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71 两代人的养育观念不一致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在隔代教养的家庭里,很多时候两代人教育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成为了孩子教育的重要问题,也常常成为现代家庭矛盾的主要来源。</p><p class="ql-block"> 那么,对于两代养育观念不一致的现象,家长该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耐心沟通,让老人了解教育误区。</b></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认为,人类进入 50 岁以后,各种感知觉都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60 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知觉衰退现象越来越明显。比如,有的爷爷奶奶出现看不清楚东西,区分不清楚颜色的情况,还有听力下降的情况,可能你跟他说一句话要重复好几遍他才能听明白,因此,爸爸妈妈们在和老人沟通的时候,要有耐心详细解释,比如饭后聊聊现在 4 岁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自己 4 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所以教育上会有哪些差别等等,在老人不理解的地方,要采用多种方式说明,比如给老人推荐电视上的专家育儿节目等,通过这样直观,客观的方式,让老人学会正确地带孩子。</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不能出了问题就找老人,在养育孩子方面,爸爸妈妈才是主体。</b></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动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不能过分依赖老人。因为祖辈的爱是代替不了父母对孩子的价值的,而且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不能再来,因此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避免在孩子面前与老人冲突。</b></p><p class="ql-block"> 两代教育观念不同,这是正常的现象,别说跨代,就是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会都达成一致,因此当父母与老人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冲突。孩子虽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72 爷爷奶奶溺爱孩子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在隔代教养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老人们对孩子的溺爱问题。老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哪里都好,常用孩子的优点掩盖孩子的缺点,并且认为小缺点没影响,不认为孩子的一些小习惯是个事。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等。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到底该如何解决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列出育儿清单。</b></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以将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列在一张表上,贴到墙上,让老人参考。毕竟在老人不知道科学的育儿方法的时候,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老方法来养,而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去尝试,比直接指责老人要有效的多。</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支持爷爷奶奶自己的兴趣,减少他们对孩子的依赖。</b></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孩子依赖老人,不如说是老人依赖孩子,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讲老人是孤独的。孩子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依托,唯一的生活乐趣和价值感的来源。只要孩子高兴,他就高兴了。孩子甚至成为了爷爷奶奶情绪感受和行动方向的指挥棒,孩子要什么就是什么。这种不平衡的情感依附关系,即辛苦了爷爷奶奶,又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很容易浇灌出不懂自立、自理与尊重他人的小霸王。因此,应该帮老人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有声有色,减少对孩子的依赖,也给孩子树立了积极生活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给爷爷奶奶科普育儿常识。</b></p><p class="ql-block"> 当遇到观念和方式不同时,不要强调谁对谁错,相互抱怨,寻找有利因素,找一些有利的案例和资料,让老人看到因溺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比如:孩子吃饭的问题,老人总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点,认为吃得多就是好,专门做孩子喜欢吃、愿意吃的,生怕孩子吃不饱,但却忽略了营养均衡的搭配,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肥胖,身体素质下降等不良的影响。这时候可以把《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里面的一些调研结果分享给老人,比如,学龄儿童肥胖率 30 年增加了 13 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 2030 年,0~7 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 6%,肥胖儿童数将增至 664 万人;家长可以将这些资料拿给老人看,这样老人就会意识到问题,从而改变养育方式,因为毕竟老人也是爱孩子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式有问题,需要我们来帮他丰富新的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73 隔代教养,如何搞好婆媳关系</b></p><p class="ql-block"> 我们该如何在老人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降低并且避免婆媳关系恶化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肯定老人的动机,纠正老人的行为。