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之山西

清风

<p class="ql-block">  迎来繁花似锦的红色五月,我们带着希望,带着美好的心情,多年的老同学和家人相聚一起,从上海飞往山西旅游。</p> <p class="ql-block">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这首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经典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大江南北,难忘的旋律,深入老百姓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从土木建筑之伟、到山河表里之美,这个以往低调的省份,正逐渐抖落身上的尘土,向世人散发出它耀眼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一说起山西,人们总是想起山西的煤矿与汾酒的醇香,其实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所以山西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p><p class="ql-block">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它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历来有“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着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称:“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  运城的著名景点:盐池。浩瀚的运城盐池<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亦称盐湖、银湖,</span>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周长约60公里,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形状宛如一个天然沐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运城盐池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span>诗人称它是“平浦横拖一匹练”。</p><p class="ql-block"> 运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盐池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它</span>所出产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杂质少,并含有多种钠钙物质。</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盐湖拍了这次出游的第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损坏后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被大火焚烧,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此后屡有修葺。属海内外关帝庙之最,有1400多年的历史。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span>它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庙中的精华建筑是“春秋楼”,是关公的寝宫,它又名麟经楼。该楼分上下两层,一楼神龛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span>因关公夜读而得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内壁板刻“春秋”全文,顶部悬垂三眼“藻井”,环楼四周是“悬梁吊柱”,更是古建筑珍品。原名“八卦楼”,乾隆帝御书匾额,改名“御书楼”。康熙西巡祭拜,御笔“义炳乾坤”,乾</span>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堪称珍宝。</p><p class="ql-block"> 解州是关羽的故乡,庙中的“结义园”牌坊是为纪念<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而建。</span></p><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景区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宏,颇具王宫气派!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关帝庙,瞬间被眼前的古建筑所震撼。</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关帝庙大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左中图:结义园牌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乾隆年间增修。在建国前后基本被毁,直到84年才被文物部门收回交给关帝庙后逐步复建;“结义团”三字是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所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左下图:</span>关帝庙的主殿是崇宁殿,因关羽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而得此殿名。大殿一周有26根巨大石雕龙柱。雕刻粗犷有力,与柱头额枋上的精雕细刻,形成强烈对比,相互衬托,各具美韵。正如庙内碑文所云:“殿阶石柱,雕龙飞腾,庙貌宏丽,甲于天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右上图:关公像及由慈禧太后亲书的“威灵震叠”匾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右中图:端门即为关帝庙的第一道门,是帝王居所之门的专用名词,与一般庙宇山门相仿,仅辟三门,主楼正面门额书“关帝庙”,东西分别是“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此门的亮点在于门额周围的砖浮雕,尤其是主楼的两条飞龙,采用浮雕与透雕结合的形式,线条流畅,造型逼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右下图:</span>御书楼前的第一道木牌坊——“山海钟灵”木坊。此坊额名“如在其上”,后毁于火,现存的建筑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建之物。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庑殿式琉璃瓦顶。正面横批额题“山海钟灵”,背面镌刻“如在其上”,盛赞关帝之巍巍圣德,似乎就在我们的周围。