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原

上善若水任方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镇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商周时属雍州(即《过秦论》“拥雍州之地”的雍州),秦时属北地郡,汉置临泾县,唐置原州,元称镇原州,明改州为县至​今。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镇原,文化音符肆意流淌。随便走入一家农户,都会发现家家挂着中堂、窗花,出手就是一笔好字,在过事人家,不经意间碰到的礼宾,可能都是省书协会员。随便一个单位甚至街道一家饭馆,都会有不同风格的毛笔字、国画、剪纸装裱好挂在墙上,写好字、爱文化成为融入血液的时尚。以至于中书协于2010年一致同意,将“中国书法之乡”美冠授予镇原。据不完全统计,镇原籍中书协会员39人,省书协会员236人,中美协会员12人。它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独具特色,到镇原不带点香包、刺绣、剪纸回家,那可真叫遗憾!</p> <p class="ql-block">镇原,传统葬礼古意盎然。唢呐低回,纸火高悬。孝子贤孙要身着孝袍,鞋跟踏在脚下(意为天塌地陷,悲痛难当,行走艰难),孝袍脊背方位别着张纸,上写古文十六字,表达悲痛之情,且儿孙女儿女婿等亲人话语各自不同。正式待客第一天,来人点纸后要喝下马汤,羊肉泡馍,羊为山羊,多为女婿敬赠;大客请客贵宾安排坐偏席(比正席少了几样菜,意为高看一眼),同时喝下马汤。喝完下马汤,下午三四点开席,请人坐席。当天晚上事务多多:要行礼,大客围坐一起,孝子要报告去世老人日常起居与患病后治疗情况,表示尽心尽力尽了孝道,由礼宾念祭文,孝子跪着俯伏前行,聆听教诲,体会养育之难,报答养育之恩;要入殓,由家族尊长将殁者移入棺内,盖上棺盖,严丝合缝;要扫墓,由孝子着常服倒退着在墓室扫墓,不能留下脚印;要发丧,发丧多在凌晨,行前要吃搅团,意思是迷迷糊糊,掩抑悲痛;太阳冒花花前要安葬完毕,亲友和村里人都会一齐上阵,齐心协力让逝者入土为安。出丧人殁了,不能在土旺时间安葬,所以有了丧头吊(长的意思)一说,有些人家最长有在九天安葬老人的。安葬完,回家吃了便饭,就要点祝。继续是请客坐一起,孝子行礼后,由扮演官员的礼宾,郑重在影(一张挂图,以金字塔形式,由上而下依次排列高祖到现在的已逝尊长名讳,每一层同辈逝者又按照年龄大小依次两边排序,红笔书写)上用毛笔蘸上朱砂题写名字,写完后毛笔要抛出去,据说谁拥有官用过的毛笔可以文思泉涌,学业精进,故此每次这个毛笔经常受到大家哄抢。下午两三点的最后一次席,又是非常隆重的。安席的人在看到主席的尊长吃好喝好并问询后,由孝子跪俯在地,头顶盘子,上放谢帖,周席人说一一敬上谢帖后,大声说,孝子磕头了,主席尊长说,好了好了,孝子即停止磕头起立,恭送客人离席。</p> <p class="ql-block">在镇原,旅游资源众多。没你想象中的那般土,也没你想象中的高大上,而是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湫池碧波荡漾,堪称“高原明珠”;以潜夫山、老爷山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山山有来历,个个有传奇。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位于县城据说是王符隐居地的潜夫山。潜夫山风景秀丽,柏林茂盛,据说是东汉文学家、思想家王符一手担水浇灌成长的。立于高耸潜山之上,俯视县城的沧桑巨变,倾听茹水奔流诉说,鸟语花香草木呢喃,仿佛在解读那段光耀千年的历史文化,诉说那个高山仰止的大美贤者。历史的向世人昭示着一个永难藏匿的存在。如今虽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但那一株株高大擎天、久经风霜的古柏,却根深叶茂。千年风雨洗礼,潜夫山已然化身镇原的文化符号和旅游标志,虽然前人痕迹难觅,汉时明月照耀下的古人容颜,早已模糊得难以辨认,然而王符手植的古柏是清晰的,《潜夫论》闪烁的思想光芒也是清晰的,潜夫读书台依然护佑着镇原学子,这些都明明白白地立在镇原的土地上和写在历史的典籍里。与大同云岗石窟堪称姊妹篇的镇原北石窟寺,与镇原县城东南2公里的茹河岸边石空寺石窟,一道塑造了镇原石刻文化的美好形象。以庙渠镇老虎咀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也璀璨夺目。尤其是在老虎咀遗址中发现了37节陶水管,它距今约有49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排水设施,比古罗马人架设高空引水渠道要早2000多年。老虎咀遗址陶水管的发现,证明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甘肃镇原的先民们发明并大面积使用了陶水管人工排水设施,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防洪排涝系统。</p> <p class="ql-block">在镇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食不厌精是其特点。镇原糖油饼闻名于世,油茶香飘四海,豆腐脑清香扑鼻,土暖锅暖意融融,燃面引人入胜,荏角角爱不释手,镇原烧鸡让人馋涎欲滴,三岔羊羔肉令人流连忘返,至于酿皮、烩面、漏鱼子、臊子面更是妈妈的味道。你还记得小时候,在有贵客来临时才有的待遇,妈妈从橱柜里小心翼翼捧出鸡蛋,用鸡蛋金针菜做汤,擀细长细长的手工面,汤红味鲜,香味浓郁,入口即化,不忍下咽,那种亲切的味道,到镇原随便一家饭馆,现在就可以尝到。当然了,镇原的杏子个大味美,杏肉甘甜,做成的肉脯畅销全国也出了国门,有人说俄罗斯的朋友,喝酒时最爱以镇原杏脯下酒,一口酒一口杏脯,还不忘说“goodgood”。