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对决: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

佛悦

<p class="ql-block">时光那么快,我们已经开始怀念——题记</p><p class="ql-block">导读:</p><p class="ql-block">1998 年 8 月,回归祖国才一年多的香港,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群狂傲的国际炒家,在横扫东南亚诸国,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他们的野心愈发膨胀,最终将魔爪伸向了中国香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股市、楼市暴跌,大量公司倒闭、百姓失业,金融体系岌岌可危。恐慌笼罩在年轻的香港特区,媒体报道中充斥着「自杀」、「跳楼」的字眼。 而制造这一切的「凶手」,对此冷漠得犹如魔鬼。 </p><p class="ql-block">1998年8 月 28 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决战之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战倘若败,香港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几十年的腾飞成果付之一炬,百姓苦不堪言;反之,国际炒家们则会血本无归。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场世纪末的豪赌,这场国家与资本间交锋,将经历哪些惨烈的搏杀?又终将以怎样的结局落幕?</p><p class="ql-block">一、风雨欲来</p><p class="ql-block"> 危机早在 1997 年 7 月 2 日,也就是香港回归的第二天,就已经降临。只不过,那时的风暴中心,尚在千里之外的泰国。</p><p class="ql-block">那一天,经过艰难挣扎之后的泰国政府,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大量涌入市场的泰铢,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价值迅速贬低;紧随而至的,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钱不值钱;再晚一些,就是公司破产、人民失业,金融系统变得脆弱不堪;最终,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进入混乱状态,人们的生活失去秩序。</p><p class="ql-block">这主导这一切的最大幕后黑手,乔治·索罗斯,被泰国总理怒斥为「吸取人民鲜血的经济战犯」。</p><p class="ql-block">索罗斯被称为「全球经济的强盗」,算得上「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而在这场「洪流」之中,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却获利数十亿美元。 高额的利润,并未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反而因此变本加厉,将黑手伸向了整个东南亚。</p><p class="ql-block">短短几个月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很快就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沦陷。名噪一时的「亚洲四小虎」,全都损失惨重。而后,犹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风暴又卷向韩国、日本、中国的台湾和香港。</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 20 世纪末横扫亚洲的金融大危机。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中国香港,当然是索罗斯眼中的一块「肥肉」。之所以最后才对香港动手,除了香港本身根基深厚难以撼动之外,还因为索罗斯之流胃口大开,企图布一个更大的局,一口气吞下香港。</p><p class="ql-block">香港会坐以待毙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兵临城下</p><p class="ql-block">8 月 15 日和 16 日两天,炒家们集中抛售了 40 亿港元。受到这波冲击,15 日当天,美元兑港元的汇率一度达到警戒线,恒指下跌 2.43%。在下一个交易日,恒指跌破 16000 点,并在 9 月初跌至 13000 多点。</p><p class="ql-block">当时香港的外汇储备多达近 1000 亿美元。所以,香港金管局和上次一样,动用美元外汇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港元,同时提高利率,再次化解了危机。</p><p class="ql-block">10 月 21 日开始,国际资本连续三天抛售了共 1000 亿港元,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很快,美元兑港元的汇率再次逼近警戒线。</p><p class="ql-block">香港市民陷入恐慌之中。 一时间,各大银行门口挤满了香港市民,他们蜂拥而来,只为了将手里的港元兑换成美元。对他们而言,经济危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手里的钱不再值钱。他们无力去考虑其他,将资产兑成外币,是他们在金融风暴中自保的最后一根稻草。</p><p class="ql-block">为了稳定市场和民心,香港政府迅速应对。时任香港金管局总裁的任志刚,为了阻止港元被做空,在买入炒家抛售的港元同时,紧急调高了港元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任志刚多次使用这一方法对抗投机资本,被戏称为「任一招」。