</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两图是“ 麟经阁”:也称春秋楼,关公的寝宫。它的顶部悬垂三眼藻井,环楼四周挑承“悬梁吊柱”,皆为古建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崇宁殿殿前明间檐下的“神勇”匾,既有承平之象,又有雄武之风。据考证,此匾为公元1768年,乾隆敕赐关公谥号“神勇”时亲笔所书。</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是全国唯一的“菊花藻井”。</p> <p class="ql-block">  左上图是崇宁殿前置放的复制品“青龙偃月刀”。</p><p class="ql-block"> 上中图:御书楼,原名“八卦楼”,现存的建筑为康乾时期遗物。造型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顶端为八卦图案,因而得名“八卦楼”。清康熙四十二(公元1703年),康熙帝西巡,祭拜关帝,并御笔“义炳乾坤”。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帝为纪念康熙帝御书匾额,随改名“御书楼”。</p><p class="ql-block"> 右上图:午门,是关帝庙的第三道门,单檐庑殿琉璃顶建筑。这种顶式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式样,可见关羽享受待遇之高。</p><p class="ql-block"> 下中图“国魂”:解县的父老为英雄关羽招魂,修建了葬其魂之冢,故民间又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之说。关羽首、身、魂、衣冠冢俱全,一人四墓,在中国墓葬史上实属罕见。也看出了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气肃千秋”木牌坊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 )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地震损坏,同治六年至九年(1867年一1870年)重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木牌坊位于关帝庙后宫的春秋楼前,坊前花木锦绣,视野开阔;坊后古柏叠翠,楼阁耸立,此坊恰似如画之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三分砥柱石:传说该陨石是关帝的化身。关帝是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他虽然身死当阳,其灵魂却化为灵石,继续辅佐蜀汉江山。</p><p class="ql-block"> “四龙壁”明代宣德年间烧制的琉璃影壁,有消灾降福,护佑生灵的作用。画面自上而下分天、地、海三界,四条蟠龙衬以凤凰、玉兔等祥禽瑞兽。</p><p class="ql-block"> “探坑”中无水,可里面倒有很多小面额的人民币,真不清楚人们是如何透过玻璃投币的?</p> <p class="ql-block">  关帝御园是在关帝祖庙后花园遗址上复建的一座北方风格、皇家气派的古典园林。殿宇嵯峨,廊轩迤逦,山水清明,花木竞奇。千米彩绘长廊,构成巨幅瑞兽图案,堪称天下一绝;“福寿”巨鼎,足壮观瞻;“洞天”“福地”,灵钟神韵,遥相成趣。</p> <p class="ql-block">  唯一一座发生过谈情说爱故事的寺庙:普救寺,它是千年不朽的传奇寺院,也是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span></p><p class="ql-block"> 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重庆潼南区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p><p class="ql-block">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据传:有一年,永济的节度使作乱,朝廷派兵攻城,久攻不克,当地百姓因战乱背井离乡,四处逃难。一位老僧为朝廷派来攻城的将军献策:“将军发善心,几日即可破城!”将军真的发善心,发放物资救济百姓,几天后真的破城,未伤一兵一卒。从此,该寺院就改名:“普救寺”。</p><p class="ql-block"> 普救寺的建筑富丽堂皇,“红墙匝绕,古塔高耸,绿树丛中,殿宇隐现”,建筑由寺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 历经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有13层、高37米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的格局修复了普救寺。</p><p class="ql-block"> 寺前广场照壁中“普救寺”为赵朴初所提;山门前廊楹柱上兰底黄字也是他所提。</p> <p class="ql-block">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态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莺莺塔”也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为莺莺小道;右下图是“永结同心”的同心锁,愿有情人终成眷属!</p> <p class="ql-block">  左上中图:如果你以小石块敲击巨石,莺莺塔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引人连连称奇,称之“普救蟾声”,成了千年的不解之谜。右下图中间的字为“普救蛙声”。右图即是当年张生要与莺莺见面踰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浪漫千年的古寺前</p> <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太原市的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对晋祠都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对越坊是晋祠景区内的牌坊,创建于明万历四年 (1576年)。 牌坊长12.5米,宽9.3米,檐高6.55米,占地面积115.8平方米,整个造型玲珑剔透,华丽典雅。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牌坊左右蹲坐铁狮一对,气势雄壮不俗。对越坊此匾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对越”二字书法传神,极为有名,所以称“对越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意为报答宣扬圣母的功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晋之源,唐之根,晋祠和唐园同属一个合体。</p><p class="ql-block"> 晋祠内共有三阁,凌云阁为三阁之一。它们的建造就像是现在的楼房一般,只是这楼阁遗留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个建筑座落在假山石洞上,游人可穿行而过,往前游览。</p><p class="ql-block"> 唐风晋韵”中的“晋”,是指我们所熟知的晋国,晋国只存在了六百余年,却奠定了山西独特的历史文化基石,故而山西又被称为“三晋”,“晋韵”,即山西文化的中蕴。