</p> <p class="ql-block">镇原还有一样特别著名的产品——黄花菜,味美纯正、色泽黄亮、营养成份高,曾被外贸部指定为“黄花菜生产基地县”。黄花菜又叫金针菜、萱草,苏轼曾有《萱花》诗云“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梅尧臣有《萱草》诗云“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若言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就是镇原黄花菜最贴切的用途,它有平肝解热、安神利尿之功效,配以调料做汤、做菜,是人们日常食用之佳品。尤其它的营养价值特别大,有较好的健脑抗衰老功效,对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时能清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动脉阻塞等症状有特殊疗效,故人们称之为“健脑菜”“忘忧草”。镇原黄花菜之所以有名,还与明代正德年间进士及第的镇原人许理有关。进士及第,博得皇帝赏识,任职京城。当他省亲返京时,决定选三样山特产小蒜、旱烟、黄花菜供奉皇帝,以表心意。到京城后,许理就把这些礼品送交御膳房。正德皇帝逐一品尝,他喝了小蒜炒的小菜汤,感觉清香扑鼻,余味无穷;吸了旱烟,认为烟味醇正,解闷过瘾;黄花菜配制的菜肴色味俱佳,美不可言,大加赞赏,还叫侍从嫔妃分享。经御医鉴尝,认定黄花菜有镇静、清热、明目之功能,皇帝当即吩咐御膳房把黄花菜定为御菜。这样以来,镇原黄花菜就身价百倍,九州闻名,不仅贡奉京都,更热销全国。当然,这样的东西很多,不亲临其境,语言难以尽述。</p> <p class="ql-block">在镇原,支持革命爱戴共产党的光荣传统由来已久、保持至今。这里曾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八路军,父送子、妻送子的故事不胜枚举,做军粮搞运输抬担架支前抗战蔚然成风,冒着生命危险救护掩护伤员的事迹让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惨烈壮烈的塔儿坬战役、四八战役、屯子镇等战役彪炳史册为人称道,镇原人民为革命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夜宿三岔镇的故事至今让镇原人引以为荣奔走相告,屯字镇烈士陵园、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在镇原,吃饭坐席是讲究事。有贵客来访,要“拾几个碟碟”,以示敬重。席的主要形式有“十七国赴宴”“八跨五”“九魁”“十全”“十漏一”“十三花”等。宴请宾客时,白事(丧葬)多用“九魁”、“十漏一”;红事(婚、寿、满月等)和逢年过节多用“十全”,“十三花”宴席红白均可,为上等宴席。</p><p class="ql-block">坐席一般设在客棚或客窑里,凡安席桌的地方悬有匾幛字画,寓意“四全四喜,吉祥如意”,表示落座客人之尊贵。桌椅是八仙桌,寓意“天圆地方”。镇原坐席不能随便坐,要“看座”,这是坐席中最重要的事,如果把谁“看”不到地方,常常发生“愤而离席”之事,俗语叫“酒席面前分贵贱”。来宾往往几十甚至数百,谁该坐什么位置,周席人(席间由主人或委托的负责安席等服务礼仪的懂礼之人)都应该心里有数,做到“人在其位”。安席是最费时的,首先看亲戚的贵重程度,红事上,舅家是最重要的客人(大客),坐席要坐窑掌掌(窑洞最里面)。白事上,若是父亲去世,舅爷家是父亲娘家,坐席自然坐窑掌;若是母亲去世,和红事一样,舅家是大客坐窑掌,舅爷家是请客,也要换着坐一次窑掌。如果有两处坐席地方,大客请客是不在一个窑洞坐的,好让他们都坐在窑掌,以视尊重。其他宾客按辈分、亲疏、年龄和职业。开席前首席先动筷,待所有菜碟以先左再右的顺序点一遍之后,其余人才可以动筷,且吃菜时夹一次菜落一次筷,不可连续夹菜吃菜。</p> <p class="ql-block">浓厚的文化,使得镇原人特别注重礼仪,礼仪不周,会贻笑大方、乡邻嗤笑。从看座开始,到上菜摆放,敬酒看茶,道答回礼等全程皆由周席负责完成,每个环节都非常严谨讲究。敬酒时由周席捧着酒杯,提壶者先象征性看酒,周席将杯子从上席一左一右敬给客人,俗称落杯,然后提壶者上前一左一右斟酒,给左边客人斟酒时,用右手提壶左手按壶,给右边客人斟酒时,要左手提壶右手按壶。上热菜时孝子要跪菜,孝子手持丧棒,到席前作揖跪下, 周席大声说:“孝子跪菜了。”客人说:“挡了。”孝子磕头起身,有几个吃席地方就要在几个地方磕头。</p> <p class="ql-block">在镇原,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出现了不少著名人物。人以地而立基,地因人而出名。国史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就有二十多位。有后汉三贤之一王符,有东汉循吏李恂、东汉名将皇甫规、西晋武将胡奋、北朝文仕胡方回、胡叟、北魏重臣胡国珍、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北魏武将胡虔、北齐大臣胡长粲、南齐大臣席阐文、名将田弘、北周良臣席固、中唐循吏皇甫镛、宋代“飞虎将军”向宝、宋代武将曲端、杨政、金时名将张中孚、张中彦、明将仇钺等,不胜枚举。尤其是皇甫规,埋头苦读《潜夫论》,潜心教育后代,其后人皇甫谧终于做出了大学问,写出了《针灸甲乙经》,成为了针灸鼻祖,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要知道,在国际上,唯一一个与孔子齐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就是皇甫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