</p><p class="ql-block">通常情况下,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不到 5%,但那天,这一数字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300%!几天后,港元的一个月期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回落到 10% 以上,但仍然比正常时期高太多。</p><p class="ql-block">在香港金管局的这波操作下,港元的汇率保住了,股市却没有那么幸运。10 月 23 日,恒生指数大跌 1200 多点;28 日,再跌 1400 多点。至此,恒生指数跌至 9000 点大关。</p><p class="ql-block">失守的还有期货市场。……</p><p class="ql-block">三、阴谋初现</p><p class="ql-block">这一年的年初和 6 月份,索罗斯等国际炒家持续加码,又对港元进行了两轮狙击。在高利率的加持下,港元保住了汇率,但银行、楼市、股市、期货等,都承受了巨大代价。</p><p class="ql-block">据统计,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中,香港的自杀率上升了 40%。 昨日的繁华,仿佛成了一场不真实的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下去,香港经济很可能将遭遇致命打击。可如果放弃港元兑美元的联系汇率,后果同样不堪设想,香港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8 年 8 月初,量子基金和其他国际资本,再次准备了大量港元,在香港的外汇市场发起冲击。</p><p class="ql-block">这一次,香港金管局不再过于依赖利率,更多的是用外汇储备来应对。</p><p class="ql-block">8 月 5 日、6 日两天,国际资本各抛售了 200 多亿港元。对于这些流入市场的港元,香港政府全数吸纳并存放回银行。 这一次,利率没有太大变化,但股市却难以幸免。</p><p class="ql-block">恒生指数在 8 月 7 日狂泻至 7018 点。在去年的同一天,恒生指数处于 16673 点的历史最高峰。一年之间,香港总市值蒸发了 2 万亿港元。</p><p class="ql-block">当天,特首董建华发表公开讲话: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我们绝对有能力与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会做得到。维持联系汇率将能确保香港的长远经济活力与利益,短期的痛苦可以接受。</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国际资本连续出击,到了 8 月 13 日,恒生指数跌到了 6660 点。但香港政府死守港元汇率,这些炒家看上去并没有得到多大好处。</p><p class="ql-block">难道他们就打算在港元上孤注一掷吗? 当然不会,并且香港政府也发现了他们设下的陷阱—— 这一波操作中,国际炒家看似在攻击港元,其实真正的目标是股市和期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清楚地知道香港的优势和弱点:香港外汇储备丰厚,港元难以撼动,然而香港是自由港,奉行自由市场,政府不能干预股市和期市,只能任他们宰割。 看来,为了这盘大棋,国际炒家们使劲了浑身解数。但他们千算万算,却料不到,为了保住经济,香港政府所说的「不惜一切代价」,到底可以做到哪一步。</p><p class="ql-block">四、艰难决定</p><p class="ql-block">经过连续数日的商讨与计划,最终,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等人,在 8 月 13 日签署了香港政府入市的计划。</p><p class="ql-block">五、决战开始</p><p class="ql-block">战斗旋即打响。特区政府入市干预,港股强势反弹,上涨 564 点,涨幅 8.5%。 对于香港政府的这次救市行动,大为震惊的不只是索罗斯,还有整个国际金融界,美国等相关部门还对其进行公开指责。</p><p class="ql-block">当晚,中央新闻联播上发表了一则讲话: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动摇。</p><p class="ql-block">索罗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遭遇伏击的这些国际炒家,真的会知难而退吗?接下来,他们还会有更汹涌的攻势吗?</p><p class="ql-block">六、最后一击</p><p class="ql-block">8 月 15 日、16 日两天,港股周末休市。</p><p class="ql-block">17 日,全球股市暴跌,不过恰逢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港股休市一天,躲过一劫。</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三天,全球股市反弹,借助各种利好消息,香港政府步步为营,节节击退国际炒家。</p><p class="ql-block">国际炒家们建仓的平均成本,是在恒指期货 7500 点左右。</p><p class="ql-block">8 月 20 日,恒生指数涨到 7742 点,将防线进一步巩固。</p><p class="ql-block">索罗斯等人恼羞成怒,香港政府的连续干预,让他们损失惨重。但他们过于自负,眼前的受挫只会让他们更加激进。</p><p class="ql-block">21 日,他们展开了主动反击。当天,在股市收盘的前几分钟,多名外资证券商一齐发难,导致恒生指数在一分钟之内,竟然狂跌 200 点。</p><p class="ql-block">港股再次被逼入危险边缘。 香港政府也毫不犹豫,在周末过后的 24 日,重新集结力量。当天恒生指数和恒指期货发生剧烈动荡,双方有来有回,恒指一度出现短时间暴跌 300 点的状况。</p><p class="ql-block">最终,在金管局与各大证券商的操作下,恒生指数被暴力拉升至 7845 点,恒指期货逼近 8000 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国际资本大鳄又吃了场败战,于是耍起了其他手段。