</p><p class="ql-block"> “三晋名泉”匾额,意为晋水清泉,名驰三晋。匾额是康熙四十一(1702年)杨翰手书。</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此,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由殿前的八根廊柱和廊柱上的八条雕龙组成,圣母殿作为供奉圣母的主殿,建设中选用了代表女性至尊地位的数字八,再选用代表图腾崇拜的龙,充分体现了当时圣母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 晋祠的这八条雕龙,其中,6条雕龙雕刻于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另外2条雕龙增雕于1102年。正中间两条廊柱上的叫应龙,依次两柱上的为蟠龙,再依次两柱上的为蛟龙,最边两柱上的称为螭龙。这八条雕龙不是雕刻于木柱之上,而是独立缠绕在柱子上的,灵动逼真,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晋祠的木雕盘龙,在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保存着那段远去的历史,等候着向更多的人展示过去,这八条雕龙,记录着历史,也在创造着历史。</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的宋代塑群像,供奉着43尊彩塑。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整个塑像形态显得稳定而端庄。它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最早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更是罕见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的仕女,两侧的造型都是前倾,寓意对圣母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号称“晋阳第一泉”。公元550年至559年之间,经过多次修建。现存的这个亭子是明代重建,但保留着北齐年间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鱼沼飞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时期。位于圣母殿前西侧,东邻献殿,呈十字形桥,如大鹏展翅,它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鱼沼为晋祠第二大泉.“飞梁”是泉上石桥。桥东西长19.6米,宽5米;南北长18.55米,宽4.91米。此桥高出地面1.3米,两侧做成坡桥下斜,与地面相接,形如鸟之两翼;为晋祠国宝之一,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三绝之二。</span>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物。</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前廊两边有站殿将军,皆宋代原物。高约4米,分立左右。手执斧钺者据传是周武王姬发的得力卫士方粥。手执金钩者据传是周武王姬发另一位得力卫士方相。</p> <p class="ql-block">  左上图是 树龄已超过3000年的“周柏”,被誉为晋祠的“神木”。它高大挺拔、老枝纵横、树冠粗壮,树皮深褐色,树枝伸展开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壮观的树冠。这是三绝中第三绝。</p><p class="ql-block"> 右图一:晋阳群雕:太原建城2500年之际,<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山西省雕塑协会主席张熙玉历时3年设计完成,雕塑高6.99米,代表六六大顺,九九归一,宽9.5米象征九五至尊,重2.5万公斤,寓意太原建城2500周年,这是太原市最大的青铜雕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中间骑马者为唐太宗李世民,左侧为国舅长孙无忌,右侧为李勣原名徐世勣,也就是民间故事中的徐茂公,李渊赐姓李,因名字里有个世,避讳李世民,因此改叫李勣。前面为尉迟敬德(唐朝开国名将),最北侧两位前是魏征,后为马周。</p><p class="ql-block"> 右图二:“太白亭”是纪念唐代诗人李白到此一游所建。</p><p class="ql-block"> 左下图及右下两图:这样的建筑犹如南方的亭台楼阁,如同来到江南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  天下黄河第一楼“鹤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于楼上而得名。约在公元557-580年间,开始建鹳雀楼。隋、唐、五代、宋、金各代历经风雨仍巍然屹立。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了许多不朽诗文,其中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最负盛名。楼因诗而声名大噪,誉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人们争相登临感怀赋诗之胜地。因此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它的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鹤雀楼建成后约700余年后的元代初期,金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在蒲州最后的一次争夺战中,金蒲州守将侯小叔在元兵攻城时,下令烧掉了鹳雀楼。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毁于战火,仅存故址。</p><p class="ql-block"> 星移斗转,又700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復建的仿唐式建筑风格的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了鹳雀楼,似乎才能领略到大诗人王之涣挥毫泼墨的风姿。诗的篇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临汾市乡宁县境内的云丘山,古称昆仑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民俗体验。</p><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峰岭叠翠,景色秀丽,素有“姑射最秀峰巅”。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是罕见的晋南窑洞建筑古村镇群落。</p> <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次住宿在窑洞宾馆,感觉舒适宜人,享受山区清新的空气和美妙的自然风景。</p><p class="ql-block"> 夜晚的窑洞宾馆灯光璀璨,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丘山有河汾第一名胜之美誉:天然氧吧。小溪旁雾气腾腾,树木繁茂。