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欧洲七国游视频</b></p> 很早就想去欧洲转一圈,因为欧洲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发源地,而且还是共产主义理想的策源地,马克思、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黎公社、《国际歌》诞生于法国……那里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有歌德、莎士比亚、达芬奇、贝多芬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有维也纳、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这些残存在脑子里的文化符号,你说能不去吗?<br>三年前我就打定主意,砸锅卖铁也要到欧洲走一走,可当时欧洲正好有一架民航失事,约好的朋友都打了退堂鼓,结果未能成行。这一耽搁就是3年,护照也过期了,今年4月份又重新办理了护照。<br> 疫情三年没出国门,所以响应者甚多,一招呼就搭讪了8个人,大家心思一样,就是在有生之年多走几个地方,不给自己留遗憾。的确,欧洲之行收获不小,但和我们相比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且听老夫慢慢道来。 <b>外国的月亮也不圆</b> 首先,欧洲不提供热水,不仅酒店不提供,连服务区都不提供,所以去之前特意在网上买了一个折叠热水壶。倒不是不能喝凉水,是这次欧洲旅行一天只管两顿饭,晚上或中午有一顿需要自行解决,所以去的时候我们每人都带了许多方便面、火腿肠、面包之类的食品,方便面离不开热水泡,所以热水壶就是必要的。欧洲人没有喝热水的习惯,所以他们总是不解地问:为什么把水烧热再晾凉才喝?这也难怪,在欧洲、日本、韩国这些发达国家,水管都是直饮水,任一水龙头拧开都能喝,不存在生水熟水问题,所以他们不解。 其次是没有免费厕所,不管走到哪儿如厕都得投币,听起来不多,一次1欧元,但折合人民币就已经是8块钱了。钱多钱少是小事,关键是咱们中国人已经没有装零钱的习惯,而欧洲又偏偏不能扫码支付,你说着急不着急? 其三,网络不行,多数酒店都没有wifi。出国前旅行社倒是每4人给配备了一个移动wifi,但信号不行。我们都已经进入5G时代了,欧洲还停留在3G,即使有点信号也很微弱,有时候连个照片都发不出去。 其四,小偷多。这个真的难以理解,欧洲这么富足,工资收入又那么高,失业有失业金,养老有养老金,怎么还要去掏包呢?不理解归不理解,但事实就摆在那里。尤其是法国巴黎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每到一处人多的地方,导游都要提醒:“注意小偷昂。”导游还把小偷的特征说给你,“看到了没有?那个人就是,他站在那什么都不干,两眼专盯过往行人的包。”指给我们看的多数是黑人。我不是种族歧视,确实这样。前一段在网上看到法国人呼吁驱逐黑人,不是没有道理,法国黑人和白人的比例已达到3:7,在巴黎,黑人已经突破40%,黑人新生儿突破60%。黑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很难在法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抢劫、偷盗这种传统项目就成为他们的首选。猖獗时黑人还喊出口号,让白人滚出去! <b>不太注重外在形象</b> 走了7个国家: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梵蒂冈、瑞士、法国、比利时,发现欧洲人不太注重外在形象。以城市建设为例,赫赫有名的德国首都柏林简直比不上我们的一个三线城市,全城没有一栋摩天大楼,多数是三四层,少数是五六层。街道狭窄不说,隔离带上的野草都枯死了,也没人浇浇。道路旁边的树也缺乏规划,有什么算什么,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只要不影响交通,估计没人管。那个举世闻名的柏林墙遗址公园,连个管理员也看不到,柏林墙上胡抹乱画,到处喷的是字母,虽然不认识写的内容,想必也不是什么正能量东西,居然也允许存在!不知道他们搞不搞创城活动,如果按中国标准,估计永远也不达标。再说穿戴,在柏林市转了一天,没看到一个时髦女郎,一个比一个穿着普通,颜色也多是黑白灰,置身其间,感觉不是在德国首都,倒像是走在工厂里的林荫大道。 德国是世界著名的高端制造业强国,我们知道的名牌汽车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奥迪等都产自德国。德国并不大,国土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河北省+山东省这么大,人口比河北省多一点,8000多万人,然而他们的人均GDP却是我们河北的5倍。别看德国不大,要知道,他可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动者。德国的殖民地在全世界加起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当年我们的青岛市就曾被德国人占据了17年。 德国人求真务实,不追求华丽的外表,但注重科学实用。青岛一直被誉为中国“最不怕水淹”的城市,网络上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德国人侵占青岛的17年,不建别墅和大楼,不搞喷泉广场,却大费周章地把青岛的下水道修了!百年后,青岛成为了中国最不怕内涝的城市。”当初,德国人为了在青岛居住得更加舒适,便以本国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修建了青岛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排泄和生活污水排泄很好地进行了分开处理,使青岛成为中国最早实现雨污分流的城市。之后青岛新建和改建的排水管网中,97%采用了“雨污分流”的模式!尽管德国人当初这么做是为了自己在青岛过得舒坦,但是在排水技术上,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德国小镇 如今,德国的理念又超前了。在我们这里,冬天下大雪高速往往要封路,在德国从不,这倒不是因为他们那里不下雪,而是他们在高速公路下面全部安装了暖气,雪花飘到路面就自然融化了。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下了这么大的代价,高速公路居然无一处收费! 德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每一次战败他都能从泥坑里崛起。