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西南重庆山区,有一个小镇叫白涛镇,这个乌江之畔的小镇,因为滚滚乌江水流湍急、白浪滔滔而得名“白涛”。在上个世纪60年代,白涛镇却突然从地图上消失了,在通信上的地址只是“重庆市4513信箱”。这是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这是新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在山洞里部署的核原料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体。它曾经是国家绝密级的军事项目,直到2002年才对外解密。它见证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也承载了一代人的使命与激情。这里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先后有6万多人在这里隐名埋姓参与施工建设。</p><p class="ql-block"> 作为三线建设中最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的816地下核工程,1967年动工,耗时8年的时间才将各种洞穴建设成功,之后又在土建和设备安装上耗时8年的时间才大体上完成。直到1984年6月,在工程即将完工的时候,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国家作出了军转民的战略改变。816工程收到了停建的正式通知。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一个隐藏三十多年的地下核工程才正式让大众知晓。</p><p class="ql-block"> 2010年4月,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816地下核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涪陵人,在距这个核工程二十多公里的白马居住了十几年,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可见当时的保密工作是多么的出色。</p><p class="ql-block"> 当我置身于宏伟的地下核工程内部时,不仅是震撼和赞叹,而是溢于言表的自豪和骄傲!因为,那是先辈们用血与泪构筑起的“地下长城”。</p> <p class="ql-block">乘坐电瓶车从7号导洞口进入地下工程。</p> <p class="ql-block">地下工程之大,之繁复,令人震惊。</p> <p class="ql-block">9号引水洞长3千米,是整个工程的供水系统。输水管道长2862.2米,直径3.5米,储水量为2.7万立方米。采用8台源江48-15型水泵从乌江直接取水,提水高度60米,主要作为冷却用水,供给反应堆三回路使用。</p> <p class="ql-block">3楼反应堆锅底在设计上是整个工程辐射最强烈的地方,工程投产后这里将完全封闭。锅底上方共有2001个小圆孔,是安装核燃料棒的插槽,与8楼反应堆堆芯2001个圆孔相对应。</p> <p class="ql-block">进入反应堆的逃生通道门是用铅作的,厚度20公分,重达两三吨。</p> <p class="ql-block">7楼仪表室完整保存的1034块自动电位差计。在当时人均月工资二、三十元的情况下,这一块电位差计价值1000多元。</p> <p class="ql-block">101工号是816工程最大的洞室,也是主反应堆所在地,按工艺流程上下共有12层。其中核心区域是3楼反应堆锅底、7楼仪表室、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室。</p> <p class="ql-block">8楼反应堆大厅长35米、宽24.8米,面积868平方米,是816工程主反应堆的堆芯部分、反应堆核心核能交换之处。</p> <p class="ql-block">103堆工排风中心长48米、宽15.6米、高21.4米,建筑面积3002.93平方米,顶部接高度为地表以上151.79米、直径为4米的排风塔。</p> <p class="ql-block">地上排风塔。</p> <p class="ql-block">地下排风口。</p> <p class="ql-block">201化学后处理厂房长169.4米、宽18米、高29米,建筑面积3045.07平方米。主厂房按3区8个工段设计,一区布置有放射性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的高低设备室;二区为高低安装厅、检测廊、量槽间;三区为控制室、分析室、人行通道。</p> <p class="ql-block">工程只开放了很少一部分,这儿黑黢黢的,还不知有多远、多深。</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一直到出口,边上的展柜展出的都是工程兵们挖掘地洞所用的,各种简陋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地下展厅和军人服务社。</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整个地下核工程的布局图,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向这段历史致敬,向所有参与816地下核工程建设的老前辈们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