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草原深处的一束马兰花

张世力

<p class="ql-block">  刘淑兰,是我家的一位邻居,是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从小丧父,母亲改嫁,自幼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免强供到小学六年毕业后,十四五岁就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为军。我曾在美篇《六十年代罕达罕的妇女们》一文中描写过:“李快手,張飞刀,不够刘淑兰一猫腰”的句子,形容刘淑兰在妇女队里的积极能干,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小时的刘淑兰,缺矢父母的爱,跟着地主成份的爷爷奶奶,过着当年低人一等的生活,在学校同学们都取笑她是地主刘麻子的孙女,学习虽然好,加入少先队时确是最晚的一批。爱唱爱跳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班级的宣传队却没资格参加,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从小就埋下了出身卑微的种子。什么亏都能容隐,处处隐让着别人。好在还有个三姐陪伴,有什么心里话姐俩相互倾诉,相互支持和安慰。</p> <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年级大了,家里没有劳动力,刘家这小姐俩就上生产队跟妇女们一块干活,起早贪黒,春种时踩格子,扬粪,夏除时铲地、拨草、挖野菜喂猪,秋收时割地、掰苞米、打场。在家推碾子拉磨搂柴禾,俩个姑娘当小子使,年年刘家的大柴垛不比别人家小。</p> <p class="ql-block">  刘家爷爷奶奶传统思想严重,老是认为家里没个男孩子不行,以后老了没个顶门的。俩孙女再好、再孝顺,终归要嫁人,老俩口一合计,就把女儿的一个大儿子接继过來,准备给姥姥、姥爷养老,这个外孙和俩孙女年龄不相上下,来姥家之后也一同上生产队劳动,挣的工分相差不多,年终分红后,三个孩子都把钱交给老人保管,奶奶看仨孩子挣回了钱,就给外孙买了一辆自行车,认为男孩子,正是年轻显胜的年龄,骑上新自行车,在屯子里也风光风光。却没想到俩孙女的感受。同样在生产队干一年,俩孙女啥也没给买,剩下钱留给外孙娶媳妇。俩孙女心存不满,上我家和我妈与姐姐们诉说委屈。妈总是劝慰小姐俩:“你们这也是在为你爷爷奶奶减轻负担,光靠外甥一个人,啥时能挣回个媳妇,等你俩嫁人时再跟婆家要自行车”。小姐俩有啥心里话都向我妈和姐姐们讲。</p> <p class="ql-block">  自幼刘淑兰就活泼,爱唱爱跳,只因成份不好压抑了她的天赋。六十年代实现集体化,走社会主义道路,生产队成立剧团,社员自编自演地方戏、表演唱、拉场戏、二人转。刘淑兰被选入剧团,后来成为台柱子,善常扮演二人转的男装,后来抽调到公社剧团,参加旗里的汇演比赛,成了(拿现在话说)大明星。经常到外面演岀。</p> <p class="ql-block">  刘淑兰的三姐找了一个龙江那边的对象嫁了,表弟也在次年娶到了媳妇,家里住着不方便,她在家时经常在我家里住,和我三姐成了要好的闺蜜,有啥心里话都向对方说。女孩子到了二十多岁,多数都唠心里话,三姐知道刘淑兰有一个喜欢的意中人时,自己当时还没对象,就托被服厂她的于师傅给刘淑兰牵了红线。水到渠成,于师傅到男方家一提,事就成了,原来俩人早有爱幕之意,很快她们就结婚了。</p> <p class="ql-block">  婚后的刘淑兰和丈未王俊杰感情十分好,一心把精力放在经营家庭上,旺夫型的刘淑兰,鼓励丈夫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后被学校录用,考取为正式教师资格,而她却相夫教子,拉扯七个孩子支撑着这个家,农村的家庭,喂猪打狗岀田耙垅,春种秋收当老师的丈夫无暇顾及,她都要亲力亲为,孩子大人的吃喝穿戴,缝连补粘都要手到。她是一个为了家庭躹躬尽瘁的人。她对待长辈,给年迈的公婆养老送终,对待亲属相互帮助,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对待子女严格要求。七个孩子各个成材,成家立业,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p> <p class="ql-block">  如今到了晚年在农村老家享受现代化生活,有时看看手机,唱唱K歌,写写回忆录,微信和老乡、朋友聊聊天。</p> <p class="ql-block">  喜欢养花种草,种种小菜园子,一年有应季的蔬菜自给自足。享受着农村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她还搞一些艺术创做,继承了快要失传的纸剪艺术,还学会了临摹绘画基础。給老年生活增添了乐趣。</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丈夫王竣杰身体不好,几乎不能自理,是刘淑兰精心伺侯,细心照料,使得久病卧床的人干净剩索、一天天好转。</p> <p class="ql-block">刘淑兰像一束盛开在草原上的马兰花,自己吸吮着稀薄的营养,却开出绚烂的鲜花,给家乡的草原带来纷芳。如今儿女都成家立业,其中不乏有好几个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桃李纷芳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文字:张世力,图片:由刘淑兰朋友圈选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