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壶口瀑布、大槐树

蛐蛐疯狂

<p>2023.7.24上午10:22出发去临汾。山西临汾,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p> <p>朋友安排住全季酒店。这是我们第一次住全季酒店。</p> <p>整洁的大厅,免费的上网、饮料、咖啡、水果、矿泉水,管够,感觉特别好。</p> <p>午饭,朋友安排在有26年历史的双福楼,菜品不错。午后的临汾太阳很大,还是有点闷热,朋友说临汾市区没有什么值得玩的地方,商业也不发达,于是回酒店午睡。太阳落山后逛了逛周边,所住地方在临汾市东区高档楼盘集中地,有着同武汉一样的漂亮高楼、宽敞的两向六车道马路,与武汉不同的就是路上人和车辆都不多,发现这里人出行不是汽车就是电动车,很少看到自行车和走路的人。想逛逛他们的商场,很大的一个综合商业体只有一楼有几家与吃有关的商铺,跑到二楼,只有货品很少的要死不活的一两家店铺,看来这儿商业并不景气。不死心,继续往前行,看见一个外表很有气势的万达广场,进去后发现是mini 版的万达,虽然里面也如武汉万达般辉煌有气势,但真的只有围转那么大,整个楼里只有2个卖女装的铺面。剩下的是各种小餐位,也没多少好吃的。很失望的出来,去了双福楼下一家专做羊肉火锅的餐馆,一晚上,感觉这家餐馆就只接待了我们两位食客,服务员热情得让我们有点不好意思,但味道真是一般。吃完后就是消食运动,去了当地人推荐的滨河路,应该是当地人晚上遛弯和健身的好去处,但看惯了武汉大江大河大江滩的我们兴趣不大,稍逛了一下就回酒店了。</p> <p>朋友提了一嘴临汾市区内还有“尧庙”和“华门”,网上查了一下,尧庙,始建于西晋,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平水北侧有尧庙,庙前有碑”,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p><p> </p> <p>华门,是一座纪念碑。感觉都没什么可看之处,决定不去。</p> <p>此行目的是壶口瀑布。早上8:00就开车出发去壶口瀑布,路上大约一个半小时。</p> <p>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距太原387千米。</p><p>据网上资料介绍: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最初对黄河壶口瀑布的向往来自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 <p>当然还有那首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p><p>一路都带着这样的期待,但一直到车进入景区大门,都只看到很窄的一条水流平缓的黄色水道。</p><p>自驾车进入景区后要换乘景区内公交才能去壶口,车程大约10分钟。</p> <p>下了景区内游览车后激动地往里冲,看到的是一片毫无水渍的光秃秃的滩涂,哪里来的怒吼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老公给我鼓劲儿:“美景在后面”。</p> <p>看到了陕北装束的景点拍照,想到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儿跟着我!”倒是有点心痒痒。不过瀑布还没看到呢,先找瀑布去。</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一条不太宽也没那么壮观的瀑布了,有点小激动。</p> <p>有奔流、有飞溅的水花、有水雾投射出来的彩虹🌈,虽然水势小,但似乎也有点电视中壶口瀑布澎湃的样子了,赶紧来一张。</p> <p>再摄个像</p> <p>朋友说对面是陕西地界,所以我们看到的瀑布对面的游客是从陕西过来的,这应该是全国唯一一个两省共享的景点了。不过看瀑布最好的视角是山西这边,因为山西这边有下去通道,可以仰视看瀑布,会更壮观。我们连忙找通道,可惜今天通道不开放。</p> <p>这么远跑来就看这么一小会儿,我们很有点不死心,又来回把瀑布拍了一遍。</p> <p>然后就没有什么玩的了。怎么也应该扩大旅游价值吧,拍照去!这老大爷像电影中走出来的人,就照顾他生意吧!</p> <p>头巾一包,皮背心一穿,腰带系上,像模像样。</p> <p>像不像回娘家的小夫妻?</p> <p>壶口瀑布出来,原本朋友准备带我们往山上去看阎锡山当年躲日本人的山洞,因为一辆重型吊车挡道上不去。我们也不觉得遗憾,因为来之前也就只是奔着瀑布来的。又是一个半小时回临汾吃饭。考虑到正下午去离市区半小时车程的移民大槐树纪念馆热,所以在酒店休息到下午4:30才出发。</p> <p>下午4:30出发去临汾下面的县“洪洞县“(也就是京剧《苏三起解》里面的洪洞县)。明朝的大移民让洪洞成为了“天下故乡,华人老家”,这一段古老的故事,也使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寻根祭祖园。