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打造山区特色教育“新样板”

河北平山小觉中学

<p class="ql-block">平山县第二中学传统文化“柏坡腰鼓”表演</p> <p class="ql-block">平山中学的学生正在上课。</p> <p class="ql-block">南贾壁第二小学的“未来E站”编程机器人组装活动。</p> <p class="ql-block">平山县职业教育学校开展工业机器人教学。</p> <p class="ql-block">胜佛小学的特色课后服务</p> <p class="ql-block">河渠希望小学的学生在组装机器人</p> <p class="ql-block">平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指导学生发音训练。</p> &#xD; <h3>    □焦 洛 李巨涛</h3></br><h3>  石家庄市平山县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该县也是山区大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有中小学110所、教学点113个,校多点多,布局分散。近年来,该县在上级教育部门指导下,以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制定了《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质量中心”的思想,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双减”工作深入推进、特色教育蓬勃发展,打造了山区特色教育的“新样板”。</h3></br><h3>  多措并举助“双减”</h3></br><h3>  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h3></br><h3>  “快看!生菜的叶子上趴着一只蜗牛!”“哇,小黄瓜有好多刺啊!”“哪个是青椒?哪个是尖椒呢?”……虽然进入暑假,但平山县苏家庄小学的孩子们还惦记着自己在学校的“一亩三分地”实验田,定期约上老师,一起开展管护、学习,不放过每一次有意义的劳动体验。通过老师介绍实验田内蔬菜的种类、讲解蔬菜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成长过程,使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h3></br><h3>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快速、优质发展,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师资力量配置、新建及改扩建教学楼等方式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扩容提能、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有序破解“入学难”,基本消除“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义务教育发展正在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让更多孩子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h3></br><h3>  在平山县南贾壁第二小学,刚刚建成投用了石家庄市首个“未来E站”校园科技实验室,为学生们搭建特色课后服务的平台,培养科学精神。在仿真机器狗、机器人、无人机、风力发电教学沙盘、DIY小型教具等科技产品面前,学生们学到了新奇的科技知识,体验了新奇的科技成果。</h3></br><h3>  据了解,平山县多举措贯彻“双减”政策,大力开展“特色课后服务”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在课后服务中,该县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差异,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低年级“趣味活动+养成教育”,开展趣味数学活动和语文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中、高年级教师合理布置书面作业,做到“书包不离校园”,安排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类型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h3></br><h3>  该县还充分挖掘县内文化资源,将中医药、优秀戏曲、特色民俗表演等融入校园生活;根据学校老师的专业和特长开发了“创意美术”“快乐阅读”“硬笔书法”“中国画”“播音主持”“少儿武术”“开心农场”“校园足球”等个性化课程。各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双减”,丰富了课后服务的质量,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截至目前,该县打造了2所省级课后服务示范校。</h3></br><h3>  暑假前,在平山县西柏坡中学、外国语中学、平山县第二中学等多所校园内,学生们身挎腰鼓,手拿鼓槌,在鼓点的伴奏下,红丝带上下翻飞,舞动轻盈的身姿操练着“柏坡腰鼓”。</h3></br><h3>  在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该县掀起了特色校本课程热潮。培育了三汲中学的古中山国泥塑和篆刻、北冶小学的霸王鞭、东回舍小学渔家乐、大吾小学的踩高跷等一批“一校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品牌。</h3></br><h3>  多元培育提“档次” 高中教育发展“多样化”</h3></br><h3>  “请同学们为自己画像,并和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前不久,在平山县平山中学举办了以“‘社’彩缤纷,‘团’聚梦想”为主题的大型社团展示表演。一场场别具新意的艺术表演、艺术作品、体育竞技,给予同学们一次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引领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形成了自我悦纳、自我认同的生活态度。</h3></br><h3>  据悉,这是该校为了达成让全体学生得到最适合发展目标,开展“分类教育”社团活动课中的精彩一角。该校共有20多个社团,均与艺术体育有关。学校把社团活动当成第二课堂,每周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有效提升学生审美、创新和动手等能力,为特长生搭建成长平台。</h3></br><h3>  近年来,平山中学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坚持“高一养成教育、高二励志教育、高三成功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卓雅”文化。自学生入学起就要求学生做到“自我管理要严、自主学习要专、自觉提升要恒”的“三自”管理,要求学生“每日做好十件事”。在教学管理上,该校打造“333”教学管理模式,深入推进课前“三精心”、课堂“三严格”、课后“三落实”,将课前、课堂、课后有机结合,倾力打造卓雅课堂。现已成为平山县“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典范学校。</h3></br><h3>  走进平山县回舍中学,随处可见黑板报、教育园地、师德文化墙、宣传窗、阅报栏等,设计新颖的构思、匠心独运的布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该校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身边的文化之窗。</h3></br><h3>  近年来,回舍中学坚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传统优秀文化标语、历史人物事件中受到教育,使校园的每一块墙面都会“说话”,使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教育的载体,让学生目光所及皆是文化知识,打造了文化氛围浓厚的“知识乐园”。</h3></br><h3>  除此之外,平山县古月中学采取“德育+艺术+文化”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音美艺术特色办学的路子;实验中学“诚信”文化成果颇丰,形成了全校3000余名师生人人讲诚信、守诚信,并以“诚信”为准则的良好氛围。该县其他高中学校还利用校内资源将舞蹈、科普、劳动类课程相结合,开设了剪纸、折纸、国画、手工制作、书法、象棋、经典诵读等特色艺术课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多样化”高中阶段教育。