如今德国已发展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社会保障制度全球领先,如长达3年的带薪育儿休假,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全年工作187天带薪休息178天,失业后832天内可以领取原工资的68%或63%的失业金,企业欠薪政府先还,65岁以后可以领取每月约1750欧元(折合人民币13388元)的养老金,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b>学了一个新词叫申根</b> 在欧洲走了7个国家,却没有入境出境的感觉。没人检查你的身份证和护照,没人板着脸像审犯人一样审视你,最多导游下车“呜哩都呜哩都”跟海关沟通几句就过了,花费的时间相当于在加油站加了点油,跨国跟跨省一般便利,而且没有一处站点收费。 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这些国家都是申根国。“申根国”也叫“申根公约国”,整体又称“申根区”。申根公约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点,旅游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国的有效签证即可合法地到所有其他申根国家参观。不仅如此,申根还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既可在业余时间自由旅行、打工,还可为毕业以后转入其他国家就业提供方便。我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就遇到一位中国女孩,她在英国留学,星期天没事到瑞士玩来了。这事新鲜吧? 欧洲并不大,46个国家面积仅有1016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略大一点,但人口却只有中国的一半,7亿多人。欧洲最大人口国德国还不到1亿,最小人口国梵蒂冈才800多人。如此众多而又分散的小国根本没有单独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因此,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他们建立了北约,为了协调发展他们建立了欧盟,为了方便贸易他们建立了欧元,为了方便旅游他们建立了申根……总之,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保持稳定,想尽一切办法繁荣经济,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国民的福利待遇。<br> 我这一次迫不及待地去欧洲,就是想感受一下欧洲文明。在我看来,欧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世界文明的先进代表,当年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1800多名有志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便是最好的说明。 欧洲除了方便就是自由,自由的幅度有时候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如大街上随便涂鸦;国会大厦和市政大厅可以随便出入——你除了没有发言权外,可以坐在旁听席上倾听议员们的辩论;作为公民你可以公开表达个人诉求而不受任何限制等等。在奥地利我们就遇见一次市民游行,规模不大,有几百号人,举着横幅,洋鼓洋号开道,拉着音响,放着音乐,散兵游勇式地在大街上走过。队伍在行进中没有口号,没有情绪,有一位老年妇女还冲着我们扮鬼脸,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b>令人惊叹的人体艺术</b> 我一直认为,去国外不去欧洲不算出国,去欧洲不进教堂和博物馆不等于接触到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精髓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在欧洲,教堂就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形象,与国王居住的宫殿具有同等价值。 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或多个教堂。如奥地利的皇家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巴黎圣心大教堂等。老实说,我不信教,在国内也没进过西方人办的教堂。自认为没有做过恶,用不着到那里去忏悔,更不需要请求救赎,老话说得好:“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可这一次在欧洲却把我震撼了!这里跟信仰完全没有关系,撇开建筑风格不说,单是里面的雕塑、油画就让人惊叹不已。整个布局没有一点空闲,除了雕塑就是油画,除了油画就是雕塑,用雕梁画栋和富丽堂皇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这些雕塑、油画都是名人的作品,好多在国内的刊物上都看到过,如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古希腊雕像《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等。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就叫《达芬奇画蛋》,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文化呼啦啦涌入中国,一切都感觉新鲜得不得了,尤其是那些裸体、半裸体雕像、油画,直让人看得脸红心跳。时隔40年,人们的观念意识早已改变,在欧洲参观时,没有看到哪位游客感到不适,即使少男少女也照样掏出手机拍照,俨然一种司空见惯的样子。 在罗马,我们参观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br> 梵蒂冈是罗马的一个城中国,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国土面积不到半平方公里,人口仅有800多人,走进去就像进到一个居民小区。教皇要想出国得坐直升飞机,因为国土面积还不够建个飞机场。若要出远门,还得到意大利的某个机场转乘航班……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知名度却很高,这里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朝圣之地,我们不知道的是,全世界有1/6的人口信仰基督教。 梵蒂冈最值得称道的是圣彼得大教堂,这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教堂之大据说能容纳6万人。从1506年破土动工,到1626年宣告落成,用了整整120年,里面的工匠师换了好几代!其建筑之宏伟、雕塑之精美,令人瞠目结舌。