他们开始大肆利用媒体,对香港政府进行口诛笔伐,试图利用国际舆论,阻止香港政府对市场的继续干预。 但他们太过低估了香港政府的决心。既然选择了破釜沉舟,怎么可能轻言退让?</p><p class="ql-block">随着入市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券商开始加入金管局的行动。他们只负责执行指令,从不过问金管局的策略,配合非常默契。毕竟,这是关乎整个香港的命运。</p><p class="ql-block">8 月 26 日,倒数第三天。 香港政府与国际炒家,按照原先的节奏买入、卖出。然而,下午 15 点左右,香港政府突然收起所有买盘,并开始抛售恒指期货。部分不明所以的国际炒家们,来不及深入分析,急忙跟着香港政府一起抛售。两分钟内,恒生指数急跌 160 点,恒指期货跌得更狠,接近 300 点。 接着,香港政府来了个回首掏,大量买入股票和期货。最终,收盘时恒指微跌 55 点,有惊无险。</p><p class="ql-block">8 月 27 日,倒数第二天。 这一天,美国、拉美和欧洲国家的股市纷纷下跌,这对于港股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索罗斯的助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说:「香港必败!」</p><p class="ql-block">上午,港股准时开盘,国际资本一涌而出,仅仅半个小时,交易额就逼近 30 亿港元。 香港政府临危不惧。在曾荫权的指挥下,香港政府委托 10 家机构,在 33 家恒指成分股和期货上围追堵截,一天之内,投入了 200 亿港元,将恒生指数拉升了 88 点,再次稳定局面。</p><p class="ql-block">明天,如果香港股市和期市失守,那么香港政府此前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是在大海上打了个水漂,并且整座城市将被巨浪吞没。</p><p class="ql-block"> 等待天亮的曾荫权,默默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这一晚,对整座香港城来说,注定是个无眠之夜。</p><p class="ql-block">七、云开月明</p><p class="ql-block">8 月 28 日一早,香港上空乌云密布,天文台发布雷暴预警。比暴风雨更可怕时刻,紧随而至。</p><p class="ql-block">上午 10 点,港股开市,索罗斯带领一众炒家纷纷抛售,尤其是恒生指数的两大成分股「香港电讯」和「汇丰控股」,如暴雨倾泻不可收拾。短短五分钟,恒指交易额突破 30 亿港元。</p><p class="ql-block">对此,香港政府照单全收,不管价格,全部买入。恒指在 7800 点的线,上下飘忽不定。半小时,交易额突破 100 亿港元。每一秒,都是数百万港元的出入。</p><p class="ql-block">上午收市之前,炒家们又疯狂抛售「长江实业」、「中国电讯」等蓝筹股,大量欧洲基金也毫无征兆地加入其中。半天时间,恒指成交额已经超过 400 亿,接近前一年牛市高峰期的单日最高成交记录。</p><p class="ql-block">午休之际,没有人能够放松。下午开始,恒指迎来了史上最为紧张的时刻。炒家们开始加大火力,恒指瞬间暴跌 300 点,香港政府急速应对,重新将恒指拉回 7900 点。</p><p class="ql-block">在最后关头,国际资本的弹药,集中在了重磅成分股「汇丰控股」上,所有人都紧盯着这只股票。香港政府再出 300 亿港元,严防死守。交易所的气氛,说是分秒必争的搏杀也毫不夸张。</p><p class="ql-block">下午 16 点,钟声响起,交易所屏幕上的数字终于停止跳动。恒生指数、恒指交易额、恒指期货,分别定格在了三个数字:7829 点!790 亿港元!7851 点! 790 亿港元,也创下了香港股市单日成交额的记录。当日,恒指期货的未平仓合约高达 15 万张以上。</p><p class="ql-block">国际炒家们傻眼了。此前在多个国家的操盘中,索罗斯等国际炒家战无不胜,仅在泰国就获利 40 亿美元,在其他国家的收获更是不计其数。来到香港之前,他们志在必得,几乎是毕其功于一役,企图再创「奇迹」。可结果呢?在这次「围猎香港」的行动中,仅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就损失了约 8 亿美元。 原本打算跟着这位巨头大口吃肉的其他国际炒家,没想到不仅连汤都没喝到,反而烫了一嘴泡。</p><p class="ql-block">但他们并不甘心,尤其是索罗斯,仍然带领一些人,将部分期指合约转仓至 9 月份。 为了防止反扑,香港政府乘胜追击,继续推高股指期货的价格。 9 月 5 日,香港金管局颁布了关于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等 7 项措施,从政策上限制了国际炒家的投机行为。</p><p class="ql-block">9 月 7 日,香港政府又制定了 30 项新规,加强香港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秩序和透明度,进一步降低跨国资本投机的可能性。 也是在这一天,恒生指数大涨近 600 点,再次挺进 8000 点大关。这些举措被称为「七招三十式」,大大巩固了这次金融保卫战的成果。沦为穷寇的索罗斯等人,在持续不断的亏损中,不得不选择了退出。</p><p class="ql-block">这一年,量子基金的盈利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 潮水退去,香港的金融市场开始复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 月 7 日,香港同业拆息利率降至 4%,两日后最低达到 1%。香港政府投入股市和期货的钱,在这之后一年中逐渐退出,总计盈利数十亿美元。</p><p class="ql-block">1999 年 12 月 6 日,恒生指数再次回到 16000 点时期。</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年的复苏之后,香港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和香港地区的强大金融实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