</b></p><p class="ql-block"> 从认知上,父母们要清楚,可以不认同老人的某些做法,但不可借此全盘否定老人的教养方式,更不能否认老人爱孩子的出发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才更容易做到就事论事,而不是带着反感甚至厌烦的情绪与老人沟通,使老人很委屈,双方矛盾激化。</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对于不恰当的管教,要有技巧地提出。</b></p><p class="ql-block"> 对于容易听取意见的婆婆,双方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婆婆,不要正面冲突,可以让家里其他人出面和婆婆谈,切记一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的错误,这样容易激化彼此的矛盾,同时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有破坏性的,我们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婆媳之间应避免当孩子的面,发生冲突。有的妈妈习惯在孩子面前,抱怨奶奶这不好,那不好的,结果孩子就传话到奶奶那里去了,有个小女孩有一天奶奶接他放学回家,路上她就和奶奶说“奶奶,妈妈说,你太 out啦,什么都不懂!”奶奶一听火冒三丈,回家一脸阴沉,一晚上没和孩子妈妈说话。所以妈妈们要谨言慎行,因为 4 岁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也许你情绪化的一句话,孩子就会记住,转身就和其他人说了,这样就会加深你与老人之间的矛盾。使得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压抑。</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尊重彼此教育观念的差异,更利于孩子的成长。</b></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多父母会认为,若要共同养育孩子,就意味着彼此必须有完全一致的养育理念和行为,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简·尼尔森以及琳·洛特,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这是非常荒诞的观念。因为两个人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一致的情形是非常少见的,更别提是找到双方一致的养育方式了。因此,我们可以学会尊重彼此的差异,并发挥各自的长处。婆婆不可能所有的做法都是错的,那么我们可以和她商定出,孩子的哪些事情由她来负责,哪些事情由父母来负责,这样分工明确,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情,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从而达到三方共赢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74 隔代教养的关键:怎么说,老人才会听</b></p><p class="ql-block"> 家长到底该如何和老人沟通,才能让隔代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到最大价值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借力说服法,请权威来帮忙。</b></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发现,老人的养育方式有问题的时候,很多妈妈会说,“网上说、别人说,这个是不对的……”这个时候,老人会怎么回应呢?你很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网上那东西哪有我们老一辈的经验靠谱,我儿子被我带的不是挺好吗!”这个时候,你可能就没辙了。其实想让老人明白问题的时候,更好的方法是:查证好权威的资料,找到出处来源,或者是请教专家,专业的老师,再和老人进行沟通,才会更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隔山打牛法,发现问题了,妈妈不要跟奶奶直接说,而是让爸爸先沟通。</b></p><p class="ql-block">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避免伤害到老人的自尊心,我们都知道老人是出于爱孩子的心,才会以自己实践过的经验来带孩子,无论怎样,都不应责备老人,当出现问题,让爸爸去协调,还能够减少婆媳之间的矛盾。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有的妈妈是不跟老人直接说,而是转身去指责孩子的爸爸:“你看都怪你妈,把孩子带成什么样了,连见人打招呼都不会,一点礼貌都不懂!”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对改善老人隔代教育的方式没有好处,还会增加夫妻矛盾,对于孩子的影响就更糟糕了。在沟通中要尽量避免抱怨、指责。</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先跟后带法,先理解后引导。</b></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先跟后带,就是在我们与爷爷奶奶沟通的时候,要先接受对方的观点或态度,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和尊重,然后再带领他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带他走出原本的框架。因为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是不愿意被控制的,想象一下,当你下班以后,回到家孩还在用手机沟通工作,这时老人跟你说,:“一天就知道玩手机,一点儿都不关心孩子”。这个时候你会是什么心情,委屈,愤怒,抗拒对吧?所以可想而知,当老人带孩子累了一天,你回家和老人说:“你怎么还给孩子喂饭啊,告诉你多少遍了,不能喂,把孩子都惯坏了!”而正确有效的沟通方式,你可以这样说:“带孩子一天累坏了吧,坐下歇会儿,我看您是真够宠爱这个小家伙的,一定是他又不爱吃饭,还得让您喂。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下次他再不爱吃饭的时候,您就先不管他,等他饿了自然会吃,他已经上幼儿园了,如果我们给他养成了习惯,到学校他再不吃饭,可没有人会喂他的,咱们现在得锻炼一下他。您说呢?”当你带着尊重,理解,认可的态度和老人沟通,大部分老人还是会愿意配合你的,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75 孩子为什么说脏话</b></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有一种语言表达的现象,就是孩子突然会说脏话了。孩子这么小怎么会会说脏话,有时还骂人了呢?</p><p class="ql-block"> 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模仿的天性使然。</b></p><p class="ql-block"> 是从家人,还是幼儿园同伴,是从电视,还是从小区广场或什么游乐场所呢?听到这些来源途径,您或许能明白,说脏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孩子一直在模仿中学习,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省艺术学院的心理学家研究儿童使用脏话几十年,发现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录到过孩子们说骂人的字眼,实际上,在孩子们开始上小学时就已经知道 30-40 个冒犯性词语了。