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军旗飘飘一代名将,我见过的胡奇才将军(二) </h3> <h3> 引 子<br> 一九九五年,我参加了淄博市第十批下派干部工作,在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担任镇长,正直赶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淄川日报》特邀写了这篇文章,于95年7月28日周末版刊登,纪念为解放山东,解放淄博,浴血奋战做过贡献革命先辈们!在八一建军节9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不忘初心,编一美篇,以表心愿…… <br> 扵二0二三年八月一日</h3> <h3> <br> <br> 军旗飘飘,一代名将 ——我见过的的胡奇才将军(二)—— 董曰强<br> 在军委工程兵原副司令员胡奇才的客厅里,进门便看见墙上挂着一幅裱糊精致而内容非同一般的题字。前面的小字是:<br> 1986年7月12日,于山东临胸听七十老翁颂抗日歌谣,书赠奇才老。<br> 苍劲有力的大字是:<br> 胡奇才真勇敢,<br> 指挥八路攻冶源,<br> 打死鬼子三十三.<br> 活提一个翻译官。<br> 署名:迟浩田,落款是1987年10月2日于泉城。<br> 那是迟浩田就任济南军区政委后第三次进沂蒙看望老区人民的时候,在去临朐的路上,远远看见道旁水库边有人垂钓,周围还有些人围观,便连同随从人等悄悄走了过去。<br> 垂钓者是一年近古稀的老汉,胸前飘着灰白相间的长髯,一双长寿眉浓密而粗壮,两只不大却颇为有神的眸子透出执着和倔犟,古铜色的面庞映衬着裸露在外的古铜色前胸,肩头上披着件己经不太白却很洁净的白褂子。若没人用伴,这形象还真会使人联想到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景象。<br> 迟浩田靠长者身边坐下,象老熟人一样与其攀谈起来。当老人得知身边次位身材魁伟的军人曾在这里打过仗,而今特意来看望老区乡亲的时候,长寿眉不禁耸了几下,眼睛里放出了异样的光彩,他把钓竿交给了身边的一个中年人从腰后边抽出根竹管烟袋,装满了一烟锅黄烟,点上,猛抽了两口,然后才开口间道:"向你打听个人知道吧?<br>迟浩田间:"叫什么名字"<br>"胡司令!"老汉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片刻又道:"他也在这里打过仗,是属这个的。"说着,翘起了拇指,并连连晃动<br> 迟浩田想,老人说的可能是当年在鲁中军区任参谋处长、后任三师副师长,很能打仗并打过很多胜仗,离休前任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同志,遂说:"是不是叫胡奇才?"对,对,是叫胡奇才,是叫胡奇才!"老汉乐的一拍巴掌,上下摇晃着烟袋唱了起来:"胡奇才,真勇敢,指挥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前官。"接着,他又向迟浩田一行讲了八路军打冶源的事情。末了拉着迟浩田的手说:"请转告胡司令,就说沂蒙山的乡亲们想念他,欢迎他到俺山里来看看!"迟浩田连连表示:一定转达,一定转达!<br> 1987年底,迟浩田赴京开会,专程看望了胡老,并赠送了文首谈到的那幅字。这件事情,是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贺茂之同志专门采访胡奇才将军而写的,发表在《党员干部之友》93第五期杂志上的。<br> 胡奇才将军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虎将。在红军时期,作为一名战士和基层指挥员。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曾六次负伤。抗日战争中,胡奇才将军走上了高级指挥员的岗位,曾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他在沂蒙山根据地坚持敌后斗争,经历了反"扫荡"、反"清剿"、反"铁壁合围"等艰难岁月,参加了攻克沂水、淄川、博山等战斗。在沂蒙山区至今仍流传着赞颂胡奇才将军勇敢杀敌的民谣。<br> 1966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br>我在北京见到了胡奇才将军。那时,我正在中学读书,是受父亲的嘱托,带着将军写给父亲的信件和照片,从山东来到北京的。在北京太平路24号,将军在家中接见了我这位来自山东的小客人。<br> 胡奇才将军,高高的个子,一副魁伟的身材,身着戎装,神采奕奕,他是那样慈祥和蔼,且见解博大精深。将军深情地询问着淄博的建设和变化,他对淄博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熟悉,他谈起了在沂蒙、淄川、博山打鬼子的事情,谈到了打鬼子保卫洪山发电厂等等故事……。中午,将军设家宴招待了我,他详细地询问了我父亲的工作和身体情况,一边用筷子不断地给我夹菜,一边动情的说:"你的父亲是一位好同志,他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一支队,给我当过警卫员,他随我出生入死,参加了无数次的战斗(其中也谈到了冶源打鬼子的那次战斗),在战斗中,一连几次你父亲刚刚把我从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指挥位上拉下来,敌人的炮弹便铺天盖地的倾落 下来……"。将军谈到了与我父亲的友情,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我被将军在百忙之中还这样关心他过去的一位普通老兵,而深深被感动着。<br> "胡伯伯,沂蒙山区的人民感谢您!淄博的人民感谢您!<br> 我向将军敬酒,并表达了象父亲这样老兵们的心愿。"感谢",他摇了摇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他们,"他动情地说,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沂蒙山出生的。那时,部队生活条件差,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我就把爱人在即将临产时寄居在老乡家里。鬼子进行蓖式扫荡时,乡亲们把我爱人藏在山上的石崖洞里,崖子上是地瓜地,洞口用石头垒起来,再用麦草一遮谁也发现不了。端吃端喝,送衣、送水,伺候的比自己的亲人还周到。孩子稍大一些,在部队转移时,常常是你的父亲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一筐一个……,那时斗争是艰苦的,可是军民鱼水情深,同志间的友谊情长……。"<br> 听着将军的谈吐,我似乎悟到了点什么,我们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种情,这种爱,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是重要的。<br> 饭后,胡奇才将军伏案提笔,写了回信,他再三叮嘱我,转告你的父亲及乡亲们,抽空来首都北京看看,到我家做客。<br> 岁月流逝,几度春秋。事情过去了许多年,但胡奇才将军的音容笑貌,慈祥谦合的风度,依然历历在目,使我永远难以忘却。他在沂蒙山区,在淄博勇敢杀敌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也一直在流传,被人民赞颂着。<br>(胡奇才将军,解放后任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现在北京安度晚年)</h3> <h3>1995年7月28日刊登在《淄川日报》周末版</h3>