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乡村——西北大学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队在凤镇中学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Lan 苏儿(凤中教学)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2023年7月11日上午,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工作“生命源代码”实践队伍奔赴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凤镇中学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团队7名成员,依托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农村留守儿童与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研究》项目前期在秦巴山区的白河县、平利县、柞水县对留守儿童的相关调研,结合留守儿童实际需求,开展六次主题活动,在执行过程中,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秉持优势视角,聚焦留守儿童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帮助儿童探索自身优势及资源,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向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破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7月12日-7月13日,生命“源”代码小组开展破冰活动。首先通过游戏“两块一毛五”初次尝试打破参与者之间的陌生感,为进一步促进参与者之间关系熟络以及方便后续活动开展,团队成员引导参与者进行名牌制作,使用“拼拼图”的方式组建小组。在第一次破冰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组内成员关系,以“松鼠大树”游戏引入,随后采取小组比拼的形式寻找任务卡片,参与“校园跑酷”——你划我猜两人游戏、不要做挑战三人游戏、谁是真的五人游戏。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参与者相互熟悉,打破初识陌生感,有效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画外之像、乡土秦巴”</p><p class="ql-block"> 7月14日上午九点,在回顾总结了上一次活动后开启了今日的活动历程。此次活动以学校操场、游廊、反邪教广场为打卡点,由参与者规划路线,带领团队成员前往,开启绿野行踪之旅。在各个打卡点,参与者寻找自己喜欢的定点并进行照相,其中一位参与者挖掘到了自己的摄影天赋。团队成员随着参与者沿路走过古街,挖掘参与者的深层记忆,让他们在增加对家乡的认同与自然审美之时也在更为清晰地认识自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画内之像,杏绿桃黄”</p><p class="ql-block"> 7月15日下午三点,第四次活动如期开展。活动伊始,对上次活动绘制的生命格子进行了分享,参与者依次讲述生命格子中的故事,述说其隐藏于心的深层回忆。接下来,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绘制重要他人靶向图,梳理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并对其进行讲解。以此为依据,绘制出重要他人已经陪伴时间及期望陪伴时间的生命格子。此次活动中,通过解析自身支持系统,在叙述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以让其发现重要他人在其自身生命历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长大”</p><p class="ql-block"> 7月16日上午九点,以简单快乐的“萝卜蹲”游戏进行了开场,紧接着开始第二部分的活动——“生命长河”。团队成员通过自身成长经历的分享,展示了生命长河的绘制方法,参与者绘制了关于自己“生命长河”中的重要“第一次”事件。此次活动旨在寻找成长过程中自己的第一次尝试,挖掘参与者自我内部支持资源,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强化应对生活事件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随色象类,曲得其情”</p><p class="ql-block"> 7月17日上午九点,团队进行总结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团队成员带领参与者绘制“我的未来”生命格子,引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接着以视频的方式回顾了前五次活动,团队成员向参与者表达了感谢并以具有仪式感的形式为每位成员颁发特制证书和精美礼品,至此,生命“源”代码项目圆满落幕。</p> <p class="ql-block">  生命“源”代码小组以“生命格子”为线索,通过六次主题活动,了解服务对象的生命事件,将抽象的内容以具象的形式表达,引导参与者整合自我生命事件,合理看待自我。“有的是玫瑰、有的是丁香、有的是小草、有的是大树…..不必追求如我所愿,而是,如你所是。”</p>

参与者

生命

活动

团队

成员

源代码

自我

绘制

儿童

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