而 3 岁到 5 岁,还有一个诅咒敏感期,孩子们会特别善于发现这些好像特别有力量的语言,特别好奇的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人去使用它,去观察别人对此的反应,所以我们最关心的首先是尽可能创造一个语言文明的环境,同时教会孩子即使知道了这些词语或字眼但不会用它去伤害人。</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孩子在使用这些语言的时候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b></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骂人时,大人一般会强烈禁止,疾言厉色告诫不能再有第二次。大人这种比较强烈的反应没想到却起到一种强化的作用,孩子会觉得这些话真的好酷,好有力量,能让大人这么生气,这种强烈的被关注感会刺激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这些语言,正所谓越被禁止越想尝试。还有一些字眼孩子说出来,大人会觉得很搞笑,哈哈一乐,孩子也会从中得到刺激而不断重复。</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有些脏话确实表达了孩子的一些情绪。</b></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孩子说“脏话”,这个脏话我加一个引号,因为这是成人的评判,孩子没有觉得脏不脏,没有谩骂和侮辱的意思,孩子的世界里还没有这些复杂的东西,但是如果成人应对方式不妥,或者以谩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语气语调孩子也会模仿,慢慢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探索就变成了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可以用来发泄不满和愤怒,会演变成真正的骂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76 孩子说脏话,家长如何积极引导</b></p><p class="ql-block"> 面对孩子说脏话时,家长该如何积极引导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第一,言传身教,家长首先要语言和善。</b></p><p class="ql-block">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好的语音习惯,如:回家后主动问候长辈和其他家人,出门时要告别,家人间沟通态度谦和等。</p><p class="ql-block"> 有个朋友四岁的儿子有一天说了一句傻 X,妈妈惊呆了,妈妈和爸爸俩人带孩子,好像都不曾说过这个词语啊,后来想了半天原来一次在车里,爸爸开车,有个车强行并线,爸爸恼羞成怒脱口而出了这个词,仅此一次儿子却学到了!所以,我们要语言和善,孩子才会语言和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避免对孩子的脏话过激反应。</b></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从外面学到了一些脏话,我们要冷处理,他在摸索这些新奇语言的威力,你反应越强烈,他越会反复使用,您可以表示不爱听,这句话让人不舒服。然后就不要理他,说几次感觉无趣,孩子自然就不会说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引导孩子合理表达感受和情绪。</b></p><p class="ql-block"> 有些话孩子已经习得了它的实用语境,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们不允许他说脏话,就要教会他如何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可以说:“宝贝,你看起来很生气,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是不要感觉有火苗在这里冒呢?我们跺跺脚把他踩灭好不好?”我们要引导孩子用更多丰富的词汇来取代这些消极的负面的词汇,讲故事,看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四,尊重孩子的不同意见。</b></p><p class="ql-block"> 孩子有时候说脏话,可能是想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是个没有主见的提线木偶,没有自主的想法和意识,只会受人摆布,所以,家长要适度允许孩子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自主意识。孩子表达完之后,父母要先肯定他有勇气表达想法,但是要平静坚决的告诉孩子:“要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五,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b></p><p class="ql-block"> 孩子自觉使用礼貌时,父母及时通过赞美这种行为,当然,表扬要明确具体,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今天主动向别人问好,非常了不起。当好的行为得到了赞美,就能在孩子心里继续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77 孩子说谎话,家长怎么应对</b></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孩子说谎话,家长首先要区分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如下几个:</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逃避惩罚。</b></p><p class="ql-block"> 你看见家里的水杯打了,一问孩子,孩子说:“猫淘气,把它碰掉了”。有的家长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戳穿孩子的谎言:“猫一直在那儿睡懒觉,怎么就碰掉了,肯定是你?还说谎,吧啦吧啦”。直到把孩子批评一顿,狠狠打击一顿自尊心才算完。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是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要想一下,是不是因为类似的事情惩罚过孩子。然后用更巧妙的方式既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说猫把被子碰掉了。家长说:“哦,这只猫还真有点调皮,我以为它一直在睡觉呢,妈妈先看看有没有伤到宝宝”。然后再说:“你愿意和妈妈一起收拾一下碎掉的杯子吗?你看,小猫惹的麻烦,宝宝都有能力替它处理好了”。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关键在于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已经意识到错误了,任何错误都比不上孩子重要。没有必要再错上加错,保护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比任何惩罚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缺少完全区分清楚想象和现实的能力。</b></p><p class="ql-block"> 有段时间朋友家的孩子喜欢唱小蜘蛛的歌,有一天,她就特别紧张的说:“妈妈,快看,我脚上爬了一个小蜘蛛”,妈妈很诧异仔细看了看说:“哪儿呢?