</span>传说真武大帝的前身鲧修炼闲余时路过此地,这里溪流潺潺、和风习习、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祖师不由赞叹道:“此地甚美,当住神仙”后来,鲧得道成仙,人们就把此地称作神仙峪。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神仙峪的名气也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  娘子军中的党代表</p> <p class="ql-block">  虽说我们已进入老年,可仍像玫瑰花一样,经常绽放!</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溪我们来到塔尔坡的古村落,它历史犹长,窑洞及房舍建筑材料均以石材为主。</p><p class="ql-block"> 老子李耳云游天下,走到此地见“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是个参禅悟道,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而下榻休息,故得名“榻耳坡”,久而久之,人气聚成村落,塔尔坡村因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塔尔坡村被老百姓装扮的整洁,漂亮!左下图是村里为各家举办婚庆的场所;右下图是村里的阅览室,随时可以博览群书。</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两张图是村里人还保留着久远的手艺,方便人们的生活。左下图:村里的大舞台,为老百姓带来当地的民间歌,舞。右下图:村民自开的大食堂,迎接各方来的嘉宾,游人。</p> <p class="ql-block">  村里大舞台上演唱人的歌声,嘹亮,高昂;体现出山西特有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在塔尔坡村,右上图:原“田财主的家”;左中图:曾参加过抗战的“战斗英雄”之家;右中图:有2500历史的遥洞,至今仍然在使用。阿咪喜欢书画,慧颖欣赏玫瑰!同样的好心情😊</p> <p class="ql-block">右中图:我们在有2500年历史的窑洞里,听当地的工作人员讲它久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右下图:坐在窑洞里的炕上,别有一番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在塔尔坡村,尽情享受这清新的空气;远处郁郁葱葱的大山;装扮一新的农家;悠闲自在享受这宁静,和谐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云丘山冰洞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云丘山风景区内,更是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天然冰洞群,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冰洞内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10度左右。冰洞内的冰柱、冰瀑、冰钟乳、冰石花……等景观,形态各异,有的像是一座座冰雕,有的像是一条条冰龙,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仿佛永远不会融化,奇特壮观。我们穿上景区提供的各色棉衣</span>穿越到一方晶莹清爽的冰雪世界,看到洁白的冰雪映照着彩灯,折射出奇妙的色彩,绮丽迷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  毫无惧怕冰洞中的寒冷,我们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位于临汾市蒲县境内的黄河中游,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它气势宏伟,水量巨大。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5A级旅游景区。它横跨山西吉县,陕西宜川县两省。</p><p class="ql-block"> 黄河奔流到吉县龙王山附近,河面由四、五百米,一下缩至四、五十米,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  黄河,以其广博的胸怀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span style="font-size: 18px;">壶口瀑布奔腾汹涌的气势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止是它的宏伟壮观,而是作为哺育了我们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最壮丽的魂在这里。我们站在黄河边观瀑 ,</span>领略了黄河的情韵, 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聚拢,收束,形成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绮丽。令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威武雄壮的歌曲。只有在黄河边,你才能领略黄河大合唱的精神洗礼和荡气回肠,让我们终于明白了“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种震撼,不到它面前是无法想象的,它的哺育让这片大地充满生机,它的咆哮,让人们敬畏自然。是这条奔腾在中华大地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坚强,不屈的中国人!</span></p> <p class="ql-block">团长手擎红旗,带领我们来到壶口。</p> <p class="ql-block">  摄影师们在专注地拍摄勇往直前,气势磅礴的黄河。</p> <p class="ql-block">  黄河: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  黄河边,留下我们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朴实的山西老伯,在壶口牵着小毛驴与游客拍照。</p> <p class="ql-block">  看过山西壶口瀑布我们来到陕西的宜川县的孟门山景点。在宜川县壶口镇壶口瀑布景区下游五千米处,在黄河谷底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大岛长约300米,宽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小岛在岛上游10米处,仅五、六十米长,这两个河心岛,岩石坚硬,抗风化性能较强。千百年来它们静卧黄河中流,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传说古时,孟家兄弟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p><p class="ql-block"> 宜川县的宾馆仿窑洞样式,建在平坦的地面上。夜晚灯光照射下,通体明亮。</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戈戈和慧颖与当地老乡及游客一起扭秧歌,她俩的舞姿多么轻松,多么标准!</p> <p class="ql-block">  古渡口,以其岁月的沧桑见证了黄河和壶口的真与美!