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培训记

春立

<p class="ql-block">7月16日一22日,长垣,五天的培训。</p><p class="ql-block">如培训宣传小页子上说的,不因任务而来,不因职称评审而来,不因任何外界的功利目的而来,只是奔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奔着专业化的职业理念,奔着教育人生的完整和幸福而来。</p><p class="ql-block">五天的课程很满很实,有几回上午上到十二点多。本班导师的三场讲座四节观摩课,合班进行的四位导师的观摩课,周五上午吴非,刘良华两位导师的公共课,这些真是让我觉得有脑子在飞速旋转很累的感觉,如回到学生时代的高强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培训地:长垣第一初级中学。</p><p class="ql-block">从初见时腹诽(怎么选择这么个偏远的县级市?)到最后有些恋恋不舍。</p><p class="ql-block">初中的校园打造得如大学,离不开经济支撑,也体现了对教育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遽孔之交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开班仪式及合班和成长之夜演出的学校礼堂。</p> <p class="ql-block">我所居住的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像上学时的宿舍。朋友笑侃:重回十八岁。</p> <p class="ql-block">校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周五上午吴非,刘良华两位老师的公共课。吴非(王栋生)用主持人的话评:有文人风骨。讲座《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感受到老人对时下教育的担忧,然而这种状况下做为教师只能努力坚持自己的良心去上好自己的课。刘良华幽默风趣,礼堂里笑声阵阵。</p> <p class="ql-block">导师魏星。</p><p class="ql-block">与同宿舍两个妹妹鼓足勇气上前和他和合个影儿。😂</p> <p class="ql-block">周四下午20位竞选第14届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选手精彩演讲与答辩。心如过山车。毫不犹豫投咱信阳三小叶娟老师一票。因着这投票,幸运抽中三等奖给小宝带回个黄色小行李箱。😂</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魏星紫。😊</p> <p class="ql-block">导师魏星的授课掠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p><p class="ql-block"> 一一读魏星《言语生成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极其难得的在今夏成为河南省教师成长学院魏星班的一名学员。导师魏星,全国特级教师。早有耳闻,但了解却不多。组班后经过班长介绍,于是接触到了言语生成律。没有书本,是根据班里的同学发的扫描文件下载后打印订成小册子。捧读。魏老师从“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本质出发以哲学思维反观教学实践提出了语文教学十大规律一一得一律,兴发律,还原律,变构律,契合律,转换律,联结律,组织律,审美律,共生律,并通过自己执教的统编教材课例来阐释。</p><p class="ql-block">对于理论知识欠缺的我而言,读老师的《言语生成律》,里面有些理论层面的内容觉得有点吃力,有时一句话有时得反复地啃读才能大致理解。但文中的那些课例深入浅出,刚刚好注解了对我而言比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p><p class="ql-block">书的内容并不太多。 使用a4纸打印出来刚刚好20页。掩卷,最让我这个有着25年教龄的一线老师感慨的是老师课例设计的精妙,语言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课例设计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兴发律一一创新真实的情境》所举的课例《三黑和土地》。整节课设计三个活动:活动一,猜诗的创作年代,从聊名字“三黑”判断其身份为农民,接着引导学生从课文关键语句破解作者的创作时间,师生交流后引导共情,体验三黑的心情,接着追溯历史与三黑的情感进行对接。在活动二,去议三黑的不可思议的表现,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理解,让学生在寻找看似不理解的地方,沉浸文本语词,形成感觉感动的聚块,在文学的审美情境中徜徉。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是惊艳到我,类似于找别扭的方式学生最为感兴趣,同时把学生带入他们似层有过情境中去。活动三变课文是否过时引导学生从写作和主题两个方面分组讨论探究感受三黑内心的欢畅,体会人与地关系的永恒,之后又更改题目为“我们和土地”,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新认识。整节课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猜创作时间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兴起和引发了阅读期待;寻找看似矛盾的地方,挑起认知冲突,在学科认知情境中兴起和引发与三黑的对话;讨论课文是否过时,在思辨情境中兴起和引发了对现实的思考。一节课的深度与厚度肉眼可见。由此可以感觉坐在台下的学生该是多么的幸福与幸运。</p><p class="ql-block">再如《还原律一一复活语言的生命》中课例《手指》。抓位一个词“养尊处优”去层层深入丰子恺语言艺术世界,先理解其生活语义,再理解文本语义,再然后比较将其用于人与用于手指的不同,去感受作者的艺术匠心,最后又扩大到了全文其他的漫画式表达。从而让学生明白丰子恺的创作初心是手指人生层层递进,以一词动全文,读到此真是忍不住击掌称妙。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这“一发”的精准把握又需何等智慧啊!</p><p class="ql-block">再说说语言之精妙。文中对十大语言规律的注释的文字精准、干练,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厚重感。如《得一律:发现伟大的事物》中讲到得一律运用的三部曲:“道通为一,把握表现规律;以一御万,设计中心任务;一以贯之,打开生成过程”工整的句式,丰盈的文味儿,展现了魏老师厚重的文化素养。</p><p class="ql-block">问渠何以清如许?诚如老师所说:“理念的高度、知识的宽度,解读的深度以及卓越的课程想象力,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如何做到这高度宽度和深度呢?当然是去学习,去钻研。</p><p class="ql-block">仰望之后,便是埋头去读书,去潜心钻研。</p> <p class="ql-block">开学第一天,12位导师精彩开讲!</p> <p class="ql-block">开课第一天,令人期待的院长点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点名的要么勤奋努力坚持,要么成长很快已有所成。