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之行----游“音乐之都”哈尔滨

姜君

<p class="ql-block">【开篇语】我们于2023年6月15日,从北京坐Z203次列车,20:30分始发第二天凌晨6:50分到达哈尔滨;所到哈尔滨就是为了消夏乘凉,感受一下冰城夏都的人文气息,然而哈尔滨的艺术气息、音乐元素已融入到街头巷尾、百姓生活当中去,音乐已成为哈尔滨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走在百年老街上潺潺流泻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连清扫垃圾的三轮车,伴随播放的是《喀秋莎》,随处可见的音乐元素,已跃然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音符”,时不时地传来热情奔放的琴音袅袅。正是由于多文化的柔和,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的称号,这一荣耀来之不易,是全亚洲唯独的一份;音乐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动和包容,让我们体会不一样的“音乐之城”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南站</p><p class="ql-block">初来乍到哈尔滨,怎么乘坐火车转往其它地儿?是最想了解的事!先介绍一下哈尔滨的火车站,截止目前哈尔滨共有六个火车站,分别是:东、南、西、北、中、香坊站,中指的是中心站哈尔滨站,哈尔滨南站不办理乘客业务;黑龙江省内的火车到省会哈尔滨,一般停靠在哈尔滨东站和哈尔滨站,高铁动车则是停靠在哈尔滨西站,简称哈西站,哈尔滨北站和香坊火车站有少部分列车停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东站</p><p class="ql-block">该站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桦树街1号,原名为三棵树站,始建于民国21年即1932年12月,1991年三棵树站改名为哈尔滨东站,站场规模为三台12线,省内的火车一般到哈尔滨都会停靠在哈尔滨东站,而且这里是去本省的车次也比较多;这里的交通很方便,地铁线1号线设有哈尔滨东站;有33条公交线路途经哈尔滨东站,根据所在位置可自行选择乘车方式。我曾于2019年去往五大连池时,就是在东站坐的火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西站</p><p class="ql-block">简称哈西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1号,东距南岗区中心5公里,西距道里区中心5公里,东北距哈尔滨站8公里,西偏南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28公里;该站是黑龙江省境内第一座高铁站,是世界高寒铁路温差最大的高铁站,本站设有高速、普速两个站场和1个动车组;站房综合楼分上下五层,由18座站台、22条铁路到发线、高架候车室,以及公交枢纽站、地铁3和6号线车站、出租车站等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北站</p><p class="ql-block">该站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利民大道上,西侧是碧水庄园小区,南侧为华尚 · 万象新天小区,西南侧则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站房楼就坐落在大耿家立交桥的西侧;哈尔滨北站是中国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一级站,高速铁路站之一,建成投用后,形成了哈尔滨站和哈尔滨西站为主要站,哈尔滨北站和哈尔滨东站为辅助站的铁路客运运输“两主两辅”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站</p><p class="ql-block">为特等中心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筑的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站,站房先后经历了四次改造,现在的哈尔滨站有两个主体站房为南站房和北站房;南站房正对红军街,也就是旅客们常说的老哈站站房,北站房位于道里侧,2018年12月25日新哈站全面开通运营后,实现了南站房和北站房的贯通,也就是说无论旅客是从南站房进站还是从北站房进站,到达的都是同一个候车区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香坊站</p><p class="ql-block">该站坐落在哈尔滨市下辖八区的其中一个区香坊区,本站有个传说为“先有香坊,后有哈尔滨”,是个有历史故事的小站;该站始建于1898年,由当时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时建造,俄国首批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抵达香坊后,即在香坊西部修建了火车站,命名为“哈尔滨站”,所以人们始称香坊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我曾在这个小站短暂逗留过,是2019年从吉林省延吉市到哈尔滨,就是在香坊站下的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先说别具一格的俄罗斯建筑</p><p class="ql-block">松花江畔,坐落着一座浪漫的城市,它被誉为“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中西方建筑与音乐艺术在这里交融发扬,它就是美丽的冰城夏都----哈尔滨。