那时候没有水泥,走廊里的石柱和墙壁都是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高大的石柱、巨大的拱顶、绚丽的墙壁、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和油画,令观赏者诚惶诚恐,气不敢出。 在这些雕塑里,最著名的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的作品《圣母哀痛》,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心情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和无奈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与米开朗基罗其它作品的风格迥然不同。 在法国我们还参观了巴黎歌剧院、凡尔赛宫和卢浮宫。巴黎歌剧院建于拿破仑三世,是专门为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提供的娱乐场所,因此在其建造过程中,不论是内部装饰还是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让我们彻底见识了什么叫精雕细刻,什么叫金碧辉煌。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我们没能看到演员练功、排练,也没看到所谓的“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和观众席。 凡尔赛宫和卢浮宫都是国王和王后居住的地方,应该说它是国家财力和文化的象征。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也零距离感受了800年前封建帝王的奢靡生活和珠光宝气。这里有最著名的镇宫三宝:石雕《维纳斯》、《胜利女神》和油画《蒙娜丽莎》。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的传世珍宝和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而且还有华人的骄傲——卢浮宫正门入口处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 <b>优美安静的生活环境</b> 欧洲有一座山很出名,叫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中南部,横跨7个国家,其中有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等,长12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其中有82座山峰超过4000米,终年积雪,水资源丰富,是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纳河的发源地。奥地利、瑞士就分布在阿尔卑斯山的两侧,风光独特,景色格外诱人。 奥地利和瑞士有相同的地理特征,都是山地国家,河湖众多,森林覆盖率比一般国家高,在这里你看不到裸露的黄土,也看不到麦田和庄稼地,你能看到的就是森林和草场。草场都在陡峭的山坡上,山坡上散落着一座座民房,红瓦白墙,煞是好看。有时山坡上还会出现一些散养的奶牛,漫不经心的,一副不着急吃草的样子,放任自由,完全没人看管。坐在旅游大巴上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些国家没有土地,没有粮食,他们吃什么呀?联想到我们14亿人18亿亩耕地,却担心没饭吃,还要时不时地提醒你准备过苦日子,真是不可思议。 当然,奥地利和瑞士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中立国,从不惹是生非,虽然没有多少农业,但他们制造业很发达,一块瑞士手表几万、几十万,他们个个富得流油,缺什么买什么,还怕没有饭吃?要知道,全世界的权贵、富豪都把钱存在了瑞士银行,谁想找茬这些人就不答应。 瑞士从来不说自己如何强大,但相关数据往那一摆,你就不能小看她。瑞士全国总人口873.8万,不到北京的一半,但人均月收入世界第一,6800欧元,折合人民币53000元;全球1/3的钱存在瑞士银行;一个仅有18万人口的日内瓦市却拥有45个国际组织、180个常驻代表团和400多个非政府组织;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也不使用欧元,然而瑞士法郎却全球通用…… 看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大,我觉得不应该只看他有没有高端武器?射程能打多远?而应该看他的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欧洲和瑞士法律规定,夜10点以后男人不能站着撒尿,怕声音大影响别人休息。导游这么说我还不大相信,结果还真让我们遇着了。那天旅游住在一个瑞士小镇,吃罢晚饭我们便到镇外的草场去溜了一圈,一边溜达一边聊天,不知因为什么话题声音大了点,便惊动了路边的房主,老头打开窗户立刻做了一个制止的手势,我们才恍然大悟:犯法了。 还有一次在酒店吃早餐,餐厅刚开门我们就一窝蜂地冲过去,这时导游赶紧制止,悄声说:“不要挤不要挤,前边有两个团,一个是韩国团,一个是日本团,别让人家笑话咱。”我们这些人都很听话,立刻有了“为国争光”的意识,自觉有序地排起了长队,甚至见到来迟的日本游客,还主动把人家让到前边,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第二天情形大变,“礼义廉耻”全不顾了,什么“尊老爱幼”、“女士优先”统统扔到了垃圾箱,锅碗瓢盆,叮当乱响,斯文一点的到最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我就知道,日本人、韩国人走了,不用再装了。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强大起来,靠装是装不出来的,必须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什么是素质?那就是处处为他人着想。能做到这一点,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br><br> 2023年7月26日于河北武安 <b>作者简介</b><div><br><div> 孔祥峰,男,河北武安人,生于1956年,历任中学教师、县文化馆创作员、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团长等职,著有散文集《城市猎枪》、报告文学集《佼佼者》、文艺演唱集《哥俩好》、传记文学《大梦人生》、电影作品《梦回搭衣岭》《王近山传奇爱情》《草根出墙》等,作品先后获河北省首届“月季花奖”、“中国时代风采”散文金奖、全国首届“浩然文学奖”等。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安市作家协会顾问。<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