</p><p class="ql-block">陕西壶口古渡口小镇位于陕西宜川县,北依孟门山景区,又名圪针滩古渡口,古称孟门津,是连接秦晋两地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在明清时期古渡口小镇繁荣兴盛。</p><p class="ql-block"> 朱德总司令由此渡河往返于抗日前后方;1947年,王震率西野二纵从此渡河,挺驻晋南。当年,许多国统区的青年纷纷由此渡河奔赴圣地延安,为寻找新中国的前途前赴后继,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这是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西省灵石县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王家大院的真实写照。</span>王家大院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经300余年修建而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个院子从低到高分为四层院落,中间有一条主干道,从高处俯瞰能看到院落成一个“王”字造型,深刻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大院内共有88座院落,</span>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共有231个院落,2078间房屋。大院里包括红门堡建筑群与高家崖建筑群,有山西紫禁城之说,</span>堪称建筑艺术博物馆,内有砖雕、石雕、木雕无数。</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代建筑装饰,绚丽精致、雍容典雅。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是</span>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在“王家大院”,我们边走边看,大院里的建筑古朴大气,精工雕造,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度。这充满人文精神及充满生命力的建筑,见证了国家几百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城内,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县城,也是国内四大古城之一,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城墙高12米,长6163米,有四座城门和72座敌楼。城内有街巷78条,房屋4000余间,多为四合院式建筑。古城还有许多历史名胜和文化遗迹,如平遥县衙、日升昌票号、文庙等。平遥古城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的智慧,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在平遥古城的“平遥会馆”,古色古香的建筑颇有明、清风格。</p> <p class="ql-block">  上四图:平遥古城的城隍庙和县衙门。</p><p class="ql-block"> 下二图:平遥九龙壁,位于古城城隍街东侧,是古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始建于明初,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span>壁面由预制的高浮雕五彩琉璃件拼砌而成。画面的下方是惊涛骇浪的沧海,上方是漫无边际的云山。在波涛起伏的巨浪里,居中的是一条黄色蟠龙,前爪作展翅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依序各有蓝、黄、白、八龙,白为升龙,其他均为降龙。该壁龙身翻腾且错落诸宜,造型夸张,生动独特,堪称中国古代壁塑艺术之极品。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九龙壁更显辉煌!</p> <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我们入住的会馆内还有一个小小的文庙,这座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仍保持原貌,是中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也是中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平遥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平遥大街;古城的牌楼更吸引人们的眼球。</p><p class="ql-block"> 中图上,下是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来平遥古城考察,走进这家“宏源泰”的工艺店,观看并购买了一个首饰盒留着纪念。</p><p class="ql-block"> 有名的老字号“日升昌”(票号)是右上下图。</p> <p class="ql-block">  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平遥古城,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就是去“协同庆”钱庄(票号),现改为成中国钱庄博物馆。</span>该号财东是榆次聂店王家,平遥县王智村米家,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创立于平遥南大街。</p><p class="ql-block"> 协同庆票号最初资本仅 3.6万两,然而后来周转资金快,票号资本少则十几万两,多则二十几万两;业务吞吐量大;获利多。如此这般,协同庆且以区区万金发展成有33家分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了平遥古城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联系的七进院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左上图:协同庆发展的另一个原因,结交官府。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行,曾到平遥县,当时“协同庆”票号给慈禧筹集20万两白银,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就回赠一对红木双幢。五层寓意五福临门即福禄寿禧财。一对的寓意就是好事成双,十全十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右下图:古代使用的空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中图:荣立人在金首饰工艺店浏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左下图:</span>平遥城龙脉位置上,有协同庆票号的金库,放有一根樟木雕刻的神龙宝柱,是平遥城的镇城之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文物。这根龙柱,是建在整个平遥古城的正中心。阿咪有幸来到金库,见识了盘龙宝柱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内有颇多的小型博物馆、钱庄、老字号商铺及醋坊。