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课程素养和课程领导能力是教师主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教师首先是课程创设者,然后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指导者。
</p><p class="ql-block"> 让每一个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每一所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每一个教师创生体现自己专业理解和风格的课程纲要,是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p> <p class="ql-block"> 一、课程领导的含义(是什么)
</p><p class="ql-block"> 课程处于教育的中心,课程领导出于教育领导的中心。教师是课程领导者,校长是首席课程领导者。
</p><p class="ql-block"> 课程领导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针对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真实课程问题,以协作问题解决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目的的创新性课程工作。无问题解决与课程创新,则无真正的课程领导。
</p><p class="ql-block"> 课程本质上不是外部学科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自己的思想。课程领导本质上是将一切学科知识与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自己的经验建立联系,与教师和学生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系,由此促进教师和学生思想的持续发展。
</p><p class="ql-block"> 课程领导是学校的核心工作。通过明智而持续进行的课程领导,构建每一所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由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的核心任务。校长是学校课程领导的第一责任人。</p> <p class="ql-block"> 二、课程领导与课程理解的关系
</p><p class="ql-block"> 1.关系
</p><p class="ql-block"> 两者相互依存。课程领导更多指向课程创新的行动与实践;课程理解则聚焦而课程创新的观念与理念。
</p><p class="ql-block"> 通过课程领导,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课程理解力的持续发展;
</p><p class="ql-block"> 通过课程理解,可以不断提高学校课程领导的水平与质量。
</p><p class="ql-block"> 由此形成的课程理解与课程领导的良性循环。走向“理解本位的课程领导”是方兴未艾的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p> <p class="ql-block"> 2.课程理解范式
</p><p class="ql-block"> 走向课程理解,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追求与发展趋势。
</p><p class="ql-block"> 从课程理论看,超越“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课程理论发展的共同特点。“课程理解范式”以教师、学生和课程研究者心灵的解放为根本目的。一切而课程均基于特定价值观、知识观和方法论而存在,理解课程是通过课程获得甲方的前提。
</p><p class="ql-block"> 从课程实践看,发展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并由此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是21世界信息时代课程改革的根本追求。</p> <p class="ql-block"> 3.发展教师的课程理解力
</p><p class="ql-block"> 发展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是课程领导的直接目的。教师的课程创新是其教学创新的前提。每一个教师需要始终研究下列问题:
</p><p class="ql-block"> 我所教授的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它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如何?
</p><p class="ql-block"> 本学科的学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何基于学科思维探究真实问题?
</p><p class="ql-block"> 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如何,如何结合其他学科相关内容以解决综合性问题?
</p><p class="ql-block"> 学科内容中是否存在意识形态偏见,如何予以批判与转化?
</p><p class="ql-block"> 学科内容中有哪些不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方面,如何进修改、补充或转化?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基于对课程问题的思考,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反思性实践具体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将普遍的官方课程转化为体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和风格的“教师课程”,这将是课程领导的核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创造能力获得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 4.发展学生的课程理解力
</p><p class="ql-block"> 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是课程领导的终极目的。有意义的课程领导需要有明确而先进的价值取向——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新人。这种“新人”即拥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协作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具有自由人性的人。
</p><p class="ql-block"> 通过课程领导,将任何课程转化为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的探究主体或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由此持续发展理解力。
</p><p class="ql-block"> 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内容越精、越深、越适合越好。对整个学校课程体系而言,是课程结构越整体、越和谐越好。
</p><p class="ql-block"> 因此课程领导的中心应放在精选学科核心观念、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让学生将学习过程变成亲自从事学科实践与生活实践的过程,并由此发展理解力与创造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