我们在哈尔滨呆了四天,转了很多地方,先从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教堂说起,因为一下哈尔滨火车站,走出北广场一座非常瞩目、楼上有七个“洋葱头”的教堂就呈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维尔教堂</p><p class="ql-block">原建在哈尔滨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原军官街),始建于1908年,原为哈尔滨驻外俄国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文革期间教堂上的五个“洋葱头”圆顶被拔除,面貌残破不堪,教堂内已无神职人员。2017年哈尔滨站北广场进行规划改造,伊维尔教堂得以翻修重建,如今,教堂屋顶上方大型鼓坐托起的大洋葱穹顶,四个挺拔的小洋葱头穹顶环绕周边,成为整个建筑中心,哈尔滨市又多了一个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p><p class="ql-block">就在距离中央大街不远的兆麟街上,我们就入驻在中央大街一家宾馆,步行不远就可走到;该教堂前身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其主体为清水红砖叠构而成,通高有53.35米,形体复杂,砌工精细,巨型洋葱头穹顶和钟楼俄式帐篷顶高低错落,互相辉映,端庄协调;现已开辟为哈尔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内部观看</p><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极高的穹顶,可以看见窗外的星空以及壁画、吊灯、钟楼,唱诗台上正在吹奏着萨克斯鸣曲,显示出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凝固的音乐,充满迷人的色彩;整个教堂内最为华丽的就是挂在顶端的九枝吊灯,吊灯从穹顶上垂悬下来,沐浴着自穹顶天窗透出的光芒,让人感觉到一种肃穆和神圣。观完之后让人感觉,该教堂是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和宏伟壮观而闻名于世的大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广场</p><p class="ql-block">广场中设置有大型系列音乐喷泉、叠水景观,大型可升降的欧式“灯台”,白鸽也赶来凑热闹,时而盘旋天空,时而落地争抢食物;整个广场凝聚着音乐的优美旋律,广场四周汇集了除圣·索菲亚教堂之外,还有艺术砖廊、钢构塔廊、凯旋门、一座很特别、全是钢结构的教堂钟楼等众多欧式景观建筑;令人瞩目的是犹太新会堂也坐落于此,教堂建成于1921年,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犹太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果戈里大街上的糖果教堂</p><p class="ql-block">沿着果戈里大街东行,在革新街与士课街交界处,你会看见一座雄伟而精美的教堂,被大家称为革新街教堂或士课街教堂;原名为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教会,现名为哈尔滨天主教·圣母无染原罪堂。该教堂体型复杂,墙面线角丰富,红白相间,钟楼为帐篷顶冠戴小穹顶,中厅用较大的洋葱头穹顶,豪华中透露着浮夸。哈尔滨的教堂大概有十几座,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游转拍摄了这三座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果戈里书店</p><p class="ql-block">是以俄罗斯伟大文学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的名字命名的,坐落在百年老街果戈里大街164号,与士课街教堂相距不远,也就270米之远;果戈里书店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以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呈现,为国内首家纯欧洲风格书店,环境复古优雅,二楼三楼是读书区,二楼可以点咖啡、饮料,三楼可以吃西餐,书店内还售卖哈尔滨印记的明信片;读书与旅行,是人生中极为美妙的享用,在这里尽能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p><p class="ql-block">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大街,有着俄罗斯的异域风情,对于每座大城市似乎都有一条可以作为城市名片的步行街;而哈尔滨 ,号称“ 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就是那条名扬天下的步行街,没来过中央大街,就不算到过哈尔滨 。这条大街给人最不一样的就是道路上铺的是花岗岩雕铸的方石,由于形状大小就像俄式的面包,就被称为“面包砖”;这些砖精巧密实、光亮圆润,还能再磨上一二百年,这在中外筑路史上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又称是建筑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大街两旁都是欧式建筑,建起了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等风格的建筑70多栋,各尽其功能,覆盖有洋行商店、银行旅馆、饭店药铺、舞厅影院、餐馆酒吧等等;如今,它们依旧鳞次栉比地矗立在原地,百年如一日,是游客来到中央大街的最大看点,这条充满欧陆情怀的大街,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建筑博物馆”,给许多来冰城的人留下了深深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阳台音乐</p><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是中央大街上一座百年老建筑,法语中“马迭尔”是摩登或时髦的意思;最吸引睛球的就是棕绿色的穹顶与下方如同天作之合的圆窗构成的铁艺阳台。