</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中是我在“娘家醋坊”,准备帮他们送货去😁</p> <p class="ql-block">  镖局</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牌楼都是三门四柱的庑殿顶木构楼阁式,远远望去,神兽威武,色彩绚丽,祥云缭绕,尊贵无比。</p><p class="ql-block"> 在武林馆来两招“八段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平遥古城待了一天,有的在古城内转悠,也有去古城墙的。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城墙高约12米,平均宽5米,城墙上72堞楼,3000垛口,寓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蕴含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古城墙集防御功能、文化功能于一身,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池典型特点,承载厚重的历史文明,是平遥古城重要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平遥城墙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城墙、官衙、街市、民居、寺庙作为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我们见识了古城迎娶新娘的欢乐场景!</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景区,座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它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汉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作战。北宋时是宋辽对峙的主战场,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它以“险”著称,是“中华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雁门关长城分战国长城和明长城,同时雁门关还分古雁门关(铁裹门)和明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至繁峙,原平,设隘口十八,简称两关四口十八隘。</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民党长官阎锡山会晤。1937年10月10日晚,八路军在雁门关下袭击了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二十四架。同年10月18日,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雁门关是</span>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它的风景名胜区2009年被评为山西旅游业十大杰出品牌。2017年2月,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男神们及另一位女中豪杰:阿咪,都登上了雁门关长城!</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span>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的悬崖之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筑极具特色,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span>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衡山十八景中的“第一景”,也是中国第一“空中楼阁”,<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家4A级旅游区。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玄上“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它是我</span>国最早、保存最好的高空木崖建筑。</p><p class="ql-block">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但原迹已不存。1990年重新以华严寺李白笔迹拓片摹刻,旁边多出的一点,喻意“比壮观还多一点”。</p><p class="ql-block">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站在悬空寺的寺庙上,看到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桥上,仰望恒山壁上修建的悬空寺,无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勇气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上的“雷音殿”人称最小的“大雄宝殿”。请注意寺内保存的佛像,不少佛像的手都没有了,是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破坏的。</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三层四檐,方形木塔,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来到这里,被艺术与文化所打动,前人的精神通过建筑跨越时代,触及今人,的确是一种永恒。</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上左图是华严宝塔,我们到的那天宝塔在大修。</p><p class="ql-block"> 上右图,下左,右图均为华严宝塔下的千佛地宫,塔底近500平方米的面积中,采用了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四壁供奉着四尊主佛和448尊小供养佛,由香檀木雕刻。墙壁和塔柱上的浮雕佛像共有1000余尊。</p><p class="ql-block">上图中为:大雄宝殿殿外墙上嵌有朱熹书写的“易经”碑;两侧对称修建了“普贤阁”和“文殊阁”(上图中、下图中)。</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中的大雄宝殿是最吸引人们的眼球。 当心间上有两块匾额,一块为明宣德二年的“大雄宝殿”,一块为明万历四年的“调御丈夫”。屋顶的鸱吻也非常巨大,由黄绿色琉璃制成,高 4.5 米,是现存最大的琉璃鸱吻。其中北端(左)的为金代原物,下部龙首向前探出,发达的前爪撑着屋顶,大口张开吞下正脊,姿态颇为生动;相比南端(右)的明清鸱吻,姿态比例更加优美。</p><p class="ql-block">宝殿内的佛像及房顶的图案,漂亮无比,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  作为华严寺的主要建筑之一:普光明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圣皆坐于须弥莲花台上,前各有两尊胁侍菩萨站于莲花台上,通高约十一米,这些雕塑均继承辽代时期的造像风格,身材魁梧,线条流畅。