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咸丰六年1856年,江苏常熟人翁同龢(龢同和以下简写和)高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会试 殿试均为第一,最后赐状元及第。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中还有最牛逼的大三元及第,乡试 会试 殿试三个第一!中国科举制度之下共有十四人大三元及第。翁同龢差一点大三元。</p><p class="ql-block">翁同龢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他的家乡是江苏,明清两代江苏盛产状元,十之有四为江苏人。他的父亲,翁心存,是同治帝师(一般来说清帝会有多个师傅,汉文师傅会有2-4人,名气大小不一),体仁阁大学士,他的两个哥哥翁同爵 翁同书都是进士,官至巡抚正二品。这样的高官高素质家庭,也非常符合帝师的选拔标准。</p><p class="ql-block">翁同龢的做官轨迹也是寻常路,朝考一等第一名,散馆考一等第一名,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乡试主考官,学政。</p> <p class="ql-block">同治元年,翁同龢入詹事府,后父亲去世丁忧三年,同治四年,慈禧太后命翁同和继承他父亲的职务任弘德殿行走,虽然官不大,只有五品,但是经常接触到清国最高统治者皇帝太后。</p><p class="ql-block">闲话:弘德殿行走是啥官?弘德殿是自康熙以来设置的专为帝王讲四书五经的地方,讲经的人必须得是大学者,大儒,按照祖宗也就是圣祖康熙帝规定,清朝皇帝必须得每五日一次在弘德殿听讲四书五经,君主当修德。翁同龢是状元,大书法家当然有资格讲经。同时,在同治光绪时代,由于皇帝年幼未成年,还需要读书识字,因此同治光绪帝都在弘德殿读书,弘德殿行走实际上就是帝师。</p><p class="ql-block">因此自同治四年开始,翁同龢其实是同治帝师傅,李鸿藻是总师傅(丁忧开缺)当上了帝师,等于是步入了升官快车道。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皇帝的师傅,那还了得!这与杜受田师傅还不同,杜师傅是皇子师傅,以后能不能当上皇帝还未知。</p><p class="ql-block">随后几年,翁同和被授予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同治十一年,皇帝亲政,提拔老师翁同龢为一品!可惜同治十三年,皇帝就驾崩!</p><p class="ql-block">虽为同治帝师,同治帝亲政后却非常讨厌这位师傅有一次拍桌子要炒翁师傅鱿鱼,但是慈禧太后是不会答应的!</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年,六岁的光绪帝也要读书识字了,慈禧太后第一个想到了翁同龢翁师傅,父子两代帝师,又是同治帝帝师,翁师傅又是状元及第,没得挑!翁同和推辞不受,说没有教导好同治帝有愧。慈禧太后不允,并封翁同龢为刑部尚书。光绪六年,命南书房行走,南书房行走也就逐步步入到国家权力的最中心,全国各省机要奏折电报都能看到。曾国藩,荣耀一生,最终在实权上也没能步入帝国的权力核心。</p><p class="ql-block">光绪八年,命翁同龢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此时恭亲王奕忻已经被慈禧太后弃用,军机处还有个领班大臣,地位在其余军机大臣之上,当时的领班大臣是醇亲王,也就是光绪帝的生父。光绪八年,国家并不太平,沙俄入侵,法国入侵越南,官员腐败无能。。。。。</p><p class="ql-block">进入军机处后,翁大人的人生达到巅峰,状元及第,两代帝师,军机大臣,没有人敢质疑翁师傅。翁师傅和李鸿藻李师傅同为晚清清流党领袖,各有各的跟班,很多时候,两人合力。在军机大臣任上,应该说翁同和还是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平反冤假错案,清代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就是翁同和平反。比如惩治腐败分子,比如赈灾。比如支持洋务运动,支持盛宣怀修筑铁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主战派代表。在戊戌变法中为光绪帝起草 定国是诏支持维新变法,并向光绪帝推荐维新变法积极分子康有为梁启超。</p><p class="ql-block">但是,人总有弱点。翁同和的弱点在于和洋务派领导李鸿章,恭亲王奕忻等人不合。尤其是李鸿章,翁同和同李鸿章有家仇。</p><p class="ql-block">闲话:李鸿藻和李鸿章一字之差且同一时代,但没有亲戚关系。