳潭和绵潭。三潭至深渡段,是画廊景区最精华部分,两岸依坡就势的枇杷林,与绵延错落的徽派古村落,构成一幅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三潭枇杷素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一江新安水、万重枇杷山”之美誉。2001年歙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2015年三潭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可惜的是7月份已过收获季节,“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的盛况不再,稍嫌遗憾。</p> <p class="ql-block">三潭之一绵潭</p><p class="ql-block">绵潭村,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1年,绵潭村荣获“中国幸福村”称号。</p> <p class="ql-block">绵潭,也是渔民演绎九姓捕鱼民俗技艺之地</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年间,绵潭人汪添宁任职锦衣卫时,被封为明威大汉将军,钦赐莽玉,明主恩荣建四脚牌楼,为“锦衣坊”。</p> <p class="ql-block">汪子汪瓒,抗倭有功,封明威将军,任锦衣卫指挥使,钦赐莽衣玉带,荣归故里时,族人迎将军登岸,称“武镇南粤”,此埠始称“将军埠”。</p> <p class="ql-block">牌坊后面,绵潭剧院</p><p class="ql-block">绵潭乡村小剧院是典型的徽派风格,“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剧院为上世纪70年代集体经济时期,村里会堂经过修整改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绵潭戏院,可容纳300人观看演出。2017年以来,先后多次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深度挖掘,结合乡村旅游推陈出新,整合了众多已有曲目资源,打造为绵潭乡村小剧院,如今已成为画廊景区新名片。</p> <p class="ql-block">传说朱元璋曾在此看过戏,呵呵~</p> <p class="ql-block">绵潭戏,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以当地乡音为基础,模仿、融合、升级京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的唱腔、动作等特征,从而形成的独特地方戏曲,乡味浓,戏味足,兼容并蓄又独具特色的一个小剧种。《水淹七军》、《七仙女赞三潭》、《徽州民歌》、《抛绣球》、《蚕桑舞》五个节目已成为小剧院的常态化演出保留曲目。</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绵潭,已打造成为“吃着枇杷,听着绵戏,看着捕鱼”的江畔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李白诗赞新安江山水画廊,“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画里青山,水中乡村,奇山异水,天下独绝。</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骑行的画廊线路:深渡—绵溪—新田—绵潭—漳潭—坑口—瀹潭—歙县渔梁古村,包含了所有画廊景区的精华部分,比之船游画廊,更多了一分自由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2016年,画廊景区成功举办了中国·歙县第三届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事,也是我们今天骑行的精彩路线,如今,该路线也在皖浙两省不断提升改造中,被打造为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p> <p class="ql-block">看不完的山水美景,阅不尽的诗意徽州</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安徽歙县前后段称新安江,往下过千岛湖后名富春江,至杭州境内又名钱塘江后入海,全长160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到渔梁古村,画廊骑行完美结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山水画廊,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2005年,歙县渔梁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渔梁古镇老街。</p><p class="ql-block">这条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便可下到渔梁。</p><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看,老街如鱼脊,小巷如鱼刺,故名渔梁。</p> <p class="ql-block">仰高亭</p> <p class="ql-block">亭边就是江上渔梁坝。</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始建于唐,明代重建,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长138米,高5米,顶宽4米,全部用花岗岩石层层垒筑而成。垒砌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设有有开水门,用于排水。</p> <p class="ql-block">明清直至现代公路开通前,渔梁坝热闹非凡,坝下最多时,停靠300余艘船只,水路交通的繁荣刺激着渔梁古镇的发展,最终使这一带形成一个热闹的商业街,可以说,如果没有渔梁坝,也就没有徽商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如今,商业街上熙熙攘攘不再、人声鼎沸不闻,空余渔梁老街,默默无声。</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几家歙砚店面,依稀可见昨日的辉煌时光。</p> <p class="ql-block">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至顶峰,因其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而为诸砚之冠。</p> <p class="ql-block">2004年,歙县被授予“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古村出来,午饭毕,至陶行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陶行知(1891-1946),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其纪念馆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p><p class="ql-block">纪念陶行知,除歙县外、南京、上海也分别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题写“万世师表”匾额</p><p class="ql-block">陶行知手迹联: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题写“伟大的人民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曾赞陶行知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纪念馆正前面两根献柱上,镌刻的也是郭沫若手书的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回国后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他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主张。</p> <p class="ql-block">任教期间,学生亲切叫他“老母鸡”,他亦乐而受之。</p> <p class="ql-block">受到伟人接见</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