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盛夏,草木葱茏,蓬勃夏日,流金溢彩。怀着期待与欣喜,我参加了“2023新入职教师培训”。“期待”是因为步入新的工作岗位,对新的环 和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欣喜”是因为我感受着各级领导对新老师的深切关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很荣幸我成为了这一光辉职业中的一员。“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p><p class="ql-block"> 为期五天的新教师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落下了帷幕。入职培训的课程丰富而实用,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们培训的这些老师的发言中没有太多华丽的词汇,却流露出一种朴实真诚,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他们讲授的都是实实在在值得我去细细体会与“消化”的内容,通过此次培训,我也得到了很多的收获,现总结如下几点。</p> <p class="ql-block"> 一、此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7月21日下午磐安中学的申屠校长的讲座“不负韶华不负卿”。他用不同角度三个话题,与我们讨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怎么样培养这样的人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的需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与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老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有规划,从自身经历的角度告诉新教师的我们,名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打磨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二、了解了如何设计班会课的主题,怎样上好主题班会课。</p><p class="ql-block"> 曾容容老师首先向我们说明了班会课的功能“立德树人”。一堂班会课,它的主题应该是基于学生本位。在此基础上,曾老师通过分享优质班会课实例,从“近--贴近学生、活--课堂鲜活、实--实效性强、悟--体验感悟”4个维度向我们介绍了优质班会课的标准。她说:“班会课不是说教,是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白道理。”一堂优秀的课堂必定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我也知道了班会课设计与实施的四个主要策略,“调查问卷让问题明确化”“体验评论让问题可视化”“自制素材让问题情境化”“螺旋递进让问题清晰化”。</p> <p class="ql-block"> 三、学习新教师的必备技能——观察学生 。 </p><p class="ql-block"> 王教授以“家访”话题为切入点,对“新手教师为什么要观察学生”“新手教师如何观察学生”“实地开展学生观察的伦理和准备”这三个内容展开讨论。</p><p class="ql-block"> 观察必然需要描述。王教授将描述的思路大致分为:描述前的准备、选择拟描述的儿童、倾听和观察、描述性记录以及发现和反思五个步骤。描述一定要详细具体,将行为与情境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最后,实施这项研究,我们应该竭尽全力确保学生免于受到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注意“伦理”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四、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褚院长在讲座中详细的向我们解说,为什么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和庭教育的四个层面。</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工作是每个家庭都需要持续进行的一项活动,它涉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无穷的学问值得我们研究。在讲座中用一个个事例引导我们思考。让我在对未来的家庭教育中都变得更加的有信心。我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眼睛里去观察世界,当我了孩子,学生站在同一角度时,就可以从“教书匠”向“育人”跨出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 五、解读什么是“生•动”课堂。</p><p class="ql-block"> 县教育局教研室张兴波主任激情澎湃详细地为我们阐述了何为表达教育,何为“生动”课堂。</p><p class="ql-block"> 通过课堂片段实录的具体分析,为我们呈现问题所在,并给出了修改意见,使我们清楚地明白为什么要推行“生动”课堂。也从当今课堂学生立场得不到体现的最大原因入手,向我们呈现了“生动”课堂的关键抓手,以具体实例,为我们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例如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指路和指点迷津。</p><p class="ql-block"> 从他的课堂中,我们也明白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学习任务的情境性,作业设计的贯穿性。张主任强调,教学过程需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并且叮嘱我们记住这样的一句话,教学就是“挖坑”,以及帮助学生“爬坑”。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搭建多元的表达平台,更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素养本位,任务主线,学为中心,先学后教”。其中老师举的课堂实例为我们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育是终身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希望各位老师们潜心研究,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打造“生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为中心,创建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六、教师的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 听了史老师主要讲座学习到了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 第一,找准定位。有系统的学科知识,有娴熟的教学方法,还有独特 个人魅力,层层递进才做好一名优秀教师。</p><p class="ql-block"> 第二,了解体系。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史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大家讲了很多有趣的案例,促进大家理解并有了更深的感悟。总而言之,在未来教育中,教师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基于学科知识,构建学科观念与思维,促进学科实践,最终发展学科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七、如何做好“孩子王”。</p><p class="ql-block"> 斯校长请到在座的几位新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实习和工作经验,以及对学生的看法。现在的学生认知上具有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较强烈的反叛意识,在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精神快乐较匮乏,在意志力方面忍耐力较差、不能吃苦,在行为上渴望与众不同等显著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斯校长为我们提供了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建议。