翁同和的大哥翁同爵当年在同治年间由于平叛不力被曾国藩 李鸿章上书弹劾,翁同爵被革职发配到新疆。翁同和的父亲因此被气死了!后来曾国藩早死了,这个梁子算是结上了。翁同和入军机处后,凡事李鸿章上书的奏折,翁同和都想办法不批准,或者拖延。这种官报私仇发生在翁同和身上真是悲哀。尤其是,李鸿章在主持北洋水师工作中上奏朝廷采购英国快速舰艇两艘的奏折,被翁同和以户部没钱为由一拖再拖,最终两艘快速舰艇没有买成,反而被日本海军采购。不久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吃到苦头,日舰吉野号击沉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舰等多艘战舰,吉野号就是采购自英国的那艘快速舰艇。把持户部尚书的翁同和还授意户部拖欠军费,甚至少采购弹药,致使北洋水师无弹药可用。从这一方面看,翁同和可以算是一个历史罪人。</p><p class="ql-block">晚清政府实权操持在翁同和李鸿藻等清流党帝师手中,在与洋务派的斗争中,清王朝也加速走向灭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号松禅居士</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关系到清朝命运的一年,由于朝廷内清流党首领李鸿藻 翁同和等人的坚持主战,光绪帝也下决心与日本一战!结果可想而知。当北洋水师惨败,日军登陆旅顺大连,翁同和为首的清流党又主张赶紧议和。并向光绪帝出馊主意,可割让辽东半岛烟台威海等地能促使日本早日议和。当群臣反对割让辽东半岛之时,翁同和又提议光绪帝,多赔款,不割地。最后中国既赔钱折兵又割让台湾岛,使得政府公信力降至最低。当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利用参加北京会试之机发起了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三年,翁同和再次出任军机大臣,他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梁启超,并主张维新变法或许可以挽救甲午战争后的危机。最终光绪帝下定决心变法,由翁同和起草 定国是诏通令全国维新变法。</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长期活跃于政坛中心,几起几落的恭亲王奕忻去世。咸丰十一年他联合懿贵妃(后来成为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成为清朝权力核心最有影响力的王公贵族。临终前,光绪帝亲自前往恭王府送别老王爷。恭亲王临终前对光绪帝说 提防翁师傅,他用心险恶,此人为王朝罪人切不可轻信小人。</p><p class="ql-block">不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失败,慈禧太后罢免了所有参与维新变法官员,并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人。光绪帝被软禁,地位岌岌可危。慈禧太后追究翁同和责任,翁同和极力提倡维新变法,并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成为变法运动的实际幕后推手。翁同和被革职,永不叙用。一时间,翁师傅名誉扫地,从状元帝师,两朝帝师,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大学士,太子太保一下子贬为平民百姓。</p><p class="ql-block">翁同和回到江苏老家,闭门著书。翁师傅活得很长,并没有马上死去。六年以后,光绪三十年翁同和在家中去世,享年75算是高寿。翁同和去世,并没有得到朝廷任何追封。直到宣统元年,光绪帝 慈禧太后两人都去世后,朝廷才下旨,翁同和恢复原职,赠太子太保,勉强给了谥号文恭。算是给了翁同和体面。</p><p class="ql-block">翁同和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墓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翁同和荣耀大半生,但他是一个复杂的人,毁誉参半,游走于权力核心数十年,为官六十年,担任过同治 光绪两位皇帝帝师,他的父亲翁心存还是同治帝的帝师。而晚年,他权倾朝野,打压洋务派,打压李鸿章,官报私仇。最终由于极力提倡维新变法被慈禧太后罢免永不叙用。清王朝的最终灭亡是否和翁同和有关系?不能这么说。但他在晚清政坛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李鸿章,甲午战争的失败翁同和应该负有重要责任。但把翁同和列为历史罪人还不至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