没有呀,妈妈没看见”。孩子脚尖绷紧,带着哭声说:“就在这儿,它爬上来了,爬上来了,快帮我把它赶跑”。妈妈只能戏精上身也说:“哦,果然是,就是,妈妈把它赶跑”,然后做出赶跑的动作。孩子很快就恢复原样,还长出一口气说:“哎呀,吓死我了”。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会说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谎言,应该高兴自己有一个这么有创意的宝宝,必要的时候和宝宝一起玩想象力的游戏,既能保护孩子可贵的天性,又能增加亲子关系。</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三,孩子会为了证明自己很牛而说谎。</b></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之间互相吹牛的时候,这个说:“我还见过天使呢,它送了我一盒棒棒糖”。那个说:“我爸爸会变魔术,能变出各种各样的巧克力”。喜欢被夸奖,喜欢被羡慕,这也是孩子的特性。所以,说一些谎言,让大人或者朋友觉得自己很牛,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自尊心。适当吹牛能理解,经常吹牛的宝宝就需要引起家长注意了。孩子吹牛缺乏的是自尊心的满足。因此,家长要多鼓励表扬认可孩子,但要讲究表扬的技巧,不要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对孩子说“你很棒了,你真聪明”等,反而更助长了孩子吹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78 孩子不会“乱”发脾气</b></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有的孩子人小脾气大,说不高兴就摔东西,只要心里不顺,说闹就闹。家长总是说孩子乱发脾气,其实孩子发脾气总是有原因的,这是我们家长要了解的。</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孩子发脾气有如下几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玩的需要被控制,就会发脾气</b></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玩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快乐状态,他们不希望被打扰。但是孩子玩的时间可能会与一些生活常规或家长的要求发生冲突,比如当孩子玩的兴致勃勃的时候,父母往往会突然提出一些制止孩子玩的要求,比如“别玩了,要吃饭了”、“赶紧的要去幼儿园了”等等,强行结束孩子的玩。中断了孩子的玩就是中断了孩子的快乐体验。对孩子来说,玩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玩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起不满情绪,孩子就会发脾气。</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控制能力差,随时发脾气</b></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又短又弱,所以,遇到事情时,他们很容易失去对自己的约束,把自己的情绪迁怒于人或物。同时,孩子的思维特点是感性强,理性少,受情绪影响明显,高兴的时候他会快乐,不高兴他就会发脾气。所以,在家长看来,孩子是想发脾气就发脾气,随时性很强。</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理解不到位,当然发脾气</b></p><p class="ql-block"> 人控制情绪的能力主要受大脑神经发育水平的影响,大脑神经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幼儿早期髓鞘化还不完全,这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信息传递不准确,二是转移能力不强。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说“别玩了,该吃饭了”时,他只会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最在意的信息上,就是“别玩了”;转移能力不强表现在他很难把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吃饭”上。</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四,有不满情绪,需要发泄</b></p><p class="ql-block"> 孩子有不满情绪也需要发泄,只是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是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所以往往没有恰当地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他们生气的时候,可能不会去用语言表达我不高兴,而用哭闹、打人等行为来释放情绪。</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五,亲子大比拼,看谁脾气大</b></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当孩子出现失控的时候便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应对。连哄带吓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最后就是孩子发小脾气,家长发大脾气。如此一来,矛盾就不断升级,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的脾气更大了。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不乱发脾气,就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79 如何让孩子的脾气“发”而不“乱”</b></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但如何让孩子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一,给孩子沉静的空间,让他会自动减小脾气</b></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一时没辙,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采取冷处理。可以带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给孩子一点空间;或者家长离开孩子,让他没有发泄对象。家长先让孩子自己沉静下来,再逐渐地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孩子的怒火无声无息地自然熄灭。</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 孩子特别会察言观色,当大人心情好、情绪好时,小孩子就开始无理地提出很多要求,有时候还会把小脾气搬出来抖一抖。当父母态度严肃坚决时,孩子也会收敛自己的行为。