马迭尔阳台音乐始于2008年5月,是公益性音乐表演,每年都会邀请来自多国的艺术家到此参演,从阳台上飘出的优雅乐声,吸引着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感受着“音乐之城”无处不在的音乐魅力,构成了中央大街上一条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透露着音乐元素</p><p class="ql-block">当你漫步在中央大街的时候,只要稍作留心,就会发现这条繁华、烂漫的大街处处飘扬着古典音乐,不论是真人演奏或雕塑作品,还是音响飘出的,都叫人忍不住沉醉其中;因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哈尔滨成为我国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最早的城市之一,我国多项与音乐相关的“第一”均发生在这里:第一架钢琴运抵哈尔滨、第一场交响乐在哈尔滨奏响、第一所音乐学校在哈尔滨首建、第一支交响乐团在哈尔滨成立,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邮局</p><p class="ql-block">在中央大街最繁华的路段,有一个有故事的邮局,至今保留着最古老的邮寄方式,它成立于1902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进门之后,里面的空间并不大,但装饰却很别致,丝毫看不出老式邮局的样子,有许多哈尔滨的老物件和各种风格的明信片,在这里是可以盖戳留印记的,自带本子或购买邮局的明信片均可。我们就按小桌上面提醒的操作步骤,逐一印上邮局的戳章,最后再投寄到门口的邮筒里就OK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定点在这条街上吃早餐</p><p class="ql-block">横挂“让全世界爱上哈尔滨味道”条幅的这条街名叫红霞街,与中央大街横向交叉,早晨一进入红霞街,就能看到有很多老年人拖着小车或手提塑料袋买回来菜和水果,一定是赶早市回来。哈尔滨最热闹的早市,就在中央大街西边,红霞街西端的美食红专街上,沿街两边买菜和卖饭的小摊相互交融着,真叫充分利用地形不留一丝空档,路边的小摊或是叫卖声不绝于耳或是烟火缭绕,真的是太有生活氛围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幸参加吃豆腐比赛</p><p class="ql-block">我们入驻在马迭尔商务会馆斜对面的鑫林宾馆里,这条街西端为中央大街潮人夜市,负一层刚刚开张潮人美食“蛙咖唻咔”,为助兴每天徬晚在入口处举办文演,节目期间穿插品尝各售卖摊点的地方小吃,正巧主持人报出:下个节目是吃臭豆腐比赛,我赶忙举手没想到竟选中了我!与一位年轻人同桌比赛,臭豆腐还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就咱这胃口肯定不会输给对方,谁知老了牙口不好!嚼不烂就咽下去了,最后还没赢过对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夜景也灿烂</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夜景总是有着它独特的一面,不同于白天的喧闹与明快,夜晚的中央大街增添了些许复古的情调与浪漫;与建筑相衬的暖黄色灯光搭配柔和的路灯,整条街都变得流光溢彩。 踩在具有百年历史的面包石上,街边响起了优雅的俄罗斯音乐《喀秋莎》,熙熙攘攘往来的人群,明显是晚上多于白天,人群如潮水,灯光似恍惚,亦真亦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最具“洋味”的街道</p><p class="ql-block">要说“洋味”十足的,当然属中央大街,尽可以在这条街上领略俄罗斯及欧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的突出代表和显著标志;1986年,哈尔滨市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1997年6月1日将其改造成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又在1998年,该街获得了“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全国青年文明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6年3月又被中央八部委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的幸福照</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松花江江畔的防洪胜利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全长1400米;这条长街始建于1898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0多栋,现在已成为哈尔滨旅游、购物、娱乐、餐饮的集中地,融合了整个哈尔滨的美食和特产。我们进入一家特卖俄罗斯商品的店铺,门口摆放着挺有生活气息的桌、椅、书柜,忍不住在此拍照打卡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画师街边画像谋生</p><p class="ql-block">在中央大街北端街道的尽头,是一排二十多位画师正在为游人画肖像素描,好像摆在画师面前作广告的画像比画师的数量要多,而且画像都是大腕明星,栩栩如生,但现场掏钱画像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椅子都是空着的;看到画像的价格都是明码标价:黑白50元、彩色70元,价格好像贵了些。