</p><p class="ql-block">未去之前我也准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与书院</p><p class="ql-block">在2023年之前,我并不知道河南教师成长书院。</p><p class="ql-block">已有着二十五年教龄的我是个中等师范生,一一而今“中师生”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十八九岁的年龄回到家所在的乡村小学任教,八年后来到现在学校任教,二十五年的岁月变换成一学期一学期无声流逝。我不知同龄的师范生是否有同感: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心里似乎总因此而觉得少一块空一块而屡有不完整不圆满的感觉。虽然会有种种培训,但似乎心灵上空缺感总未能得到填补。</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拘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对学习与培训竟又渐渐生出一种矛盾心理:既渴望投入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又恐惧学习,因为怕跟不上,怕清楚地看到自己真的跟不上,心有不甘又逐渐沉沦。</p><p class="ql-block">那天校长找到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告知学校让我们俩暑假去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学习。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书院的名子。记得他当时手指着手机里书院的招生文档,取下眼镜说:我要不是年纪大了,我自己真想去学习呢。要知道这是我们教师都向往的心灵的圣地。这样的话语自是让我心向往之。百度一下,果然,从学习过的老师的文字中就感受到涌动着积极与热情。</p><p class="ql-block">然而,激动之后,我的心又忐忑:我,一个普通的县城的小学老师且已是不年轻老师了,我能跟上同学者的步子么?发信息给校长要打退堂鼓,说但凡我再年轻几岁我就去,现在的精力与记忆力都不大好了,怕自己跟不上。越是向往越是怕自己浪费了这样的好机会。校长鼓励:不要想的太功利,走下讲台走出家庭再做一回学生,去享受这个过程。</p><p class="ql-block">于是,心定,期待成行!</p> <p class="ql-block">自主研修</p> <p class="ql-block">班主任李桂荣(濮阳实验小学副校长 中原名师)做讲座</p> <p class="ql-block">学员微讲座交流。</p> <p class="ql-block">只有五年教龄的靳媛媛。整好笔记每天发群分享。</p> <p class="ql-block">副院长代修鹏的选修课《读写之美》。</p> <p class="ql-block">周三上午四位导师同台飚课后又互评课。主持人谓之“神仙打架”。😊</p> <p class="ql-block">与武凤霞老师远距离同框一下。😂</p> <p class="ql-block">成长之夜的狂欢。</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班歌。</p><p class="ql-block">班呼:魏你而来,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 于此转念 刷新生命</p><p class="ql-block">一一2023年7月16日一一22日成长学院培训总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竟一时不知从哪里开始落笔来对此次培训做个总结,思潮翻涌过后,脑中清晰地出现了在学术交流中心楼前的标牌:名师出高徒,转念天地宽。</p><p class="ql-block">那么就从转念说起吧!</p><p class="ql-block">在2023年之前,我并不知道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已有着二十五年教龄的我是个中师生,十八九岁的年龄回到家乡所在的乡村小学任教,八年后来到现在学校任教,二十五年的岁月变换成一学期一学期无声流逝。</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拘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对学习与培训竟又渐渐生出一种矛盾心理:既渴望投入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又恐惧学习,因为怕跟不上,怕清楚地看到自己真的跟不上,心有不甘又逐渐沉沦。</p><p class="ql-block">6月初的一天, 得知学校让我来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学习。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书院的名子。百度一下,原来书院如此闻名,被称为教师的黄埔军校,被无数老师视作圣地。天啊,我做井底之蛙已经太久了!我激动起来:我要去!</p><p class="ql-block">然而,激动之后,我的心又忐忑:我,一个普通的且已不年轻的老师,我能跟上同学者的步子么?成长学院里我还能成长么?</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纠结与矛盾中于16日来到书院。</p><p class="ql-block">五天里,我是被裹挟着向前奔走的!是的,裹挟!</p><p class="ql-block">开班第一天导师的精彩开讲让我激动到无法言说,只好拼命拍巴掌;同学们的积极向上裹挟着我前行!年龄,不是成长的阻碍!40十又如何?成长是我自己的事,我不用那么功利地去想结果,只要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更好,那就是成长!转念天地宽!</p><p class="ql-block">坐在教室里聆听魏星导师的讲座《大语文观念下学习任务群的创新设计》。导师从课标出发逐词逐句讲解,配以统编教材的课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任务群及任务群设计。一直对新课标理解不透的我真的有醍醐灌顶之感,真是想有原地转圈圈的冲动。</p><p class="ql-block">导师的4节观摩课又各有侧重点,《火烧云》中扣住一个“烧”字示范如何品词析句,《墨梅》中示范如何指导朗读,《宝葫芦的秘密》给我们提供大单元教学的范例,《三黑和土地》给我们提供创新真实情境去找寻学生言语生成的兴发律的范例。可爱的导师太想看到我们的成长了,除了倾囊相授他的研究成果,还屡屡劝诫我们多练笔写作,每每在讲座中说:这一处提炼一下可以写一篇论文,那一处也可以写篇文章。为师,又如父兄般亲切。</p><p class="ql-block">这五天,注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再彷徨,不再畏惧,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自愿成长的人的脚步。从这里开始,从此时开始,刷新我的生命!</p><p class="ql-block">那么,接下来,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可以吗?</p><p class="ql-block">好的,没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