这就说明,如果家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直以一种平稳的心态跟孩子交流,就可以减少孩子闹情绪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他一些发脾气的渠道</b></p><p class="ql-block"> 孩子是有情绪感受的,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发泄的时候不要粗暴地制止,而是提供一些渠道帮助孩子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比如:生气时可以让孩子在纸上涂鸦;还可以跺跺脚,跳两下,慢慢地就转移成运动了。或者是孩子爱摔东西,可以告诉孩子不要摔易碎品,可以摔枕头等等。有了这些合理的宣泄渠道,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雨过天晴。</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四,让孩子明白,学会自控控制的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 孩子没有控制能力,就容易发脾气;孩子也没有评价能力,不知道自己发脾气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所以家长可以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乱发脾气。可以跟孩子说每次发脾气就好像在一颗树上钉了一颗钉子,等心情好了,把钉子拔了但是钉子遗留下的伤痕还在,这样孩子就很容易理解发脾气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的伤害。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树立内心的自我评价标准,慢慢学会自我控制。</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五,了解孩子,建立紧急预警</b></p><p class="ql-block"> 孩子发脾气,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带孩子去超市,他会因为没买到想买的玩具而发脾气;带孩子去逛街,经常会因想吃零食而哭闹。所以家长要善于总结规律,在带孩子去那些经常使他发脾气的场所时建立紧急预警。比如,去超市前,先告诉孩子“今天要去买一些家里的生活用品,你不能乱要东西”,如果孩子表现好,家长可以及时奖励。提前预防能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力,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80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孩子不好好吃饭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有的孩子边玩边吃,扒几口饭就跑出去玩,每次吃饭得追着孩子喂几个小时……三四岁年龄段的孩子挑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此时,他们的味蕾发生变化,胃口减弱,对自己经常吃的食物会比较偏爱,本能地警惕没吃过的食物。据美国儿科学会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挑食的毛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掉,不会对幼儿以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呢,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发挥榜样的作用,不仅仅停留于口头说教</b></p><p class="ql-block">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其目的是为了比较榜样行为和口头劝说哪一种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实验中,儿童先进行了一种滚球游戏,并根据相应表现获得现金兑换券。接着,班杜拉将儿童分成四组,每一组都会有实验人员装扮成游戏参与者,即成为那一组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b> 第一组,榜样只是口头告诉孩子,让其捐出手里的兑换券,却没有真的这样做;</b></p><p class="ql-block"><b> 第二组,榜样告诉儿童应该要为自己考虑,结果却又把兑换券捐了出去;</b></p><p class="ql-block"><b> 第三组,榜样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对孩子们宣扬的思想是人应该为他人着想,并带头将所有的兑换券都捐了出来;</b></p><p class="ql-block"> <b>第四组,榜样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他对儿童宣扬人要学会利己,并且也不带头捐出兑换券。</b></p><p class="ql-block">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和第三组捐出兑换券的人数明显多于一、四两组。可见,对儿童行为影响更大的不是口头语言,而是实际行动,它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就比如说吃饭磨蹭的问题,孩子吃几口饭抬头看一会儿电视,吃几口又摆弄一下身边的玩具,事实上,这些行为正是受大人的影响。大人吃饭时如果关掉电视,不玩手机,不端着碗四处走,那么孩子也会这样做。</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二、做孩子爱吃的食物,并在过程中不断尝试烹饪一种新鲜事物</b></p><p class="ql-block"> 据研究表明,7~15 天为小朋友做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尤其是蔬菜,能减少孩子对这类食物的抗拒,并开始尝试接受。所以,家长不要轻易因为孩子一句“好难吃,我不喜欢吃”就放弃坚持。与宝宝平时喜欢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孩子的兴趣也会更大。</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孩子可以一边玩一边学做饭</b></p><p class="ql-block"> 孩子都喜欢吃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食物,家长可以购买孩子专用的工具,教他们将一些简易的食物做成有趣的形状、图案。吃饭时,问孩子“你喜欢这个颜色吗”或者“这个形状有趣吗”比这个味道好吃吗”更会吸引孩子的注意。此外,家长尽量不要在饭前让孩子吃零食如快餐、饼干、奶制品等,这些食物容易饱,到正常饭点,孩子就没什么胃口吃饭了。吃饭时,我们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一顿饭不能超过半个小时,饭点一到就收碗,无论孩子吃没吃饱。当然,家长也不必为了孩子的吃饭问题过度焦虑,这么大的孩子咀嚼肌肉还不够发达,牙齿也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用筷子比较费劲,嚼饭嚼得慢。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尽量把饭菜做得精细一点,否则,孩子也会因能力达不到而不好好吃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后续请看下一篇💝</b></p><p class="ql-block"><b>💁目录请看第一篇💝</b></p><p class="ql-block"><b>💁连续阅读请查看作品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