远远望去,很有种浪漫的情调,同时也赋予了整条大街一种高雅的文化气质,只不过再高雅的手艺,也是惨淡经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防洪胜利纪念塔</p><p class="ql-block">这座著名的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中央大街北端尽头,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整个景区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大地艺术长廊成环形围绕纪念塔,配有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公园</p><p class="ql-block">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位于松花江南岸,东起松花江滨洲铁路大桥,西至九站公园,全长1750米,南北宽50米,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的公园,与驰名中外的"太阳岛"风景区隔江相望,它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五颜六色的"五色草花坛"等各种艺术雕塑而名扬海内外。我们沿着中央大街往北走,当走到防洪纪念塔时,恰巧有一支文艺团队在彩排演出,顺手拍了几副“文艺青年”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滨洲铁路大桥</p><p class="ql-block">即是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哈尔滨人亲切地称它为“老江桥”,位于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为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也是哈尔滨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大桥为石墩钢筋结构,全长1050米,宽7.2米,共有19孔。要想去对岸的太阳岛又不想乘船前往的,可沿大桥漫步通过松花江,一直往北走,途径太阳岛上设置的瞭望塔,最后终点让人有点惊喜!可看到哈尔滨大剧院,见证“音乐之都”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乘船前往太阳岛</p><p class="ql-block">哈尔滨被称为天鹅颈下的一颗明珠,它的魅力更多体现在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松花江发源于吉林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于哈尔滨市的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太阳岛是哈尔滨松花江中的一个小岛,1983年青年歌手郑绪岚一曲《太阳岛上》,把冷清荒僻的哈尔滨太阳岛唱成了旅游胜地,引得无数游人心驰神往,我的心也被“她”牢牢拴住,急不可耐地选择了乘船前往,既游了江,又上了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A级景区太阳岛</p><p class="ql-block">该岛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自然风景异常秀美,全岛碧水环抱、幽雅静谧、水光潋lian滟yan、树木葱茏,野趣浓郁,原野风光质朴粗犷;太阳岛是个景色秀丽,休闲、渡假的好去处。景区正门前有一块与太阳岛浑然一体的巨石,名叫“太阳石”,长7.5米、厚2米、高4.3米,重150吨;她带着神秘的灵气和美丽的传说飘移到太阳岛,为这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是游客争先恐后拍照取景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大门太阳门</p><p class="ql-block">该门坐落在太阳岛西部主入口处,太阳门呈环形状全长68米,两端向太阳石方向环抱,主门高12米多点;大门为一大四小五个椭圆拱型门相连组成,其造型以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语言为主,并揉以其他风格的艺术语言,其创意主题为“太阳的窗口”;中间的拱型大门和“太阳石”在同一中轴线上,行进方向为正东正西,由此可以面向日出日落,四座小拱门中矗立着四座雕塑,看着十分融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风情街</p><p class="ql-block">乘船登岛后,坐上一辆观光车每位15元,先到太阳岛正门广场游览了一番,紧接着又步行跨过湖心桥到太阳岛中心逛了一圈;调侃一下这里的观光车:太阳岛上的观光车的确有不少,不管走到哪儿都可看到它的身影,但观光车不是随便可以坐的,车的颜色和装饰不同,代表了不同老板在管理!你在哪儿下车,就得在那儿等车上车,搭错车是要重掏票钱的!真是无语了,岛中心的景点就不能玩了,只有打道回府乘坐来时的观光车来到了俄罗斯风情小镇,伴随着广播里《贝尔加湖畔》的旋律,好像自己出了国似的。</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纪念园</p><p class="ql-block">观光车又把我们拉到东北抗联纪念园,位于太阳岛围堤内靠近东部地域,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修建,已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抗日战争教育和纪念基地。