</p><p><br></p> <p>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洪洞大槐树下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达18次之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迁徙行动,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涉及1230个姓氏。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从1991年开始,社会各界每年都在此举行寻根祭祖节。届时,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移民后裔都将云集大槐树下寻根祭祖,表达了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江泽民、乔石、李长春、刘云、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先后参加典礼,参观考察,寻根祭祖、挥毫泼墨、题词留言。亲民党主席宋楚喻也曾前来寻根祭祖,并植树留念。</p> <p>看着这巨型的根雕大门,仿佛像是看到在很久以前历史的轮回。硕大的主杆根部斜着耸立,左侧粗壮的支根向地面弯曲,形成了一个门洞,两侧绿丛簇拥,显得古老苍劲,生机勃勃。当然这是造景,假的,但看到门口的石墩上写的AAAAA景区,还有点小期待。</p> <p>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进入园区,迎面是一壁“根”字影壁。一颗雄健有力的金黄色大“根”字书于正中,两侧是“饮水思源”四个字,四周围绕“根”字影壁,这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道尽了归乡游子们浓浓的桑梓之情和悠悠思乡之意。导游让我们细看正中间的“跟”,笔画有讲究,看我们能看出什么来。</p> <p>导游先带我们看一组雕塑,名为“朝堂决议”、“大槐树下”、“讲不完的故事”。这个场景是移民方案的议事场景。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移民部门设在了洪洞广济寺,古槐树下即是集合移民的场所。</p> <p>老百姓自然都是不愿意离家,官府通知:不愿意移走的到广济寺边的老槐树下集合,愿意移民的在家等待。老百姓哪愿意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呢,都到大槐树下集合。结果官府通告改为“到大槐树下集合的人是愿意移民的”。现场控制百姓,签署户照,发放川资,现场一片哀嚎。</p> <p>我们现代人口语里的“解手”原来是来源于移民途中的故事。迁移中为防老百姓半路逃跑,百姓都是被绳索绑着双手成一窜赶着走的,中途自然有人需要方便,就会像长官报告“我要方便,请解开我的手”,后来说多了,为方便,直接将方便叫做“解手”了。当时被迁移的人因为长期双手被绑,后面就养成了“背手”的习惯,据说你只要看到有背手习惯的人,一定是大槐树移民的后代。“连手”则代指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人。</p> <p>移民浮雕图</p> <p>修建寻根祭祖园捐款的功德碑林</p> <p>历史上的大槐树早就因为洪灾摧毁了。这是在大槐树原址建的一个碑。</p> <p>“千年槐根”、“槐根化石”遗址</p> <p>这又是一个大槐树造景,树根是假的,上面郁郁葱葱的是真的,不过不是树叶,而是特意种的攀援藤本植物。</p> <p>这是大气壮观的祭祖广场。它位于寻根祭祖园的中轴线最底端,是举行寻根祭祖大典的场所。</p> <p>祭祖堂,是整个园区的核心。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有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的排位。祭祖堂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 <p>每当祭祖大典,祭祖广场人山人海,祭祖堂内人流涌动排队而入,大典仪式隆重而热烈。导游告诉我们这儿一年举行四次祭主活动,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中秋节和春节。</p> <p>“民俗游览区”就是各种姓氏纪念品、小吃,商业化很严重。</p> <p>游览一圈出来,感觉此景点就是近几年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而建,无多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整个游览过程中商业气息贯穿始终(导游每带我们到一个场所,必到打卡点指纹打卡)。我们都认为门口那个“AAAAA”应该是假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