殿内塑像、壁画、藻井皆按照华严寺辽金时期的风格打造,给人古朴典雅之感。</p> <p class="ql-block">  中上图: 华严寺内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薄伽教藏”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薄伽教藏”的匾额题写于大清康熙二十七年。是华严寺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大殿。到这个殿</span>脑海中会浮现那尊有”东方维纳斯“之称的“合掌露齿菩萨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华严寺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大殿。</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笑不露齿、衣不露体、行不露足“的封建礼制下,她光着脚露着背站于莲台上,好像领悟了中央佛祖讲经说法之意,会心一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她身材婀娜多姿、身体微微向前倾,双手合十立于胸前,重心落于右脚之上,体现出了一种曲线之美。</p><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称她为“中国第一名塑”,史学大家郑振铎先生称她为“东方维纳斯”。</p><p class="ql-block"> 1982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辽塑邮票,罕然是华严寺的形象代言人,带领着华严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中下图: 在观音殿内塑有十一面观音像。前面为圣菩萨面相,左边三面为愤怒相,右边三面为慈悲相,最后一面为爆笑相,最顶上为阿弥陀佛化相,十一面头相都各戴宝冠,宝冠中也各有阿弥陀佛化佛相,十一面观音所持数珠表示大圆镜智。</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中国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寺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span>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现有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开凿,据《释老志》记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窟开凿,是兴安二年(453年)至和平元年(460年)之八年间。</span>昙曜凿山石壁,开窟五所,是如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冈第 16—20 窟。</span>昙曜五窟的开凿,掀起了武州山石窟寺建设的热潮。从文成帝开始,经献文帝、冯太后,到孝文帝迁都,皇家经营约四十年,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云冈附近的鹿野苑石窟、青磁窑石窟、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寺石窟等,也相继完成。同时民间广泛吸收资金,以各种形式参与石窟建造,成就了武州山石窟寺的蔚然大观。</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有三大九龙壁,它的尺度最大,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有600年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 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壁前影池一方,长34米、深0.8米,石勾栏围绕。池中清水如镜,九条巨龙倒映池中。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的龙吻。九龙壁中九条巨龙采用大的曲线造型,主要采用了U形、S形、O形和8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倒影池长34.9米,宽38米,深约0.8米,倒影池四周装饰有石栏杆,柱头雕饰有动态各异的小狮子。倒影池中间有一座石桥连接,桥墩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石像,倒影池已经与九龙壁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壮观雄伟的九龙壁有</span>厚重的历史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琉璃建筑中又一典型的代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比北京故宫的九龙壁建造时间早、体积更大,十分珍贵。2001年6月25日,大同九龙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旅游中的花絮</b></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在“漫心”酒店,驾驭摩托车,酷吧!</p> <p class="ql-block">  P1.戴着西部牛仔帽的老张,一眼就能认出;P2.荣立人与李晋东与高处的谁打招呼?P3.阿咪在悬空寺全神贯注地拍照;P4.戈戈:周海生在等你,快点!P5.昌莉在找最佳景点拍照;P3.走路也在跳舞的戈戈👍</p> <p class="ql-block">  P1.我们俩的动作还未摆好,就拍了😁;P2.跟谁在打招呼?P3.周海生:戈戈找到了吗?P4.这个不入眼的样子也被拍下来了🤗;P5.这三个人各行其事;P6.谁给谁拍啊😁</p> <p class="ql-block">  P1.行走在王家大院的路上;P2.老张和慧颖不认识吗😇?P3.在“平遥古城”的“武馆”,听导游讲解,多么认真;P4.恩爱的夫妻,令人羡慕👍!P5.王家大院太大,休息休息再出发;P6.李晋东在等慧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P1.在黄河壶口瀑布,大家争相拍瀑布的壮观画面👍。P2.戈戈与昌莉都在农村待过,所以对农村的石磨感情颇深;P3.老张在“窑洞大院”门口;P4.昌莉的腰不太好,但一直与我们同行;P5.休息在塔尔坡村;P6.我和慧颖在冰洞里冷的把俩手抄进棉衣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P1.我们每天都是这么开心😁!P2.老张在那么冷的冰洞里,还是非常认真地找最佳摄影点;P3.戈戈的突然出现,给了大家一个惊喜👍;P4.阿咪在鹳雀楼模仿“王之涣”挥毫的动作,还真像;P5.这三位摄影师又在不辞辛苦地拍悬空寺外的美景;</span>P6.荣立人摄影都是那么专注,你看他在拍花,仔细吗?</p> <p class="ql-block"> 一周的时间很短,然我们记住了低调的山西,记住了那里千百年来保存完好的古迹与建筑;记住了奔腾咆哮的黄河;记住了千年的冰洞;记住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记住了山西的美食;更记住了那里的人们朴实、热情地笑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