纪念园面积为3.6万平方米,以抗联战士组雕、湖水和草地为核心,表现风格不同于以往庄严肃穆的纪念模式,通过主题雕塑、抗联营地和起伏的地形、树木、流水、巨石等景观相结合,再现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战场,说白了就是一组骑马的雕像,纪念园过于简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抢占了商机</p><p class="ql-block">夏日的太阳岛,湖边垂柳如丝、亭桥如画,倒影湖中,形成“亭桥映柳”的秀丽景观,加之异域风情的建筑、花苑、飞瀑、松鼠岛、天鹅湖,等等,景色极致,拍照、野餐、划船、骑行、喂小鹿等各种休闲活动,会令人身心愉悦,可远离都市喧嚣,融入清新的自然风光里!我倒觉得景色一般化,只不过是太阳岛开办的早,再加上郑绪岚的歌曲带火了太阳岛景区,要不凭啥能评为5A级景区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大剧院</p><p class="ql-block">坐落在松花江北岸风光秀丽的湿地旁,与太阳岛风景区隔水相望,外形设计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宛若一条银白色的丝带,与周围景观浑然一体,静静地盘卧在松花江畔。哈尔滨大剧院包括大剧院(1600座)和小剧场(400座),建筑采用了异型双曲面的外型设计,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其中,大剧场更是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将自然光引入剧场的方式,丰富了非演出时段的照明方式,创造了节能环保新模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华巴洛克风情街</p><p class="ql-block">也叫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位于道外区中部核心区域,南起南勋街、北至靖宇街、西起景阳街、东至南四道街,即是老道外南三,南二,南头道街;院内设立的关公铜像(背面就是南勋街),目的是激励后人以“居仁由义”、“让为先,和为贵”的理念经商,昭示百年老街的龙商精神,彰显新时代为商之正道;漫步走在百年老街,就像是带你穿越一般回到以往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外南二道街特色小吃街</p><p class="ql-block">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是哈尔滨商业的发源地,龙商精神在这里孕育传承、发扬光大;我们是从南勋街进入餐饮老街的,这条街体现了一种原生态、民间市井,老道外知名小吃齐聚这里,紧靠街边的是一家张包铺,午饭我们就在张包铺对面的饭馆吃的“锅包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老外”见到售卖包子的雕塑,先是摸摸张包铺的包子热乎不,然后做出要偷尝包子的表情,特别逗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北第一家摔碗酒</p><p class="ql-block">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区已形成了三条街道,门厅看似狭小一般,走进去别有洞天;这个院子挂满了红灯笼,给人一种很喜庆的样子;龙泽烧锅院酒馆很有意思,他们卖的酒名叫摔碗酒,不要怀疑,就是你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喝完了酒把碗摔碎;不过好像没有什么壮士断腕的壮烈,好像只是传说中的两个土家族的长老为了化解两族恩怨,共饮一碗酒,然后将碗摔碎,化干戈为玉帛。如你想体验一把摔碗的感觉,就在张包铺附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外皮看似异国的,实则是中国芯</p><p class="ql-block">中华巴洛克街区,大多是前店后坊的中式商业建筑模式,表面一层巴洛克的皮,内里还是中国的核,两边沿街店面之间形成了一个个的院落,也就是说:从一条街上穿过院子可到另条街道上;院子里面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走进里面看上去就是一个中式楼房的四合院。建筑有的是老建筑翻新,有的是仿建的,它是富有中华特色,具有欧洲风情的巴洛克风格建筑,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看起来依旧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黄包车”上打卡拍照</p><p class="ql-block">行走在百年老街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随处可见掺杂着中国元素的建筑群落,还有马路旁的铜雕塑像:拉黄包车,相信你没坐过;它可是早期交通工具,也是有钱人能享受的出行方式,现在有些景区也有这种类型的车,只是成了纯娱乐项目。应该感谢老道外改造的设计者们,为了还原历史,把已经消失的老行当做成雕塑,摆在这老街上让人充满遐想,仿佛又回到那个久违的年代,当然了拍照打卡那是必须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巴洛克是在17~18世纪之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特征是:华丽、浪漫、刺目和显眼,将艺术的效果和理念融汇在装饰的建筑之中,使每一栋建筑都富有最为独特的灵魂,辉煌而又绚烂。老道外巴洛克风情街是于20世纪初期进入哈尔滨的,传入我国以后,更是融汇了不少的中国传统元素,因此大家在老道外巴洛克风情街看到的各类建筑,更多的是辉煌、绚丽、浪漫而又华丽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道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是座私人博物馆,门口处设置了可以盖章打卡的,但是需要花20~50元,只盖小章20元、连大章一块盖需花50元,最多可盖300个印章;这个留下记忆瞬间的项目,费时费力,占用时间非常长,已有好几位游客在等待。