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末,我们全班同学五十二人毕业于塌山公社社办高中。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经过多方问询,终于得知当年教我们语文的王子明老师定居在河北省沧州市,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于是我们同学四人相约到三百八十公里外的沧州市沧县看望恩师。</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是山东无棣人,一九六六年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两年后于一九六九年分配工作到宽城县孟子岭公社大桑园学校教初中。一九七一年,宽城县成立五所社办高中,王老师又被调仼塌山公社高中教书,仼我们的语文老师并担任班主任。王老师个子不高,操一口山东方言。专业中文,爱好体育。讲课由浅入深,语言配合肢体动作,可谓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深得同学们尊重和敬仰。他对学生严格管教,善用批评;又对同学们关心备至,嘘寒问暖。给我们留下严师与慈父般的良好印象。五十年后师生相见,我们感慨万千。五十年前的校园生活历历在目,往事如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年龄都在十六七岁,社会知识知之甚少。且不知给我们仼课的几位老师承受了多少社会压力和生活苦难。塌山公社距离县城20多公里,交通主要靠走;50多人一个教室,没有任何教学辅助设备,教学主要靠吼;重要的是粮食主要是粗粮,自己起伙做饭,没有任何付食品供应,许多老师身患疾病,吃不饱饭饿肚子也是常事。特别是“白卷”风起,又学“朝农”,有时还要去生产队劳动,接受所谓贫下中农"再教育”。说起这些老师感慨万千:"我离开宽城回沧州时你们师母没有正式工作,我一个月30斤粮食四个人吃,生活很难呀!”听得我们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有王老师这样一批大学生,被分配到我们这样大山深处学校里默默奉献,才成就了七七年恢复高考的我们,使我们这个班级多名同学步入大学校门,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师已经八十二岁,中小学副高级教师退休,师母也已经退休相依相伴。两个女儿均已结婚生子,有稳定的工作。我们为老师晚年幸福生活而高兴。</p><p class="ql-block"> 这些回忆充满师生之情,跨越了半个世纪!这些图片记录了美好的瞬间,承载着师生相见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塌山社办高中二班学生毕业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与班委会同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p> <p class="ql-block">老师你好?分别五十年,师生相见恨晚。</p> <p class="ql-block">回忆难忘的教学时光</p><p class="ql-block">一言一行德为范,一生一世甘平淡。师恩似海爱如山,谆谆教诲润心田。 </p> <p class="ql-block">讲起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与老师合影留念。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老师的爱,是天下最伟大、最高尚的爱。 </p> <p class="ql-block">与师母和大师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老师膝盖做了手术,但仍然坚持步行</p> <p class="ql-block">老师全家热情招待他的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不善于喝酒的老师也端起酒杯。</p> <p class="ql-block">祝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师生情谊山高水长!</p> <p class="ql-block">感谢你们来看望我!</p><p class="ql-block">桃李满天下,恩情似海深。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与老师和家人惜别,老师祝我们一路平安!我们诚恳邀请老师回到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欣赏宽城巨大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沧州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