教师应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的真正内心需求,以及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现在的学生难教、该如何教,无疑是新教师需要面对和攻克的难关。</p><p class="ql-block"> 斯校长分享了她对教育新颖而充满爱的理解,即“教育=爱LOVE”:</p><p class="ql-block">“L”代表——Listen (倾听)</p><p class="ql-block">“O”代表——Observant (用心)</p><p class="ql-block">“V”代表——Valiant (勇敢)</p><p class="ql-block">“E”代表——Excuse(宽恕)</p><p class="ql-block"> 在以上特质中,她认为最重要的是“observant用心”,其重要内涵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用心当老师。</p><p class="ql-block"> 那应该如何用心当老师呢?用心的老师具备哪些特点呢?真诚永远是必杀技,待人和对学生亦是如此,斯校长为新教师提供了简洁却十分有效的建议——用心倾听、用心说话和用心做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教师要做到用心倾听,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 教师用心倾听的技巧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 1. 保持温暖而友善的目光接触;</p><p class="ql-block">2. 轻松自然的脸部表情;</p><p class="ql-block">3. 注意适当地学生回应,用语音“哦”,“嗯”等,或点头微笑;</p><p class="ql-block">4. 不要随意插话或打断学生,更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来接学生没有说完的话,当两个人同时说话时,让学生先说;</p><p class="ql-block">5. 要注意学生生活中蕴藏着的深层意思。</p><p class="ql-block"> 第二,教师要做到用心说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次六月寒”。教师用心说话的技巧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1.善用肢体语言;</p><p class="ql-block">2.巧用沉默;</p><p class="ql-block">3.妙用出其不意、别样说话。</p><p class="ql-block"> 第三,教师要做到用心做老师,教育是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是两颗心的慢慢贴近。教师要做到用心布置教室环境,用心培养学生习惯,用心备课和教学,用心与家长沟通合作、以实现家校共育为目标。</p> <p class="ql-block"> 八、如何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董老师从两个环节“读懂孩子,走进心灵”、“自我修炼、更新理念”和我们分享了她在教育上的心得以及和孩子之间的教育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读懂孩子,走进心灵</p><p class="ql-block"> 首先,讲座中董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p><p class="ql-block"> 自我意识:成熟性和幼稚性共存。</p><p class="ql-block"> 自我中心: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神话。</p><p class="ql-block"> 情绪反应:开放与文饰相互交织。</p><p class="ql-block"> 思维品质:片面性和表面性。</p><p class="ql-block"> 一步步揭开了学生的面纱,层层剖析学生,接纳学生,走进学生。</p><p class="ql-block"> 二、自我修炼,更新理念</p><p class="ql-block"> (一)修炼自己的阳光心态</p><p class="ql-block"> 1.改变认知,调控情绪。“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认知”</p><p class="ql-block"> 2.关注内圈,提高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可以控制的事务上。</p><p class="ql-block"> (二)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提高威信,从“威严”到“信服”。关于威信,董老师指出,威信=威慑力+亲和力,但亲和力大于威慑力,教师应该和孩子拉近距离,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思孩子所思,想孩子所想。</p><p class="ql-block"> 三、分享走进心灵的箴言:</p><p class="ql-block">1.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平等。</p><p class="ql-block">2.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产物。</p><p class="ql-block">3.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p><p class="ql-block">4.懂比爱更重要。</p><p class="ql-block">5.最不值得爱的孩子最需要被爱。</p><p class="ql-block">6.所有的行为都是本能的自我保护。</p><p class="ql-block"> 其次,从教师层面,董老师又分别讲述两个秘诀。</p><p class="ql-block">1.同等压力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效率。</p><p class="ql-block"> 2.良好的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用爱育人,以德服人。</p> <p class="ql-block"> 九、了解成长型思维</p><p class="ql-block"> 蒋老师对比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 提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生命成长”,关注过程发展,让学生原有的潜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成长方式。蒋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用“成长型思维”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构建“成长理念文化”。因为教育对人生命的影响不是“他人教给”,而是“文化浸染”,是“自我觉醒”,通过文化唤醒人的内在力量,开发人内部生长潜能,促进人自主、全面成长。这种文化就是关注生命成的“成长文化”。</p><p class="ql-block"> 其次,要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这四个层面去形成对应的成长物质文化、成长行为文化、成长制度文化和成长精神文化。</p><p class="ql-block"> 最后,蒋老师从自身教育经历出发,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带班经历,从成长型思维模式出发,向老师们介绍了他的班级—蚂蚁特攻队的建设过程。</p><p class="ql-block"> 1.赞赏努力,而非天赋。</p><p class="ql-block"> 2.表扬过程,而非结果。</p><p class="ql-block"> 3.指正行为,而非品格。</p> <p class="ql-block"> 通过培训,我不新学习与内化,加强了自身的认识,同时也给未来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加深了指导。培训的专家们让我深刻意识到,我身为一线教师可以在专业上有更深刻的思考与理解,我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实现更深远的价值与意义。</p> 图文: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