馆里也展示了很多当年的老物件,都配有文字介绍,与其说是博物馆,更像是摆了柜台的商铺,走进来走出去也就十几分钟;在最里间摆放着办公桌椅,我拿起电话“装腔作势”拍照打卡了一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北黑土地特有的大舞台</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有四条已建成的百年街道,第一条为中央大街;第二条为果戈里大街;第三条为大直街,分东大直街和西大直街(这条街未游览);第四条为老道外巴洛克街,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沿着四条街道行走,满眼的老房子,或米黄色、或灰色、或红褐色,欧式建筑加上欧式以植物为主的装饰,间或杂以中华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麒麟、龟、虎、鹿、鸟的图案,让人赞叹中西合璧的完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又到黑龙江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50号,即红博广场的一侧,始建于1906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原为俄罗斯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博物馆成为全国首批集历史文物、自然标本、艺术品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公益性博物馆,承担着黑龙江省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自然标本的保护、发掘、征集、采集以及研究、陈列等工作。要想了解哈尔滨的历史,必到博物馆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黑龙江满洲龙,享有“神州第一龙”的美誉,这是该馆唯一幸存的一具恐龙化石骨架,出于黑龙江省嘉荫县龙骨山,是我国建国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收获最多的一次恐龙发掘;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是在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乡松花江中游北岸的一阶地上发掘的,身高3.33米,体长5.45米,门齿长2.05米,臼jiu齿显示出它是一只老象,博物馆作了测定,断定其年代为距今21200年,上下相差6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珍稀典藏清朝舆图</p><p class="ql-block">《西域舆图卷》是清朝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徐扬,在乾隆征服西域时所创作的一部绘画作品,为设色纸本,手卷,全长18.2米、宽0.52米,纸地保存完好,装裱整洁;这幅长卷原收藏于清宫内府,后流散在外,1958年由收藏者哈尔滨市民杨德轩捐赠黑龙江省博物馆珍藏。不懂历史真可怕,只知道清朝丧权辱国丑陋的一面,但不能否定清朝的功绩!如果没有清朝,就不会带东三省加入中国版图,就很难征服蒙古诸部,收复西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博广场</p><p class="ql-block">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省博物馆广场中心,这个位置也被誉为哈尔滨城市的起源地;在广场中心修建的阳光大厅顶上的“金色雪花”,原是被誉为“远东第一东正教堂” ,被老百姓俗称为“喇嘛台”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所在地,在1966年“破四旧”大运动中被拆除,直至1997年建成了今天的红博广场,基座上的不锈钢圆球象征着天鹅颈下的珍珠;钢球与立柱构成了字母H;最上面金色雪花代表了北国冰城的风貌与繁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坐落于哈尔滨市红博广场博物馆的西侧,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在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中,英勇牺牲的8000多名苏联红军战士而修建的,为哈尔滨第四批历史一类建筑;烈士纪念碑塔高约18米,分为基座、底座、主塔、塔身、铜像五部分,铜像高3.5米,宽约2米,由前苏联红军水兵和陆军战士两个塑像组成;塔身正面和背面分别镶着铜铸的四面红旗和镰刀斧头麦穗的党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哈尔滨是个有历史故事的城市:首先,因修建中东铁路(中国东部铁路的简称),是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连海参崴、南延伸到旅顺、大连,整体呈“丁”字型铁路,入驻到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当然大幅增多了;其次,中东铁路建成通车的第二年,日俄战争爆发,争夺的桥头堡就发生在哈尔滨,哈尔滨一直是日俄觊觎的“鱼肉”,这里的百年老街两侧汇集了异国风情的精美建筑,便是侵略者留下的痕迹,日本侵华期间曾在这里建立了“满洲国”;所以,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保护好我国的每一份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