</h3></br><h3>  优先发展促“普惠” 特殊教育发展“标准化”</h3></br><h3>  “火力全都开,祝您笑口常常开……”助残日活动中听障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好运全都来》获得了观众的喝彩。在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平山县特教学校举办以“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助残日活动。来自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用一个个生动欢快的精彩节目展现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h3></br><h3>  长期以来,平山县始终把特殊教育作为保障教育民生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优先发展、特教特办,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师资素质、不断改革创新等,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h3></br><h3>  大力投入,不断优化特教学校办学条件。2022年以来平山县共投入资金103万余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保障。对全县6至15周岁特殊少年儿童免费入学教育,并实行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寄宿制管理。通过建设模拟教室、感统教室、资源教室等康复教室,增强特殊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实效。积极联系县残联、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今年以来,共资助贫困特殊学生上千人次,资助总金额超过5万元。</h3></br><h3>  精准施策,全面构建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按照“全覆盖、零拒绝”工作要求,对县域内持证残疾儿童少年的感知、认知、语言、运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能力进行精准评估,科学制定教育教学方式。针对重度特殊学生,差异化制定了包括教育、康复、保健在内的送教计划,选派专业特教教师,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每月2次开展送教上门,进行康复训练、矫正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重度特殊学生在家里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接受免费义务教育。</h3></br><h3>  强化师资,稳步提升特教教师专业素养。今年来,平山县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和特殊教育指导(资源)中心,开展巡回指导,实地进校入户,针对不同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残疾类别和认知能力,与家长沟通,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方法,与责任教师交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同时,该县教育局严格按照《平山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严把特教学校教师入口关,非特殊教育毕业的教师,一律不得调入特教学校。</h3></br><h3>  改革创新,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该县根据不同障碍学生的特点,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康复治疗、文化教育、适应能力的融合教育康复方法。每周开展一次成果展演,通过学生在舞台上表演舞蹈、情景剧、武术等节目,获得自信。组织学生学习十字绣制作、开设烹饪和烘焙课,走进敬老院、接近大自然、走进电影院、外出采摘水果,义务捡拾垃圾等融合教育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h3></br><h3>  产教融合注“动能” 职业教育发展“专业化”</h3></br><h3>  在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平山县职教中心电子专业部和计算机专业部师生成立了家电义务维修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群众进行了家用小电器维修及计算机除尘保养等活动,向居民们讲解了用电安全、家电的使用和保养方法。在维修过程中,学生们将理论知识用到了实际问题上,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h3></br><h3>  近年来,平山县利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的优势,高标准建设职教学校,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在多年的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逐渐改变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与“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h3></br><h3>  面向社会需求,构建相匹配的专业设置体系。平山县注重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生需求,搭建了技能型、技术型、管理型、专业型等不同类别的职业教育。县职教中心立足实际,调整和增设12个专业,形成“现代农业”“新兴工业”“服务业”三大专业群,涵盖园艺技术、畜禽生产、3D打印、电子技术应用、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保育等领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h3></br><h3>  围绕乡村振兴,构建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该县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到农业产业园区学技术、到景区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真正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教学,将教学融入旅游景区。目前,该县借助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分校区在当地落地启用,双方将在师资培养提升、骨干专业升级、学生升学深造等方面开启战略协作,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h3></br><h3>  瞄准稳定就业,构建就业创业跟踪服务体系。为让职教学生更好建设家乡、服务家乡,该县搭建招生就业平台,在政策、项目、资金、资源等方面鼓励职教学生在平山就业创业。根据学生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就业方向。并且学生就业后,定期开展跟踪服务,对技能提升、薪金保障、发展潜力、幸福指数等方面进行回访统计,并对就业创业当中遇到难题进行思想疏导和技术服务。目前,该县已培养1120人,造就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h3></br>&#xD; <a href="http://sjzrb.sjzdaily.com.cn/sjzrbpaper/pad/content/202307/21/content_133412.html?cropId=wpOSeSBwAAa3j3xfJqbk-3HUJrOWyTcA&qySchool=0&userId=0e340b20cc6b49cfb23e53491cd87a7e&schoolCode=20221019"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sjzrb.sjzdaily.com.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平山县

学生

教育

特殊教育

该县

特教

课后

中学

学校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